白江口之戰:一萬多倭寇葬身水底,日本天皇嚇破了膽

在我國浩瀚的歷史長河中,曾經與日本有過四次大規模的戰爭,分別是唐朝白江口之戰,萬年朝鮮戰爭、清朝甲午戰爭以及抗日戰爭。其中,影響之大的要屬唐朝對日的白江口之戰。在這次戰爭中,我軍武器精良、戰術靈活完全把日軍打成了孫子,讓日本長了記性,以至於戰爭結束後不久,日本紛紛派遣使者來唐,學習唐朝的先進文明。

唐朝時期的中國在文化、軍事、科技等方面都處於鼎盛時期,是數一數二的世界超級大國,而日本僅僅只是一個彈丸小國,許多唐朝人根本都沒聽說過日本這個國名。當時,朝鮮半島上有高句麗、百濟和新羅 三個國家,其中唐朝和新羅是夥伴關係。

白江口之戰:一萬多倭寇葬身水底,日本天皇嚇破了膽

公元648年,新羅向唐朝告狀說高句麗、百濟等國家攻打自己。隨後唐朝派遣大將軍先是蘇定方在660年率軍滅了百濟,留下少量部隊駐紮百濟。唐軍主力回國後,百濟復叛,包圍了留守百濟的唐軍。唐朝再派軍隊救援大破百濟軍隊,百濟向倭國求援,由此拉開了一場唐朝與日本的空前大戰。

白江口之戰:一萬多倭寇葬身水底,日本天皇嚇破了膽

公元663年8月27日,白江口之戰正式開始。當時唐軍分乘170艘戰船,總兵力1300,百濟、倭寇有戰船400艘,總兵力47000。雙方實力懸殊,呈現敵強我弱的態勢。但是大唐剛剛經歷二十餘年的貞觀之治,北逐突厥、西討高昌,正是國勢鼎盛,手下士兵皆是身經百戰的老兵。而且所有戰船均是樓船、艨艟。樓船高達三層,巨大無比,勘察7世紀海上的“航母”,艨艟則包覆牛皮,用以衝撞敵船。日本方面儘管有著千艘戰艦,可相比之下真是“寒酸”,長不過20米,寬則7米,和樓船、艨艟比起來,簡直就像小漁船。

白江口之戰:一萬多倭寇葬身水底,日本天皇嚇破了膽

所以雖未開戰,但是勝負已經很明顯了。戰鬥開始後,倭寇仗著人多勢眾,便向唐軍殺了過去。然而,他們沒有一定的戰術思想,也沒有組織,亂哄哄地向唐軍戰船發動了攻擊。可是倭寇的“小漁船”在唐軍戰船面前就像小蝦米,對唐軍船隻的進攻就像撓癢癢,絲毫不起作用。就這樣,數萬倭軍擁擠在狹窄的熊津江口,宛若巨大的“停船場”。這時唐軍主將劉仁軌見最佳反擊時間已到,於是下令全軍對倭寇進行分割、包圍,然後採用火攻。倭寇四百多艘破木船蛆一樣擠在一起,被唐軍連發火箭,順風投火,一時間“煙焰漲天,海水皆赤”。燒死嗆死外加棄船跳水淹死,一萬多倭奴軍全都沉到白江口水底。

白江口之戰:一萬多倭寇葬身水底,日本天皇嚇破了膽

白江口之戰我國古代著名的一次以少勝多的戰例,徹底打消了倭國東亞最強的美夢,也成就了劉仁軌大唐一代名將的威名。根據倭國曆史記載,白江口之戰之後,倭國君臣一度以為唐軍要跨海滅國,所以好多人都在收拾細軟準備逃跑。白江口之戰奠定了此後一千餘年間,東北亞地區的政治、經濟與文化格局。白江口之戰之後,倭國天智天皇被大唐的強大嚇破了膽,隨後立即把倭國更名為“日本”,然後趕緊派遣人員來唐學習,此後一千餘年間日本再也沒有敢進攻我國,看來日本的確是被打怕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