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朝九子奪嫡時哪些阿哥沒有參與?他們的結局又如何?

尼克狐365


康熙晚年那場激烈的“九子奪嫡”,最終以四阿哥胤禛登上皇位而宣告結束。

康熙皇帝在清朝的歷史上,絕對堪稱最為“高產”的皇帝,在其長達六十一年的在位時間裡,一共誕育了35個兒子、20個女兒,共計55個兒女。而在他的35個兒子中,被列入“齒序”的一共有24位,到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依舊存活於世的還有20位,相較於同樣在位時間長久的乾隆皇帝,康熙皇帝的兒子們無疑是非常的“堅挺”。

而康熙皇帝的這些皇子們,不僅是健康長壽,同時能力也是非常出眾,這對於康熙皇帝來說無疑是一種“甜蜜的煩惱”,也正是因為如此,在康熙晚年,眾位皇子為了皇位上演了一出驚心動魄的“九子奪嫡”大戲。參與九子奪嫡的皇子包括了大阿哥胤褆,二阿哥、廢太子胤礽,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䄉,十三阿哥胤祥以及十四阿哥胤禵。

這九位康熙皇子,或是自己參與皇位爭奪,或是支持自己力挺的皇子,經過十多年的明爭暗鬥,最終,四阿哥胤禛成為了最終的勝利者,在康熙去世後,成功登上了皇位,這便是後來的雍正皇帝。

雍正登基後,隨即開始了對於當年參與“九子奪嫡”的政敵們的報復行動。

對於在康熙朝就已經被康熙皇帝圈禁起來的大阿哥胤褆和廢太子胤礽,雍正繼續將其圈禁,並沒有將其放出或者特赦。廢太子胤礽於雍正二年(1724年)去世,大阿哥胤褆於雍正十三年(1735年)去世。當然雍正也沒有再度為難自己的這兩位“可憐”的兄長,對於胤礽,雍正在其去世後給予了足夠的尊崇,對其子弘皙也進行了豐厚的封賞,而對於大阿哥胤褆則是保證其衣食無憂,而這也使得其在被圈進期間能誕育多達29個兒子,也算是享受了天倫之樂了。

至於與雍正競爭最為激烈的“八爺黨”的眾位皇子,雍正對待他們的方式只能用“殘忍”來形容。雍正一上臺,就拿十阿哥胤䄉和自己同父同母的親弟弟、十四阿哥胤禵下手,兩人在高牆中度過了雍正一朝,直至雍正去世、乾隆皇帝登基後才被放出。而“八爺黨”的兩位核心,八阿哥胤禩和九阿哥胤禟則先是被雍正圈禁,隨後又是折磨致死,在其死後還改掉其名字,並且還將其二人削宗奪爵,全家流放,直到乾隆朝中後期的時候才得以被“平反”。

對於“書生阿哥”、三阿哥胤祉,雍正也沒有手下留情,先是將其發配看守皇陵,儘管之後安排其復出,但是依舊打壓不斷,最終也是將圈禁至死。

在所有參與了“九子奪嫡”得皇子中,只有雍正的支持者、十三阿哥胤祥在雍正一朝受到了雍正的寵愛與器重,長期擔任國家“二把手”的角色,並且在其去世後對其本人及其子女也都極盡封賞,雍正與胤祥也算是樹立了一代“千古君臣兄弟”的榜樣。


至於那些沒有參與“九子奪嫡”的康熙皇子們,除了幼年早殤的,其他大部分還是能夠以善終收場。

在康熙所有列入齒序的二十四位皇子中,沒有參與“九子奪嫡”的皇子大致可以分為三類:第一類,幼年早殤的;第二類,年齡較小的,他們中有的甚至比乾隆皇帝弘曆的年齡還要小;第三類,確實沒有奪嫡意願的。

被列入齒序但是沒有活到成年的康熙皇子有四位,他們無一例外,都是在康熙朝期間就已經去世了。

這其中包括了六阿哥胤祚,活了5歲,其與雍正以及十四阿哥胤禵均為德妃烏雅氏所生。

十一阿哥胤禌,活了11歲,其與九阿哥胤禟是同母兄弟,生母為宜妃郭絡羅氏。

十八阿哥胤祄,活了8歲,他的死成為了康熙“一廢皇太子”的重要導火索,由於其極受康熙皇帝的喜愛,因而其陪同康熙共同埋葬在景陵之中,在康熙皇子中也算是非常特殊的了。

十九阿哥胤禝,活了3歲。

由於幼年早殤,這些皇子沒有參與到“九子奪嫡”之中成為了必然。

至於那些沒有參與到“九子奪嫡”且活到成年的康熙皇子,在當時不管是出於年齡原因,出身卑賤的原因,還是自己確實沒有奪嫡意願的原因,這些皇子均不同程度的受到了雍正以及後來乾隆皇帝的尊重。

五阿哥胤祺。

儘管他與九阿哥胤禟的生母同為宜妃郭絡羅氏,並且雍正對於胤禟以及郭絡羅氏這母子二人是非常的厭惡,在其登基後,對其母子是處罰甚重,但是對於五阿哥胤祺確實禮遇有加。

實際上這還是與胤祺老好人的性格有關。康熙評價他是“心性甚善,為人敦厚”,並將其封為恆親王,雍正也說他“秉性和平,持躬謙謹,頗具樂善之風”。而他自幼是被康熙皇帝的祖母孝莊太后撫養,並且在康熙征討噶爾丹的過程中立下大功,因而地位也是非常的高,雍正對其也很尊重。

