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河源市道德模範”候選人公示,有你認識的嗎?

2019年“河源市道德模範”候選人公示,有你認識的嗎?

2019年“河源市道德模範”候選人公示,有你認識的嗎?

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選樹先進典型,弘揚傳統美德

河源市文明辦組織開展了

2019年河源市道德模範評選活動

2019年“河源市道德模范”候选人公示,有你认识的吗?

經各地各部門和群眾推薦

河源市道德模範評委會評審

評出2019年河源市道德模範候選人10名

快來看看,你都認識嗎?

2019年“河源市道德模范”候选人公示,有你认识的吗?

2019年河源市道德模範候選人名單

一、助人為樂好人(2名)

陳俊平 河源海關稽查科副科長、二級主辦

張天海 連平縣菸草專賣局(分公司)副局長

二、見義勇為好人(3名)

周向前 和平縣熱水鎮南湖村村民

林小花(女) 龍川縣貝嶺鎮米貝村村民

謝澤開 連平縣人民武裝部政工科職工

三、敬業奉獻好人(3名)

鄭婷影(女) 河源晚報社記者

刁彩霞(女) 源城區城管執法局公廁保潔員

姚豔陽(女) 和平縣人民醫院兒科學科帶頭人

四、孝老愛親好人(2名)

肖家雯(女) 和平縣和豐中學學生

龔國方 紫金縣九和中學副校長

2019年“河源市道德模范”候选人公示,有你认识的吗?為體現公開、公正、公平的原則,現將2019年河源市道德模範候選人名單及簡要事蹟予以公示,徵求廣大群眾意見。

公示時間從2012019年“河源市道德模範”候選人公示,有你認識的嗎?

9年11月11日至11月18日止。公示期間,如對入選者有異議的,請以來函來電的形式實事求是、客觀公正地反映情況和問題。以單位名義反映問題的應加蓋公章,以個人名義反映問題的請署報本人真實姓名和聯繫方式。

聯繫電話:3313373,傳真:3313373,聯繫地址:河源市源城區旺福路5號市文明辦,郵編:517000,郵箱:hywmb210@163.com

2019年河源市道德模範候選人簡要事蹟

1 陳俊平

陳俊平,自參加工作以來帶領身邊同志銳意改革、投身公益,為河源經濟社會發展作出積極貢獻,先後獲得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廣東省依法治省工作先進個人、廣東省百佳團支部書記、廣東省愛心父母大聯盟個人金獎等十餘項榮譽稱號。

一是敢挑重擔、主動作為,開拓進取做好改革先鋒。帶領業務骨幹大膽作為,攻堅克難,牽頭推動河源地區“互聯網+易通關”等改革如期落地,推動在非試點口岸河源口岸實施查驗配套服務費改革,該項改革啟動僅一年,共免除企業費用約43.27萬元,惠及企業134家;

二是帶領青年、奮發向上,言傳身教當好青年導師;

三是上善若水、扶貧濟困,無私奉獻當愛的使者。以愛心父母之名七年牽手困境兒童,帶領志願服務隊深入社區、深入校園,為特殊兒童、孤寡老人等群體提供志願服務超過1000小時。捐獻勞模獎金,籌建河源市第一個“鄉村小學勞模圖書館”,為鄉村孩子提供了一個知識寶庫。該同志在平凡的崗位上,用實際行動踐行著“人民海關為人民”的神聖諾言。

2 張天海

張天海,1972年出生,1989年入伍,1992年9月在部隊加入中國共產黨,1993年進入菸草行業。2019年6月10日,連平縣境內暴雨肆虐,百年難遇的洪水使連平縣上坪鎮滿目瘡痍。張天海得知災情後,帶領著志願者團隊,攜帶衝鋒舟、摩托艇、吊車等救援設備,第一時間趕往受災嚴重的上坪鎮東陽村、新陂村、下洞村3個村開展救援工作。救援過程中,在水浸嚴重的房屋中隻身救出被困群眾16人。經過一天的搶救,張天海與志願者們成功救出洪災被困群眾160多人,安全轉移群眾260多人,對130多輛受災涉水車輛進行拖車救援。張天海還積極投入救災復產行動中,不畏酷暑,頂著烈日清理淤泥、清除障礙,並向災區捐款捐物。

