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港深基金重倉A股QDII基金超配港股,長盛基金吳達"自相矛盾"

滬港深基金重倉A股QDII基金超配港股,長盛基金吳達

作者/洪秀麗

近期權益類基金市場新品發行火爆,即使今年部分權益產品整體表現一般的公司新品募集成績也不錯,比如長盛基金髮行的長盛龍頭雙核基金,最終募集了將近9億元。但是該基金的基金經理卻引來了爭議。

公開信息顯示,長盛龍頭雙核驅動的基金經理是吳達,除去新發成立的這隻產品外,他在長盛基金還同時管理著四隻基金,其中包括了一隻滬港深基金和一隻QDII基金;但是,從近兩年的累計淨值增長率來看,這兩隻基金和長盛轉型升級主題的回報率均為負值。同時,滬港深基金和QDII基金的規模比較袖珍,還面臨著清盤危機。

投資思路貌似混亂

滬港深基金和QDII基金如何取捨

來自Wind資訊的數據表明,從年初至今,長盛滬港深優勢精選的淨值增長率為9.09%,排在了1815只同類基金中的第1439位;長盛環球景氣行業的淨值增長率為14.99%,排在了46只同類基金中的第35位,兩隻基金的排位均不太理想。

同時,從基金產品的存續規模來看,長盛環球景氣行業三季度末的規模約為0.16億元,長盛滬港深優勢精選三季度末的規模約為1.33億元。從基金的十大重倉股來看,《壹財信》發現了頗為有趣的一點,長盛滬港深優勢精選的重倉股皆為A股,完全不見港股的蹤影,當季度基金選擇的十隻股票分別是貴州茅臺、中國平安、長江電力、上海機場、伊利股份、中炬高新、中國國旅、五糧液、藥明康德、山西汾酒;二季報時的重倉股悉數不見了蹤影,當時重倉中的深圳國際和中國光大銀行是在香港上市的股票。

對比分析,吳達所管理的QDII基金卻基本配置了港股,十隻股票中僅有阿里巴巴一隻是在美國上市的。第三季度,他所選擇的九隻重倉港股分別是中國平安、建設銀行、深圳國際、招商銀行、中信證券、中國財險、騰訊控股、濰柴動力和金山軟件。但標的股從年初至今的漲幅來看,九隻港股明顯趕不上滬港深基金中的十隻A股。

在滬港深基金的三季報中,基金經理吳達表示,地緣政治因素導致港股市場的整體估值繼續被壓制,市場配置集中於消費品和與服務類行業的防禦性特徵相對明顯。在QDII基金的三季報中,實際上也有著同樣的字眼來表述。但是,其對於美國經濟的表述實際更差:"三季度國際市場整體繼續震盪,投資者主要擔憂美國經濟增速繼續放緩與國際貿易摩擦對企業經營活動的拖累,除半導體相關領域從上半年訂單弱勢環境有所恢復外,市場配置繼續向防禦性板塊切換,必須消費板塊、黃金板塊的表現領先於大盤。"兩個市場比較之下,或許美國市場成為了無奈之下的選擇。

同時,《壹財信》也注意到,在兩隻基金的三季報中,基金經理均提示了當季度中已經出現了連續60個工作日基金資產淨值低於5000萬元的情形,清盤的"達摩克利斯之劍"或許會隨時落下。

一人管理多隻基金

基金經理吳達究竟擅長哪個市場

從公開的資料來看,基金經理吳達在長盛管理過多種類型的基金,最初是管理的長盛積極配置債券,他在任職的4年零163天時間裡所取得的任職回報是26.94%;他所管理的第二隻和第三隻產品就是QDII和長盛滬港深了,他管理兩隻基金一直至今,產品的規模大多數時間都處在袖珍之列。

去年5月,他又掛帥出任了長盛轉型升級的基金經理,但或許是和去年的市場環境有關,他的任職回報率目前尚不到2%。從基金三季報的重倉股來看,除去立訊精密年內股價表現不錯外,其餘的重倉股今年以來表現均一般,特別是天虹股份年內的股價漲幅仍為負值。受此影響,基金目前的相對排名位居同類中游,迄今年內的淨值增長率為17.87%。

從吳達個人的簡歷來看,他曾歷任新加坡星展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研究員、星展珊頓全球收益基金經理助理、星展增裕基金經理,專戶投資組合經理;新加坡畢盛高榮資產管理公司亞太專戶投資組合經理,資產配置委員會成員。這樣看來的話,吳達本來應該更擅長於海外市場,然而"唯一"的QDII產品卻成為公司的"短板",滬港深基金嚴格意義上也不能算是成功,這也讓吳達或許無奈將重心轉回到A股市場上。

吳達的例子或許只是長盛基金這些年發展中所遭遇問題的一個縮影。從Wind資訊的基金公司規模排名來看,2016年第四個季度末長盛基金的資產規模約為730.5億元,其當時的排名為第35位,但這兩個數值均是近年來的最高值了;隨後的多個季度雖然不是一路下滑,但基本也是呈直線式墜落,截至今年三季度末,長盛基金的公募資產規模僅為308.3億元,公司在內地的基金公司中僅排在第62位。不過這幾年,內地公募基金的總規模已經急速擴容,因此公司的"衰落"可以顯現。

此外,從長盛基金現有的基金經理來看,似乎某種程度上星光不足,當初的王克玉早已離開,同時今年8月趙宏宇也卸任了全部管理的長盛系基金,未來不知道有誰能扛起長盛的復興大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