雍正十年(1732年),胤祺因病去世,終年54歲,雍正以很高的禮儀將其安葬。

七阿哥胤祐。

生母是成妃戴佳氏。因為其身份較低,且有殘疾,因而並沒有參與到“九子奪嫡”之中。康熙時期他被封為淳郡王,雍正登基後晉封為淳親王。

胤祐於雍正八年(1730年)去世,終年51歲。

十二阿哥胤裪。

生母是定嬪萬流哈氏,出身也非常低微,但是其養母是素有“大清後宮第一宮女”之稱的蘇麻喇姑,因而也受到了康雍乾三代帝王的信任和器重。雍正登基後,先是將其封為履郡王,後有晉封為履親王,並且多次委以重任,乾隆皇帝登基後也對他的這位叔叔禮敬有加。

胤裪於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去世,終年77歲,是所有康熙皇子中,最為長壽的,而他的生母萬流哈氏,更是活到了97歲才去世,也是康熙所有後妃中最長壽的。在其去世後,乾隆皇帝將自己的兒子永珹過繼給胤裪為孫,以示尊崇。

十五阿哥胤禑。

生母順懿密妃王氏,他的外公當時僅是名知縣漢臣,出身也是非常的低,因而從小是被雍正的生母德妃烏雅氏撫養長大。

雍正登基後,先是封其為貝勒,後晉封愉郡王,於雍正九年(1731年)去世,終年39歲。

十六阿哥胤祿和十七阿哥胤禮。

這兩位康熙皇子可以說是除了十三阿哥胤祥外,雍正最為信任和器重的兄弟了。

胤祿的生母是順懿密妃王氏,胤禮的生母是純裕勤妃陳妃,兩人的出身都是非常的低,並且在康熙去世時也都只有十多歲,因而沒有參與“九子奪嫡”。而胤祿更是被康熙皇帝過繼給了和碩莊靖親王博果鐸,襲承了莊親王家族世襲的爵位,直接被“踢出”了繼位序列。

雍正登基後,對著兩位兄弟予以了重點培養和重用,特別是雍正的其他兄弟先後被迫害致死,隆科多、年羹堯等雍正的傳統支持者也被雍正打倒的過程中,胤祿和胤禮也發揮了重要作用,因而在朝堂上的位置與日俱增,進而獲得了親王爵位,並且在雍正去世時被授予總理大臣職責,委以了託孤重任。乾隆登基後,對這兩位叔叔也是非常優待。

胤禮於乾隆三年(1738年)去世,由於胤禮無嗣,乾隆將雍正的小兒子弘曕過繼給了胤禮,保留並襲承了果親王世襲,以示對其的尊崇。

而胤祿的結局並不想胤禮這樣,由於受到了乾隆初年“弘晳逆案”的牽連,受到了乾隆皇帝的處罰,經過很長時間才得以復出,最終於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去世,享年73歲。

剩餘的康熙皇子。

皇二十子胤禕,生母襄嬪高氏,於乾隆二十年(公元1755年)去世,終年50歲。

皇二十一子胤禧,生母熙嬪陳氏,清朝著名的畫家、書法家和詩人,於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去世,終年48歲。

皇二十二子胤祜,生母謹嬪色赫圖氏,於乾隆九年(1744)去世,終年34歲。

皇二十三子胤祁,生母石氏,乾隆五十年(1785年)去世,終年73歲,也是非常的長壽。


皇二十四子胤秘,穆嬪陳氏,是康熙皇帝列入齒序的兒子中最小的一位。雍正繼位後,對於這位小弟弟是極度的寵愛,而胤秘對於雍正也是忠心耿耿,進而被雍正封為了和碩諴親王。雍正去世後,乾隆皇帝登基,由於他比乾隆皇帝的年齡還小,乾隆把他當做弟弟來看待,也是極度的寵愛,照顧有加。其於乾隆三十八年(1774年)去世,終年56歲。

一直以來,雍正“殘害兄弟”的印象已經是為眾人所知,但是從雍正對待他的兄弟們的態度上來看,除了那些參與“九子奪嫡”的政敵們,雍正對於自己的其他兄弟們,還是非常的好的,特別是對於支持他的胤祥、胤祿、胤禮以及胤秘等人,更是給予了極大的恩寵,而雍正的這些兄弟們中的大部分也是壽終正寢,以善終收場。


雍親王府


根據統計,康熙一共有35個兒子,15個兒子幼年夭折,9個兒子參與了皇位爭奪,剩下皇五子胤祺、皇七子胤祐、皇十五子胤禑、皇十六子胤祿、皇十七子胤禮、皇二十子胤禕、皇二十一子胤祹、皇二十一子胤禧、皇二十二子胤祜、皇二十三子胤祁和皇二十四子胤秘共11人未曾參與奪嫡。

