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霸主攤牌:美國是如何挑戰英國的?

美國的人、商品和海軍要往外走,有一個國家它無論如何迴避不開,那就是當時的世界老大——英國。現在國際政治研究認為,世界老大和老二的關係最難處理,最後基本上都要武力攤牌。那英國和美國作為當時的老大和老二,確實也發生了一次攤牌。但有意思的是,這次攤牌非但沒讓這兩家打起來,反而為後來的美英和解鋪平了道路。這在歷史上可太罕見了。到底是怎麼回事?我們這一講就來看一下。

英美為什麼攤牌?

和霸主攤牌:美國是如何挑戰英國的?

說到美英關係,前面有幾講都講到過,從獨立開始,美國作為一個大國的演化一直是和對英關係纏繞在一起的,可以說相當一段時間裡美國是在英國巨大的陰影下發展。但這個時候,19世紀末,情況不一樣了。如果從地位上看,英美可以說是老大和老二的關係,英國還是老大。但從實力或者說家底上看,英國這個老大已經不太行了,製造業從頂峰時期佔世界50%,降到了佔世界20%都不到。美國呢,此時已經成為世界第一工業大國,製造業佔世界30%。老大和老二就在這時發生了攤牌。

兩國怎麼會攤牌的呢?美國開始海外擴張,美國的商品湧向全世界,首當其衝的就是在美國南邊的拉美國家。英國很快就受不了了,英國報紙說,即使是在拉美的英國殖民地,也被潮水般的美國商品淹沒,英國貨被擠出整個拉美市場已經成為定局。在這種情況下,英國當然要鞏固在拉美的地盤。美國和英國迎頭相撞。

這個撞擊點,就在委內瑞拉。當時委內瑞拉的東面是英國的殖民地圭亞那,英國人呢單方面劃了一條邊界,我這裡插一句,英國人這種事兒幹了可不止一次,我們西藏和印度之間的麥克馬洪線就是這樣劃的。委內瑞拉當然不承認這條邊界,再到後來爭議地區發現金礦了,兩國就徹底撕破臉,斷絕外交關係。委內瑞拉知道,自己一個小國,和世界老大英國對著幹肯定沒戲,所以想方設法把美國拉進來,在美國的政界和報界做了大量公關工作。美國國內的反英情緒很快被挑起來了。

和霸主攤牌:美國是如何挑戰英國的?

有些美國的歷史學家就說,美國是同情委內瑞拉才和英國發生對抗的。這完全不對。在美國,公眾情緒是一回事,政府決策可是另一回事。你如果看美國政府的檔案,會發現美國政府從一開始就沒有孤立地看委內瑞拉和英國的爭端,而是把它看成是英國在拉美重新搶地盤的一步棋,這就涉及到一個根本性的問題:在美洲到底是誰說了算。

聽到這裡你就明白了,不論委內瑞拉是不是向美國求助,美國都會干預這個事。那怎麼幹預呢?美國總統克里夫蘭任命了一個作風極其強悍的國務卿,叫奧爾尼,外號“24英寸大炮”。他當國務卿以後就向英國發了一篇長達20多頁的照會,什麼內容呢?主要是引用門羅主義。我在前面第十講說過,門羅主義就是不許歐洲列強幹涉美洲事物,美洲是美國的地盤。這個照會又用很大的篇幅,很強硬的語氣把門羅主義強調了一遍,要求英國接受仲裁,解決和委內瑞拉的邊界爭端。否則的話就要提交有宣戰權的美國國會進行討論。你看,這就有威脅的意思了。

英國如何應對?

和霸主攤牌:美國是如何挑戰英國的?

那英國什麼反應呢?先是故意拖著不回覆,最後的回覆實際上是把美國門羅主義諷刺了一遍,說這是你單方面的原則,我根本不接受。美國人等了幾個月的時間卻等來這麼一個回答,可真氣炸了。總統克利夫蘭向國會做了一個語氣特別強硬的諮文,接近於戰爭威脅。這就是向全世界宣佈,美洲的事情就是我說了算,即使是英國也不行。這樣一來,老大和老二完全頂起來了,這就是攤牌。

你再看兩國國內,都已經群情激昂。美國國內更是一片喊殺之聲,英國駐美國大使給國內的報告說,國會和整個美國都被這一好戰的諮文帶入了一種歇斯底里的狀態。

那兩國打起來沒有?我告訴你,不僅沒有打,而且連真打的意思都沒有。一兵一卒都沒有調動。為什麼呢?根本原因就是,英美這兩個國家風格上差得大,但骨子裡都是現實主義。現實主義對於實力對比最敏感。美國很清楚,自己的軍事實力特別是海軍實力和英國差太遠,當時美國主力艦隻有一艘,英國有多少?36艘。根本沒法打。而且美國國內戰爭狂熱起來以後,紐約金融市場發生恐慌,證券市場重挫不說,還有價值340萬美元的黃金流出。這種情況首先讓商人,其次讓老百姓也看到了,和英國打仗不是鬧著玩的,還沒有打就這樣了。所以一開始那種全民性的好戰情緒很快就過去了,重新歸於冷靜。

那英國呢?英國首相索爾茲伯利絕對是重量級的外交家,知道在目前的實力對比之下,美國不會真動手。所以下屬問他,要不要動員一下海軍以防萬一,他的回答是一艘軍艦都不用動,靜觀待變就行。這就是老牌英國政治家的定力。

另外英國也很清楚,美國工業實力已經超過英國,而且還在發展,和美國衝突對英國來說也不是鬧著玩的。當時英國海軍大臣在信裡寫過這麼一句話:“美國的財力足夠,只要他們願意就可以造出和我們一樣強大的艦隊,甚至超過我們。所以只要有可能我就不會和美國吵。”你看,這就是現實主義。

既然兩個大國都是現實主義的,就可以坐下來談了。那最後談的結果是什麼呢?非常出人意料,英國最後同意仲裁解決,但仲裁的結果是爭議土地基本全歸英國了。你想,這件事的起因就是美國替委內瑞拉出頭,那這結果是不是意味著美國認輸了呢?根本不是。美國在這件事上是和英國進行了一次交換。英國是得到土地了,但這個過程或者說程序是按美國的要求來的,美國要求仲裁解決,最後英國接受了。所以,你別看英國得到了具體利益,但它是把規則的制定權讓給美國了。英美這次交換就是具體結果和規則權的交換。不用我多說,規則權比具體結果重要得多,因為它涉及到誰說了算的問題。

英美攤牌的結果

最後我們看一下這次英美攤牌的結果,英國得到了利益,但第一次承認了美國在西半球的主宰地位。這樣一來英美之間最大的一個障礙就掃除了。另外這事讓英國也看到,美國在掌握規則權以後,英國的主要利益還是可以保住。這有什麼含義?那就是萬一將來你接我的老大位置,我不用擔心會被清算。這點太重要了。有了這點,英美關係就越來越向合作方向走,才有了後來英美霸權的和平更替,或者說禪讓。

如果撇開具體的歷史,這一講至少告訴我們兩點信息:

第一,競爭既是具體利益之爭,也是規則之爭,其中規則的制定權是競爭的核心。這一點適用於國家之間,也適用於企業之間。

第二,和對手達成交換可以是結果的交換,也可以是過程的交換。就像我前面講的,英國拿到的是結果,美國拿到的是過程。如果你處於實力的上升期,那更應該關注過程,因為掌握了過程,你的潛力就能更好地兌換成實力,實力更好地兌換成地位。這也是美國當時的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