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國大典獻禮酒:昔日輝煌話汾酒,還能否找回百姓心中的酒魂?

題記:我國曆史名酒,前三名當屬汾酒、茅臺、二鍋頭,汾酒的領袖地位不可撼動。無論是年代,還是名頭、規模,其他名酒只可望其項背。況且茅臺和二鍋頭還與汾酒有著血親關係,承繼性質的嫡系基因。茅臺工藝因汾酒技術而成熟;二鍋頭工藝是山西釀酒人的創新。可是,風光幾千年的汾酒如今卻表現的不大好,大浪淘沙很無情。本文要分析的是,汾酒怎麼會在短短30年內就把自己玩兒丟了,落後茅臺五糧液那麼遠?還能不能振作起來,重現昔日的輝煌?

本文是“紅色基因白酒”第三篇,前兩篇是:

汾酒歷史尋緣

——傳說故事很美麗。

說到歷史根源,汾酒也毫不例外的把釀酒始祖,儀狄和杜康,作為自己的始祖開端。

開國大典獻禮酒:昔日輝煌話汾酒,還能否找回百姓心中的酒魂?

有汾陽城《重修仙翁廟碑記》為證:

“嘗聞酒之一物,□之所嗜,實通國之所需。其名不同,其味亦異。究厥由來,妙用多矣。或□□□□□談,或消愁而壯膽氣。考其製造之術,已雲杜康,究其倡始之原,一雲儀狄,所見天文圖說已載酒星,神農藥經,早著酒號。何倫夫少康作秫酒,帝女制香醪,凡有功德於酒者,皆可祀以祠焉。我汾邑鼓樓西正街舊有仙翁廟一座,即酒行所奉之神也。......茲有義泉湧郭君維屏等……”。

汾酒最早的歷史記載,在《北齊書》裡面,說是北齊武成帝高湛(537-569年)給他侄子高孝瑜寫家書一事:

“河南康舒王孝瑜,養於神武宮中,與武成同年、相愛,及武成即位,禮遇特隆,帝在晉陽,手敕之曰:‘吾飲汾清二杯,勸汝於鄴酌兩杯’,其親愛如此。”

那時的汾酒就叫汾酒,距今1400多年。

開國大典獻禮酒:昔日輝煌話汾酒,還能否找回百姓心中的酒魂?

——1982年得到大量物證。

上世紀八十年代,社會興起一個潮流,百姓們熱心“續家譜”,尋根問祖,要找到自己的出處。傳統品牌的商品意識也在甦醒,刨根問底找源頭。汾酒在《北齊書》裡找的證據不滿足,又組織考古,請來吉林大學和山西晉中考古隊,在汾酒集團所在地杏花村位置的杏花村釀酒遺址,進行了系統的挖掘。獲得了大量的文物證據,證明在仰韶文化中期已經是成熟的釀酒工藝和規模。距今6000年。考古成果發表在1989年第四期的《文物》雜誌,署名晉中考古隊的文章,《山西汾陽孝義兩縣考古調查和杏花村遺址的發掘》。

開國大典獻禮酒:昔日輝煌話汾酒,還能否找回百姓心中的酒魂?

——文人筆下的杏花村

因為汾酒的悠久歷史和美名,自古以來不乏文人墨客的讚美。其中唐朝杜牧的《清明》一詩,可謂家喻戶曉: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舊時代汾酒的發展

——最先擁有蒸餾技術

汾酒的始祖核心價值,在於釀酒技術的領先,據《北山酒經》“唐時汾州產幹釀酒”,《酒名記》“宋代汾州甘露堂最有名”,幹釀即時固態發酵法,甘露堂是酒坊的名字。證明唐代汾酒就有了蒸餾技術,比李時珍斷言的元代要早。

開國大典獻禮酒:昔日輝煌話汾酒,還能否找回百姓心中的酒魂?