因為他們並沒有參與奪嫡,因此並沒有在雍正登基後受到打擊壓迫,都得到善終。下面我們一一看看這11人的結局。

皇五子胤祺在雍正十年去世,雍正還特地為胤祺立碑,稱其“秉性和平”。

皇七子胤祐在雍正八年去世,曾被雍正晉封和碩淳親王。

皇十五子胤禑在雍正九年去世,先被雍正封為貝勒,派去鎮守景陵,後被封為愉郡王。

皇十六子胤祿在乾隆二十三年去世,很受雍正和乾隆兩代帝王的恩寵。

皇十七子胤禮在乾隆三年去世,在雍正元年被封為果郡王,乾隆還將雍正的第六子過繼給胤禮。

皇二十子胤禕在乾隆二十年去世,在雍正時期先封貝子,後封貝勒,再被降為輔國公。在乾隆時期,又被封為貝勒。

皇二十一子胤祹在乾隆二十八年去世,在雍正時期爵位從多羅郡王降為固山貝子,後來恢復爵位。乾隆皇帝將其封為和碩履親王,並將皇子永珹過繼給他。

皇二十一子胤禧在乾隆二十三年去世。他在雍正時期被封為貝勒,後再乾隆時期被封為慎郡王。胤禧不僅僅是郡王,還是畫家、書法家和詩人,有”賢王“之稱。

皇二十二子胤祜在乾隆九年去世,官至貝勒。

皇二十三子胤祁在乾隆五十年去世,雍正年間被封為貝勒,後因為犯事被降為貝子,乾隆時期再被降為鎮國公,後慢慢加封為郡王。

皇二十四子胤秘在乾隆三十八年去世,或許是因為年紀最小緣故,深受雍正喜愛,被封為親王。

總而言之,因為這些皇子們沒有參與皇位爭奪,不是雍正的政敵,因此才得以善終。


大腳姑娘碎碎念


康熙皇帝一生中有三十五個兒子,由於康熙皇帝在位時間很長,導致自己的這些兒子全部都是羽翼豐滿,對皇位最終的歸屬都表現出一副躍躍欲試的樣子。

其中最令人震驚的就是九龍奪嫡事件,這件事情最終因四阿哥登上皇位結束。

他對沒有參加黨爭的弟兄都是非常仁慈的,但只要當初與自己爭奪過皇位,那麼下場是很悽慘的。

大阿哥胤褆、與二阿哥胤礽剛開始爭的你死我活,不過當時二阿哥已然貴為太子,不過由於品行問題被康熙兩立兩廢,漸漸的退出了奪嫡的視野中。

不過就算其沒有登基的可能性,自己在被囚禁的地方,還自認為是太子,患了很嚴重的失心瘋,最終在雍正登上皇位後不久,病死在監獄中。

當時大阿哥自認為皇位就是自己的,別人根本沒有一點機會,此時又出了一個八阿哥胤禩,大阿哥的實力漸漸的被其蠶食,所以準備發動最後一攻定高低的時候。

不料八阿哥提前動手,在皇帝的面前告發他,私自採購武器,私養大量府兵。導致直接被下大獄。

八阿哥認為自己的位置已然穩固了,但一直深藏不露的四阿哥出來與其相爭。八阿哥剛開始對他與自己的爭鬥原本不放在眼裡,原因是當時朝廷上很多人都是支持自己的。

但有兩位重量級的大臣是支持四阿哥的,八爺黨的幾位王爺只能看著乾著急,看著四阿哥一步一步的登上皇位,最終來清算自己。

雍正是一位賞罰分明的皇帝,登上皇位後,對於曾經有過對自己不利的皇子,全部誅殺、囚禁。根本不給一點還手的機會。

但如果沒有幫助過自己,也沒有參與過奪嫡事件的皇子,他是可以讓這些人享受榮華富貴一生的。

  • 大阿哥一直被康熙囚禁,雍正並沒有對獄中的大哥下毒手,他在雍正十二年的時候病死。

  • 二阿哥也是被康熙囚禁,在雍正二年的時候病死,死因是由於自己的失心瘋。

  • 三阿哥雖然參與了黨政,當時是支持八爺的但由於其早早退出,雍正只是讓其去守護康熙的陵墓,後病死。

  • 五阿哥並沒有參加過黨政,所以被封王,後死於雍正十年,但並未受過苦。

  • 六阿哥在五歲的時候病死。

  • 七阿哥是一位統領過兵馬的王爺,不過由於打仗時期的受了重傷,無法參加奪嫡。不過讓雍正封為親王,榮華富貴一生享用不盡,死於雍正十年。

  • 八阿哥奪嫡的主要參與者之一,八爺黨的頭號首領,在雍正四年病死不過在死前受到了莫大的侮辱。


  • 九阿哥、十阿哥八爺黨的忠實擁護者,被雍正清算,全部死於監獄之中。

  • 十一阿哥並未活到雍正登基時期。

  • 十二阿哥活到了乾隆時期,到了八十歲的高齡去世。

  • 十三阿哥是唯一支持雍正的,被封鐵帽子王,世襲罔替,可惜的是在雍正八年病死。

  • 十四阿哥自成一派在雍正時期一直被囚禁,乾隆時期被釋放,不久後病死。

  • 十五阿哥被派到景陵,死於雍正十九年。

  • 十六阿哥在乾隆三十年去世。


  • 十七阿哥在乾隆六年去世。

  • 十八阿哥於幼年去世。

  • 十九阿哥於幼年去世。

除去上文中列舉出的阿哥,剩下的大多都是乳臭未乾的孩子,並不會威脅到雍正的地位,所以都很好的活了下去。