這並不是張天海第一次參加救援行動,2010年,連平縣隆街鎮遭受洪水災害,張天海利用特種車輛幫助轉移群眾150多人。在2018年隆街鎮東埔的洪災中,張天海在接到求救電話後,駕駛越野車幫助搜救失聯人員周某,經過24小時奮戰,終於搜索到了周某。

張天海平時主動參與志願者服務工作。

2013年他加入連平縣“桃花紅”助學幫扶志願組織,先後幫扶了兩所小學、五個特困戶以及重病人員。

3 周向前

周向前,和平縣熱水鎮南湖村人,48歲,是個普通的工人。他家所在的南湖村周屋在今年“6.10”洪災中受災嚴重。洪災來臨時,周屋很快成為一個孤島。當時還有近30名村民困在村裡。周向前和周門考、周福利等村民積極進行自救,一起用橡皮艇把受困村民轉移到安全的地帶。在轉移第三批村民時,洪水漲勢迅猛,突如而來的湍急洪水把橡皮艇(艇上有兩個大人,兩個小孩,其中一個還是嬰兒)往河中心衝,情況萬分危急。為了穩住橡皮艇,周向前一手抓住桂花樹,一手抓住橡皮艇,把橡皮艇卡在兩樹之間。在超過2米的水深中,周向前堅持了近兩個小時,直到救援武警官兵前來支援下,成功救出四位村民。

4 林小花

林小花,女,1981年生,貝嶺鎮米貝村村民。在今年“6.12”洪災中,她放棄自己撤離的機會,協助救援隊伍在12小時內轉移了百餘名村民。

暴雨當天,雷電轟鳴,山體滑坡,腳邊的水混著泥土已經漫到大腿處。林小花揹著自己2歲的女兒艱難地撤離。當得知村裡還有許多腿腳不便的老人和孩童困在家裡,而救援隊伍對當地地形不熟悉無法順利開展救援行動的時候,林小花沒有猶豫,將女兒託付給爺爺奶奶,自己毅然轉身跟隨救援隊伍返回災區,協助轉移村民。

林小花作為一名普通群眾,身先士卒奮戰在抗洪救災第一線,不顧個人安危、舍小家顧大家,用最實際、最感人的表現,贏得了廣大群眾的讚譽,譜寫了一首抗洪救災的壯麗樂章。

5 謝澤開

謝澤開,中國人民解放軍廣東省連平縣人民武裝部職工,共產黨員。2001年1月調至連平縣人民武裝部工作,曾多次參與抗洪救災任務。一直以來,謝澤開在生活工作中注重提高自身的政治修養,工學融合、努力肯幹,先後被評為“先進工作者”“先進個人”和“優秀通訊員”等。

今年“6.10”洪災中,謝澤開積極參與抗洪救災行動,服從命令,聽從指揮,英勇善戰,發揮了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始終衝在救援的第一線中,共安全轉移被困群眾460餘人。在開展災後復產工作中,謝澤開發揮攝影專業特長,為各大

新聞媒體提供了大量的新聞圖片和視頻資料。在這次的抗洪救災和災後復產中,謝澤開始終衝鋒在前,頑強奮戰,用實際行動印證了“關鍵時刻,黨員豁得出來,衝得上去”,充分體現了一名共產黨員的模範帶頭作用,展示了共產黨員的良好形象。

6 鄭婷影

鄭婷影,中共黨員,2009年畢業後一直從事新聞記者行業。10年來,她始終秉承著“記者,是時代的代言人、是歷史的記錄者、是社會正能量的傳播者”這一理念,在記者的崗位上筆耕不綴、無怨無悔。

鄭婷影的職業生涯從民生記者開始,特別是在河源晚報當民生記者那6年,讓她深刻體會到“只有深入一線,才能抓到活魚”。2014年,河源晚報社與萬隆一品小區、明珠華庭小區牽手開設“社區記者站”,鄭婷影就是駐站記者,為找到新聞線索,她想盡一切辦法“深入社區”,她經常到各小區跟保安、保潔員套近乎,引導他們把身邊的事分享出來,敏銳地從眾多新聞線索中發現有看點的新聞,深入探尋新聞背後的故事,把鮮為人知的故事講寫精彩。

2017年5月,她從民生記者轉型為時政記者。兩種截然不同的採訪方式,截然不同的寫作文風,給了她不小的壓力,但她沒有被打倒,她在採訪時常擠到最前面,仔細聽,仔細記,她看新聞聯播,抄寫南方+上的稿件,背誦“金句”,兩年多來做到“不出錯”,圓滿完成每一次採訪。