——獨特的釀造技藝。

《齊民要術》對汾酒工藝流程有著詳細記載:

酒麴、水、高粱、米→搓曲、淘洗→曬乾、蒸煮→浸曲、熱水浸沃、米飯→蒸煮→過濾取曲液、攤飯、冷卻→混合發酵→追加投料(6-9次)→酒。

其中的“追加投料”環節,證實了茅臺酒“回沙”工藝源頭,確實來自於汾酒。

1932年,汾酒釀造技藝有了第一個科學結論:

”人必得其精,水必得共甘,曲必得其時,高粱必得其真實,陶具必得其潔,缸必得其溼,火必得其緩”的“清蒸二次清”工藝。

這是國家頂級的微生物專家方心芳先生,考察了杏花村義泉湧酒坊,做出的技術總結。

開國大典獻禮酒:昔日輝煌話汾酒,還能否找回百姓心中的酒魂?

吻合了《周禮》釀酒古法原理:

“秫稻必齊,曲藥必時,湛熾必潔,水泉必香,陶器心良,火齊心得。”

——第一個得到國際大獎。

新潮思維的袁世凱政府,為了打世界知名度,在美國盟友支持下,從1914年開始,成立國家農商部,下設籌備巴拿馬賽會事務局,用了一年多的時間,組織國內優秀產品10餘萬件,參加了1915年在美國舊金山舉辦的“1915年巴拿馬——太平洋國際博覽會”。其中的山西杏花村義泉湧的老白汾獲得甲等金獎,獲獎情況詳見1916年出版的《中國參與巴拿馬太平洋博覽會紀實》。

開國大典獻禮酒:昔日輝煌話汾酒,還能否找回百姓心中的酒魂?

老白汾的巴拿馬大獎獎狀

——1919年,有了現代化意義的釀酒公司。

得了國際大獎的義泉湧酒坊,積極響應政府的號召,由閻錫山副官張汝蘋發起,招募原始股東五人共5000元,組建了“山西晉裕汾酒有限公司”,並於1924年在國家農商部商標局註冊了商標,成為我國第一家現代意義的股份制酒業公司(附註1)。

開國大典獻禮酒:昔日輝煌話汾酒,還能否找回百姓心中的酒魂?

——山西王閻錫山的最愛。

閻錫山一生鍾愛汾酒,他有句名言:“酒則汾產一壺而已。”

開國大典獻禮酒:昔日輝煌話汾酒,還能否找回百姓心中的酒魂?

閻錫山為獲國際大獎汾酒親筆題寫的匾額

新時代汾酒的輝煌

——新中國第一個國營酒廠。

山西解放比較早,1948年7月晉中解放後,就剩太原、大同兩座孤島。這時候的山西,已經開始了共產黨領導下的新的社會制度。

1948年6月1日,新中國第一家國營酒業公司宣告成立,名字叫做“國營山西杏花村汾酒廠”。

開國大典獻禮酒:昔日輝煌話汾酒,還能否找回百姓心中的酒魂?

——同年8月,接受共和國第一個政治任務:

為首屆政協會議和開國大典生產500斤獻禮酒。用時任北京市市委書記彭真的批示原話:

“要將國內外享有盛譽之汾酒運到北京,擺在第一屆政治協商會議的宴會上。”

1949年9月初,在武裝警衛護衛下,用了5天4夜,分四批把500多斤汾酒安全運送到北京,保證了國宴用酒。

——汾酒的紅色榮譽。

●為孫中山的中國同盟會助興。1905年8月,孫中山在日本與黃興際會,共商推翻滿清統治大事。黃興專門找來老家的汾酒,說到興頭上,孫中山起身舉杯道:

“今天我們用祖國的名酒共同舉杯,誓死推翻滿清腐朽帝制,為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建立民國,平均地權而奮鬥不息。”

●毛澤東喜歡喝汾酒,也是他一生中少有的喝酒信息。

開國大典獻禮酒:昔日輝煌話汾酒,還能否找回百姓心中的酒魂?