雍正對待沒有參加當初奪嫡的兄弟,都是採取懷柔政策,都對他們不錯,總的來說就一句話:順我者昌逆我者亡。


大國布衣


理科男答歷史,一起了解康熙九子奪嫡。

康熙35個兒子,有15個自然死亡,大多數都是在剛出生或者一兩歲時候就夭折的。

那也就是說還有20個兒子可以參加奪嫡的事件。

九子奪嫡,又分了好幾個黨派,大爺黨,太子黨,三爺、四爺、八爺黨。

九子奪嫡的九子分別是:皇長子、皇太子、皇三子、皇四子、皇八子、皇九子、皇十子、皇十三子,以及皇十四子。

其中皇四子胤禛是最後的勝利者,也就是雍正。

為什麼會有九子奪嫡呢?

第一個原因便是康熙在位時間太長了,讓自己的兒子們都有了發展的空間和時間。

第二個原因,太子被廢,讓很多皇子蠢蠢欲動。

太子就是皇二子胤礽,1675年,2歲的胤礽被立為太子,長大之後開始叛逆,和康熙處的也不怎麼融洽。

33歲那年,康熙直接廢了他。自此其餘皇子們開始摩拳擦掌。

皇長子胤禔是最不被康熙喜歡的,也是康熙最寒心的一個兒子。後被囚禁。

胤礽39歲被恢復了太子之位,可是他還不老實,三年後再次被廢,這次直接囚禁終生。

有些明眼人,覺得貴圈太亂,就主動退出了奪嫡。也就是皇三子,胤祉。

到此,奪嫡的九個人,只剩下皇四子,皇八子、皇九子、皇十子、皇十三子、皇十四子。

其中皇八子胤禩、皇九子胤禟、皇十子胤䄉是以皇十四子胤禵為首的八爺黨。黨派中實力最強大的。

去除八爺黨,還有皇四子、皇十三子。十三子胤祥是四子胤禛小弟,屬四爺黨。

在皇太子胤礽還在時,皇四子胤禛是屬於太子黨的,後來皇太子胤礽又被廢,皇四子只好自己開灶,因為看太子胤礽實在是爛泥扶不上牆。

到目前為止,只剩下四爺黨和八爺黨了。

經過一番角逐,康熙選擇了皇四子胤禛。自此八爺黨退出歷史,後被雍正胤禛逐個清賬。

開頭說了有20個兒子,只有9個參加了奪嫡,還剩下11個。

我們下面分別看看這十一個皇子的結局:

  • 皇五子胤祺:雍正十年去世,為此雍正還為他立碑勒銘,說他“秉性和平”,享年54歲。

  • 皇七子胤祐:雍正四年封和碩親王,雍正八年去世,為其刻碑記功,稱“敬謹小心,安分守己”,享年51歲。
  • 皇十二子胤祹:雍正時期,因為老是做錯事,先後被奪爵、降鎮國公,雍正八年又復封郡王。乾隆時,被進封履親王,接管宗人府。直到乾隆二十八年去世,享年78歲。
  • 皇十五子胤禑:雍正四年,封貝勒守景陵;雍正八年封愉親王;雍正九年去世,享年39歲。
  • 皇十六子胤祿:雍正元年,被過繼給莊親王,承襲莊親王爵位;乾隆元年,被任命為總理事務大臣;乾隆二年,加封鎮國公;乾隆三年,藩院尚書;乾隆七年,總理樂部事;乾隆十八年,議政大臣;乾隆三十二年卒,享年73。
  • 皇十七子胤禮:雍正元年,封果郡王;雍正六年,晉果親王;雍正八年,總理戶部三庫事;雍正十一年,管戶部事;乾隆三年卒,享年42。
  • 皇二十子胤禕:雍正四年,封貝子;雍正八年,晉貝勒;雍正十二年抗命,降輔國公;雍正十三年,復封貝勒;乾隆十二年去世,享年50。
  • 皇二十一子胤禧:雍正八年,封貝子;同年,晉貝勒;雍正十三年,封慎郡王;乾隆二十三年卒,享年48歲。
  • 皇二十二子胤祜:雍正八年,封貝子;雍正十二年,晉貝勒;乾隆九年去世,享年34歲。
  • 皇二十三子胤祁:雍正八年,封鎮國公;雍正十三年,晉貝勒;乾隆四十九年,晉郡王;乾隆五十年去世,享年73歲。
  • 皇二十四子胤秘:雍正十一年,封諴親王;乾隆三十八年去世,享年58歲。

以上便是沒有參加九子奪嫡的皇子的結局。

這些皇子有些是因為年齡太小沒能趕上奪嫡風波,有些是無心參加奪嫡。

也正是因為如此,才讓他們保全性命。

雍正並不是嗜殺的人,所以和他無冤無仇,他也不會去下狠手。


理科男讀歷史


康熙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按照古人來說68歲去世也算是高齡,據考證一生共生育皇子35位,皇女20位。

在35位皇子中,序齒的只有24位,實際長大成人的僅有20位。

我們通常所說“九子奪嫡”那麼參與儲君爭奪的皇子就佔了幾乎一半。

大阿哥愛新覺羅·胤禔、二阿哥胤礽(太子)、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誐、十三阿哥胤祥、十四阿哥胤禵。