今年“6·10”“6·12”期間,她放棄週末,連續工作19天,五上連平,四上龍川,走遍全市五縣兩區,走過超萬公里路途,一次次出現在各鄉鎮抗洪搶險的第一線,共採寫了70多條新聞,被評為全市抗洪救災優秀共產黨員。

7 刁彩霞

刁彩霞,1976年7月出生,河源龍川人。從事環衛保潔17年來,刁彩霞不嫌活髒,不怕事小,以樸實的言行彰顯勞動的光榮和道德的力量,把小小公廁打理成為河源市區的文明窗口,在公廁保潔員這個平凡的崗位上敬業奉獻。

刁彩霞用心保潔,以廁為家,認真做好公廁保潔工作。她每天6:00開始開展一次大掃,隨後還要進行好幾次小掃,看到地板髒了就拖,蹲位髒了就衝。為了讓公廁的環境變得乾淨整潔,她自費種上了茉莉花、金銀花、桂花等花草樹木,把小小的公廁變成了一個小花園。工作之餘,刁彩霞也相當勵志,她經常利用工作閒暇之餘,前後花費三年的時間給自己“充電”,通過自考獲得本科學歷。

2018年10月刁彩霞被省住建廳評為“省優秀環衛工人”,2018年4月被市城管執法局評為“雷鋒式保潔員”,2013年10月被評為河源市“環衛工作先進工作者”。

8 姚豔陽

姚豔陽,和平縣人民醫院兒科學科帶頭人,從事兒內科工作24年來,發表論文十多篇,主持課題兩項。開展多項填補和平縣兒科醫學專業空白的新技術,成功搶救小早產兒、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徵、新生兒肺動脈高壓、感染性休克、膿毒血癥、肺出血、昏迷及各種中毒患兒,為重症患兒家庭掃去病魔帶來的陰霾,免受轉診的奔波之苦。長期以來,姚豔陽始終住在醫院,只要患兒需要,不管上班下班,不論白天黑夜,她都隨叫隨到,碰到重症病人,她更是連日守護在病床前。在她的帶動感召下,和平縣人民醫院兒科不僅在技術上大幅度提升,業務上也連年增長,深受老百姓信賴。

9 肖家雯

肖家雯同學是一位堅強樂觀、好學勤思、品學兼優的好孩子,在校期間,熱愛班集體,團結同學,尊敬師長,是老師的得力班幹部,深得老師和同學們的喜愛。然而命運卻沒有垂憐家雯,2011年,母親離家出走,至今下落不明;2014年,父親因肝癌去世;2015年,爺爺奶奶也相繼因病去世,肖家雯四姐弟徹底成了別人眼中的孤兒。2019年6月,肖家雯的弟弟又得了惡性骨肉瘤。面臨這種種的磨難,家雯並沒有自暴自棄,而是堅強地站了起來,在校努力學習,在家挑起家庭重任。生活中的種種磨難,讓家雯變得越發堅強。

10 龔國方

每天給母親洗臉、換衣服、餵飯、洗澡、端屎、端尿……龔國方用心伺候不能自理的母親已經十五年。俗話說“久病床前無孝子”,但他用行動改寫了這句話,不怕苦,不怕累,不怕髒,侍候母親在床前,從不讓母親受委屈,毫不嫌棄。

2019年初,龔國方工作調整,走新的工作崗位,面臨更繁重的工作任務和責任,他無法像以前那樣往返於家和學校之間。龔國方左思右想,乾脆把母親接到學校,白天利用課間照看母親,其餘時間處理工作任務。

龔國方每天處理完學校的工作,就會準時回到母親身邊,陪母親拉家常,談瑣事,讓母親擺脫孤單和寂寞。在他潛移默化的影響下,龔國方的孩子每天放學回來都會問候奶奶,噓寒問暖,力所能及幫忙照顧奶奶。龔國方的哥嫂、侄子侄女也都十分孝順,時常牽掛著老人,一有時間都回來看望老人,使老人能享受天倫之樂。

來源:河源市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辦公室

2019年“河源市道德模范”候选人公示,有你认识的吗?
2019年“河源市道德模范”候选人公示,有你认识的吗?2019年“河源市道德模范”候选人公示,有你认识的吗?
2019年“河源市道德模范”候选人公示,有你认识的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