1959年廬山會議期間,在招待前來探望他的賀子珍吃飯的時候,自己倒了一杯汾酒,說:

“我還是這個習慣,酒是要喝的,但不多喝。喝過不少好酒,最終還是覺得汾酒很純正,喝完一點也不難受。在延安時,我經常託人去買汾酒。在西柏坡招待米高揚時,喝的就是汾酒。”

●周恩來親自安排汾酒為國宴用酒。1951年就對時任政務院典禮局餘心清局長指示:

“國宴要從簡,不能浪費。如果用烈酒則用汾酒。”

建國後汾酒的三起三落

——有口皆碑的汾酒,無論名氣,還是產量銷量,都始終遙遙領先於其他白酒,具有不可撼動的霸主地位。起碼前40年是這樣的。從1952年第一次全國白酒評比,到1989年的第五次,也是最後一次全國白酒評比,均毫無懸念的當選國家名酒。

開國大典獻禮酒:昔日輝煌話汾酒,還能否找回百姓心中的酒魂?

巴拿馬金獎牌

——國家放開白酒生產和市場束縛後的擴張,汾酒迎來鼎盛時代。

1984年,國家停止白酒生產企業的糧食調撥,放開了糧食市場,1988年國家放開白酒定價權。沒了這兩道緊箍咒,白酒企業迎來了大爆發時代。財大氣粗的汾酒廠,採取了極端的擴張模式,在全國各地建酒廠,盡顯霸主氣勢。一時間,全國到處出產汾酒,諸如湖北的漢汾酒,內蒙的秀水汾酒,哈爾濱的中華汾酒,更有豫汾酒,佳汾酒,湘潭汾酒,不可勝數。

急劇的擴張迎來了鼎盛,1985年,汾酒產量8000噸,佔全國名酒的半壁江山,並自此統領江湖整10年。

開國大典獻禮酒:昔日輝煌話汾酒,還能否找回百姓心中的酒魂?

——千年名聲毀於一假。

任誰也想不到,紅透天的白酒老大,會栽在假酒上,還不是自己搞的假酒。1998年1月份,在山西文水縣爆發了假酒大案,一夥不法分子用工業酒精勾兌汾酒,致死20多人。從此,汾酒市場信譽掃地,很快湮滅在白酒市場大潮之中。

——再度擴張,偏離了主業,進一步弱化了行業影響。

進入本世紀,急於翻身的汾酒搞起跨界擴張,投資開發內外貿易和鋼材焦炭化工兩大板塊,號稱“三駕馬車”。本意很好,眼界太小。這樣做的後果已經顯現,並沒有得到各業共同發展的預計結果,反而使主業更弱化。

開國大典獻禮酒:昔日輝煌話汾酒,還能否找回百姓心中的酒魂?

——或許還有更大風險在後面。

據媒體披露,去年春節期間有大的資金進入汾酒,一家投了幾十個億。看似好事,其實不然。單從業界視角,市場大額資金,不是什麼正經投資,俗話說的“大尾巴狼”錢,熱錢。一般不是來投資,是來套錢的。昨天還看到茅臺有這樣的資金撤退,帶走幾百億盈利。

附註1:

張劍南、武孟輶、田雲先、呂部六、李銘三各認股五百元,共二千五百元,“義泉泳”以酒入股認二千五百元。民國八年四月一日,晉裕公司正式開張,地址是太原最繁華的中心地段橋頭街70號。隨後省公署主管實業的科長連天祥、汾陽籍在省城較有聲望的軍、政、經界各方面的實力派人士先後成為股東,其中有時任法政校校長後曾任省司法廳教育廳廳長的冀貢泉(字育堂,汾陽鹹場人)、時任山西省銀行太原分行經理後任省行副經理及總經理的傅謠(字鑑西)、時任督軍府高級參謀後任處長與閻錫山是日本士官學校同期同學的武滋榮(字英華,汾陽聶生村人)、曾任團長時任督軍府少將參謀的保定軍官學校第一期畢業生趙和軒(字協中)、時任興賢大學校長的張堯松(字國棟,汾陽垣頭村人)、朔縣知事卸任時任山西六政考核處視察員後任禁菸督察處總稽核副處長崔鎮嶽(字劍玉,汾陽羅城村人)以及汾陽最早的民族資本家太原晉新書社創辦人趙用儀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