康熙生前一共兩次大封皇子,風別是康熙三十七年和康熙四十八年,從分封情況多少可以看出一絲諸皇子的地位。

皇五子:胤祺,母親郭絡羅氏就是大名鼎鼎的宜妃,康熙非常寵愛,胤祺在康熙四十八年就被封為親王,在康熙諸子中還是比較有地位的,但是他卻並未參與奪嫡,可能與他性格有關,康熙評價他“心性甚善,為人敦厚”。

雍正繼位後胤祺也沒有受到打擊,雍正十年去世,諡號“溫”也比較能反應他的性格。

皇六子:胤祚,和四阿哥胤禛是一母同胞,比胤禎小一歲多,雖然序齒但是五歲夭折,沒有機會參加奪嫡。

皇七子:胤祐,母親是成妃,從記錄來看成妃的出身一般,也並不受康熙寵愛,在康熙序齒靠前的皇子的母妃中,成妃是受封最晚的。胤祐在康熙四十八年受封為多羅郡王,在諸皇子中算是中等水平。

胤祐在雍正元年晉升為和碩親王,雍正八年去世。一生“敬謹小心,安分守己”。

皇十一子:胤禌,一歲夭折。

皇十二子:胤祹,母妃定妃萬琉哈氏,但是從小被蘇麻喇姑撫養,康熙四十八年被封為貝子,由於蘇麻喇姑精心教育的原因,胤祹並未介入皇位爭奪。

值得一提的是胤祹是康熙諸子中最長壽的,直到乾隆二十八年,87歲高齡去世。雍正朝平平淡淡,乾隆繼位封為親王,負責管理禮部和宗人府,乾隆對其非常信任,禮遇有佳。

皇十五子:胤禑,母親為密嬪(康熙五十七年冊封),出身較低沒有資格撫養皇子,所以胤禑由德妃撫養,康熙年間沒有封爵,直到雍正四年才受封貝勒,被派去給康熙守靈,雍正八年晉封郡王,雍正九年去世。

皇十六子:胤祿,和十五阿哥一母所生,雍正元年被過繼給親王博果鐸一支,繼承親王爵,乾隆繼位初期比較受重用任總理事務大臣,食親王雙俸。乾隆三十二年七十三歲高齡去世。

皇十七子:胤禮,純裕勤妃所生,康熙一朝沒有封爵,但是由於一些影視劇,十七阿哥果郡王名聲要響亮一些。

胤禮在雍正朝備受信任,先後被封為郡王,親王,對比他的出身和特殊的待遇,在“九子奪嫡”中他很可能是胤真的堅定支持者,乾隆三年去世。

皇十八子:胤祄,八歲夭折。

皇十九子:胤禝,三歲夭折。

皇二十子:胤禕,生母為襄嬪,雍正八年才被晉封為貝勒,一生主要工作是為雍正守泰陵,乾隆二十年五十歲去世。

皇二十一子:胤禧,喜好書畫,雍正十三年被封為郡王,乾隆二十三年去世。

皇二十二子:胤祜,謹嬪所生,雍正十二年封為多羅貝勒,乾隆九年病逝。

皇二十三子:胤祁,雍正八年第一次被冊封為鎮國公,雍正十三年被封多多羅貝勒,乾隆四十九年直到死前一年才獲得了郡王的虛銜,僅掛名不拿俸。

皇二十四子:胤秘,康熙序齒皇子中最小的兒子,康熙六十多歲老來得子,比乾隆還小五歲,雍正十一年和弘曆,弘晝同時被冊封為親王。乾隆三十八年去世。


一點點歷史


雍正爺的繼位是否陰謀篡奪的結果,一直是民間和野史津津樂道的話題。就連帶著,雍正爺的死因也成為歷史謎團——有人認為是心腦血管疾病,也有人認為是過勞死。更有野史說是呂留良受曾靜反清大案牽連,犯“大逆不道罪”,被雍正開棺鞭屍,並且屠殺了呂家一門,只有呂四娘漏網。雍正被呂四娘尋仇,割走了腦袋。

說實在話,雍正上接康熙,下啟乾隆,清朝能有一個“康乾盛世”,雍正功不可沒,是清朝少有的有為之君。不過,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雍正在“九子奪嫡”之後,針對兄弟們的大清洗,一直是清朝文人們詬病的事情。雍正登基後,怎麼對待兄弟們的呢?自己一黨的當然重用;參與奪嫡的絕對沒有好果子吃;那麼置身事外的呢,是不是就不賞不罰?不站隊,沒有支持雍正,那是不是要被穿小鞋?


“九子奪嫡”中,參與奪嫡的有大爺黨、太子黨、三爺黨、四爺黨、八爺黨。勝出的四爺黨成員,當然榮華富貴。其他人參與奪嫡的阿哥們,除了老八胤禩、老九胤禟被偷偷弄死,剩下的基本都判了“無期徒刑”——運氣不好的幽禁到死;運氣好的熬死了雍正,等著乾隆放出來。

沒有參與奪嫡的阿哥有些誰呢?成年了沒奪嫡的皇子不多,只有三個:老五胤祺、老十二胤祹、老十五胤禑。他們的遭遇怎樣呢?沒參與奪嫡的兄弟們,雍正沒有對他們下狠手,但是他們也沒有受到雍正的任何重用,只能混吃等死,做個太平王爺。

老五跟康熙父子相當關係不錯,但是老五胤祺生母地位不高,而且是被皇太后養大的,奪嫡名不正言不順,也沒勢力,勝算不大。他本身也沒有野心,老實本分,性格溫和,沒有做過出格的事情。雍正上臺後,只是找了個理由給“恆親王”老五削爵,小小敲打一下,基本沒什麼大事。53歲病死,算是善終,雍正還親自為他立碑勒銘。

老十二胤祹在康熙爺的時候,經常乾點差事;到了雍正時候,老十二被大臣彈劾,雍正給他來了給三級跳:從郡王擼到貝子,從貝子擼到佐領。雍正敲打他有點厲害了,直到雍正臨死前三年,才給他恢復“多羅履郡王”爵位。不過,老十二胤祹一直活到乾隆28年(78歲)。乾隆挺看重這個叔叔,讓他主管過宗人府和禮部,爵位還從“郡王”晉升到“和碩履親王”。

老十五胤禑,是漢人女子生的,根本不可能奪嫡。“嬪位”沒資格撫養孩子,老十五是被德妃養大的。德妃就是雍正的生母,雍正跟生母關係惡劣,給生母封皇太后尊號,生母都不待見雍正。估計是受這個影響,雍正也就不待見老十五胤禑。剛開始只封了個貝勒,就讓給先皇守陵去了。這孩子命苦,38歲才被封為郡王“愉郡王”,39歲就病死了。


爾朱少帥


康熙三十五子。序齒二十四子,奪嫡九子,外十五子。未序齒夭折十一子。

我們先來看看“九子奪嫡”是哪九子。

大阿哥胤禔,詛咒太子,甚至要替康熙殺掉太子,謀求儲君之位,被康熙監禁,卒於雍正十二年。因為康熙前四子皆夭折所以為皇長子。

二阿哥胤礽,太子,兩立兩廢,雍正二年,幽禁中死去。

三阿哥胤祉,歷史本來有自己的三爺黨,比如李紱,電視劇《雍正王朝》略有提及,李紱監考案發後第一個找到就是胤祉。後來自動退出。雍正登基後被髮配為康熙守陵,後來被幽禁去世。

四阿哥胤禛,九子奪嫡的最後贏家雍正皇帝。

八阿哥胤禩,九子奪嫡擁護者最多。雍正年間遭到雍正清算,被改名為阿其那,雍正四年病逝。


九阿哥胤禟,八爺黨,雍正年間被清算,又改名塞思黑,在監獄被折磨至死。

十阿哥胤俄,八爺黨,幽禁到乾隆年間被釋放,後病逝。

十三阿哥胤祥,四爺黨,鐵帽子王,雍正登基後依然殫精竭慮,輔佐雍正。雍正八年病逝。

十四阿哥胤禵,八爺黨,雍正同母弟。雍正登基後不久被圈禁,乾隆年間被釋放,後病逝。



非奪嫡夭折十一人,未序齒(沒有按年齡大小排序)

承瑞,承祜,承慶,賽音察渾,長華,長生,萬黼,胤禶,胤禹,胤禨,胤禝,胤禐11人全部於3歲以前夭折,未序齒。

其他十五子

胤祺,未參與奪嫡,為人敦厚,被封和碩親王,雍正十年病逝。

胤祚,雍正同母弟,6歲不幸夭折。

胤祐,未參與奪嫡,為人謹慎小心,被封為多羅淳親王,電視劇《雍正王朝》四大鐵帽子王逼宮都羅的原型可能就是他。

胤禌,11歲病逝。

胤祹,和碩親王,乾隆二十八年病逝,一生起起落落,確是78歲高齡去世。

胤禑,未參與奪嫡卻備受康熙喜愛。雍正年間被派去給康熙守景陵。電視劇《雍正王朝》守景陵史實來源於這裡。雍正四年去世。

胤祿,比較低調,繼承和碩靖親王爵位,乾隆三十二年去世,73歲。

胤禮,因《甄嬛傳》大火,果郡王。乾隆元年去世。


胤祄,8歲病逝。

胤禕,乾隆二十年去世,心中對雍正不滿而不敢言,多次稱病抗旨,所以爵位最高貝勒,甚至被降為輔國公。雍正死後被乾隆派去為雍正守陵。

胤禧,不喜政事,醉心詩詞書畫,略有建樹,乾隆二十三病逝。

胤祜,九子奪嫡時還是個娃娃,乾隆九年三十二歲去世。

胤祁,一生低調,被雍正封鎮國公,乾隆五十年去世,73歲。


胤秘,序齒二十四子,最小的一位。對於最小的弟弟和最小的叔叔,雍正,乾隆都沒有為難。他乾隆三十八年去世,和碩諴親王。


紅雨說歷史


九龍奪嫡起自於康熙47年既公元1708秋在木蘭圍場,康熙以太子(二阿哥胤礽)不修德政廢黜其儲君之位為標誌,康熙自大阿哥至十四阿哥等共有九位有實力的皇子開始虎視眈眈,或覬覦或附庸意圖奪儲君之位。


(康熙)

九子奪嫡最終在1722年康熙駕崩以來自四爺黨的胤禛(雍正)榮登大寶宣告結束。

那麼究竟有哪些皇子沒有參與,康熙序齒的兒子一共二十四位,別的皇子都幹什麼去了呢?

此事我們從九子奪嫡的九位皇子開始算起。

大阿哥胤褆(獨狼),後因為狼子野心過於猖狂被康熙永久圈禁宗人府。

二阿哥胤礽(太子),其母為索尼之孫女既皇后赫舍裡,早前得四阿哥與十三阿哥扶住,但最後因為爛泥扶不上壁先後兩次被廢而成孤家寡人。

三阿哥胤祉(獨狼),一心為大清朝為康熙修書立傳,韜光養晦,後目睹前面兩位哥哥下場急流勇退,明哲保身。

四爺黨(四阿哥胤禛本人與十三阿哥胤祥)



(四阿哥胤禛既雍正)

八爺黨(八阿哥本人胤禩與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礻我,十四阿哥胤礻題)

我們發現從大阿哥到十四阿哥,實際上從1708年奪嫡開始,十四阿哥20歲,已經總有足夠的心智與實力參與角逐,但是十五阿哥才不過15歲,還沒有成年,因此我們可以得知為什麼九子奪嫡到十四阿哥就戛然而止了。當然,後來長大的十六阿哥與十七阿哥長大也參與到了四爺黨奪嫡陣營,但我們按照歷史實際來說九子奪嫡主要是圍繞前十四個皇子中九個阿哥為核心展開。

由此,我們不難發現前十四個阿哥只有九子奪嫡,按照十四阿哥在康熙47年奪嫡開始也已經20歲,前面的五阿哥,六阿哥,七阿哥與十二阿哥應該也成年了才對,為何沒有參與奪嫡,難道是實力不夠沒有資格與能力進入到權利的漩渦之中?

原來,五阿哥胤祺一生溫良敦厚,明哲保身,不涉黨爭,所以,一生富貴。六阿哥胤祚在6歲既1685年死去。七阿哥胤祐身體殘疾,不具備立儲硬性條件,生於1680,死於1730年。十一阿哥胤禌在1696年既11歲時死去。十二阿哥胤裪具備奪嫡資格與能力而淡然物外,因其自小由蘇麻拉姑撫養長大,心性隨了蘇麻拉姑的大智慧,不喜皇權黨爭,敬而遠之,因此其未遭清算,得以頤養天年在1763年去世,算是高壽享年77歲。



(九子奪嫡圖)

顯而易見,康熙兒子在九子奪嫡既1708至1722年間自十五阿哥到二十四阿哥也就不具備資格了,他們即使不是漢人所生也因為年齡不夠。值得一提的是,十六阿哥胤祿與十七阿哥胤禮雖然後來長大加入到四爺黨奪嫡陣營,但因為當時大局已定,四阿哥胤禛穩操勝券所以並未起到太大作用乃至忽略不計。

十八與十九阿哥早夭。康熙死的時候既1722年,二十阿哥胤禕16歲漢、二十一阿哥胤禧11歲,二十二阿哥胤祜10歲,二十三阿哥胤祁8歲,二十四阿哥胤秘6歲,他們年齡尚小,心智未全,根基全無自然沒有能力攪弄風雲。

所以算得上能爭而不爭,置身於外的不過五阿哥胤祺與十二阿哥胤祹了,這兩位都是擁有大智慧的人,令人佩服。


不書


問題:康熙朝九子奪嫡時哪些阿哥沒有參與?他們的結局又如何?

這個問題分兩方面

  • 一、九子奪嫡有哪些阿哥沒有參與?

  • 二、他們的結局如何?

回答:

康熙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君主之一,他一生建立了豐功偉績。少年時期康熙就表現出了過人勇氣。親政第二年,15歲的少年天子就智除鰲拜,掌握了實權,在此後的半個多世紀裡,廣拓領土,加強中央集權,發展經濟,開創了康乾盛世的局面,被後人稱為“千古一帝”。

但康熙晚年有一件事處理的很不好,那就是繼承人問題。由於太子胤礽的不爭氣,導致兩度被廢。太子是國之根本,其廢立是一件極其敏感且極為重要的事情。輕則兄弟之間互相殘殺,輕則影響國家穩定。這一點康熙不是不明白,但是這件事的確很棘手,也很不好處理。

根據《清史稿·卷八·聖祖本紀三》記載,康熙共有35個兒子,根據本題,以上皇子分為三類:

一、早殤皇子有15位。

二、參與九子奪嫡有9位。

三、未參與的奪嫡有11位。



解析:那麼他們的結局又如何呢?

根據上面的整理,我們可以看出,這11位未參與爭奪皇位的皇子,他們在自己的生涯中也經歷了風風雨雨,大錯沒有,當然也會小錯,但都沒有受到實質性的處罰,基本上都在雍正、乾隆年間壽終正寢。

但有一位皇子去世之前,犯有較大的錯誤,稱得上沒有善終。他就是:

皇十六子:胤祿。在乾隆四年,因為與廢太子胤礽長子理親王弘皙有不當往來,被牽連後不受重用。於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薨,享年73歲。

結論:

康熙朝九子奪嫡時哪些阿哥沒有參與?

皇五子:胤祺,恆親王

皇七子:胤祐,淳親王

皇十二子:胤祹,履親王

皇十五子:胤禑,愉郡王

皇十六子:胤祿,莊親王

皇十七子:胤禮,果親王

皇二十子:胤禕,貝勒

皇二十一子:胤禧,慎郡王

皇二十二子:胤祜,恭貝勒

皇二十三子:胤祁,郡王品級誠貝勒

皇二十四子:胤秘,諴親王

他們的結局又如何?

基本上都壽終正寢,只有皇十六子胤祿因為犯有過錯,在汙點中鬱鬱而終。


聽月談史


清代宮廷內部的黨爭主要表現為爭奪皇位繼承權的鬥爭,這一斗爭尤以康熙在位時最為激烈。康熙一生共生了35個兒子,有序齒的有24人,長大成人(16歲以上)的有20人,參與皇位爭奪的9人,未參與的15人。

參與九子奪嫡的皇子有:皇長子胤禔、皇二子胤礽、皇三子胤祉、皇四子胤禛、皇八子胤禩、皇九子胤禟、皇十子胤䄉、皇十三子胤祥、皇十四子胤禵。

未參與奪嫡的皇子有15人,其中長大成人的有11人:皇五子胤祺、皇七子胤祐、皇十二子胤祹、皇十五子胤禑、皇十六子胤祿、皇十七子胤禮、皇二十子胤禕、皇二十一子胤禧、皇二十二子胤祜、皇二十三子胤祁、皇二十四子胤秘。

有序齒未成人的有4人:皇六子胤祚(5歲殤)、皇十一子胤禌(11歲殤)、皇十八子胤祄(8歲殤)、皇十九子胤禝(3歲殤)。

參與九子奪嫡的皇子結局

九子奪嫡中,最終皇四子胤禛勝出,是為雍正皇帝。其他八位皇子,大多結局不好,這也是爭儲過程中必須要付出的代價。

皇長子胤禔,一向心狠手辣,康熙很是反感。在奪嫡過程中魘咒太子胤礽,康熙四十七年被革爵圈禁,雍正十二年去世,享年63歲。

皇二子胤礽,作為嫡長子,在兩歲時就被立為太子,因結黨營私被兩度廢立。康熙五十一年被圈禁於鹹安宮,直到雍正二年去世,享年51歲,被追封為和碩理親王。

皇三子胤祉,愛好文學善騎射,因與廢太子關係較好,被雍正發配到遵化守陵。後因胤祥葬禮不敬之事,被雍正革爵圈禁,在雍正十年病逝,享年55歲。

皇八子胤禩,八爺黨核心,雍正即位處被封為和碩廉親王。雍正四年,胤禩因各種原因被革爵圈禁,同年去世,享年45歲。乾隆四十三年,胤禩被恢復宗室。

皇九子胤禟,八爺黨骨幹,為雍正所忌恨。雍正三年被革爵,次年被削除宗籍,送到保定監禁,後被折磨而死, 享年43歲。乾隆年間被恢復宗籍。

皇十子胤䄉,八爺黨骨幹,雍正二年被革爵圈禁。乾隆二年被釋放,晉封輔國公,四年後胤䄉病死,以貝子禮葬,享年59歲。

皇十三子胤祥,雍正的鐵桿支持者。雍正元年總理戶部,三年總理京畿事務,七年協辦西北軍機。胤祥被授鐵帽子王,在雍正八年去世,享年44歲。

皇十四子胤禵,八爺黨骨幹,雍正同母胞弟。雍正元年被派守皇陵幽禁,三年後改為圈禁。乾隆二年被封為奉恩輔國公,十二年封多羅貝勒,次年晉為多羅恂郡王,乾隆二十年病逝,享年67歲。

未參與奪嫡的皇子結局

皇五子胤祺,宜妃所生,性情溫和,康熙四十八年被晉封為和碩親王。未參與奪嫡,雍正十年去世,享年52歲。

皇七子胤祐,成妃所生,腳有殘疾,未參與奪嫡。康熙四十八年被晉封為淳郡王,雍正八年去世,享年50歲。

皇十二子胤祹,定妃所生,為蘇麻喇姑所育。雍正二年被彈劾降為護國公,八年恢復郡王爵,十三年晉封和碩履親王。乾隆朝被重用,乾隆二十八去世,享年77歲。

皇十五子胤禑,順懿密妃所生,雍正四年被晉封為貝勒,命守景陵。雍正八年被晉封為愉郡王,次年病逝,享年38歲。

皇十六子胤祿,順懿密妃所生,康熙朝執掌內務府。雍正朝為正黃旗都統,乾隆元年任總理事務大臣,食親王雙俸。四年停雙俸,罷都統職。三十二年去世,享年73歲。

皇十七子胤禮,純裕勤妃所生,雍正元年被封為果郡王,六年晉封親王。乾隆元年因事罷雙俸,三年去世,乾隆親臨其喪,享年41歲。

皇二十子胤禕,襄嬪所生,雍正四年被封貝子,八年晉封貝勒,十二年因祭陵稱病被降為輔國公。乾隆元年復封貝勒,命守泰陵。乾隆二十年去世,享年50歲。

皇二十一子胤禧,熙嬪所生,雍正八年被封固山貝子,同年晉封貝勒。雍正十三年授正黃旗漢軍都統。乾隆元年封慎郡王,二十三年去世,享年48歲。

皇二十二子胤祜,雍正八年封貝子,十二年晉貝勒。乾隆九年病逝,享年34歲。

皇二十三子胤祁,雍正八年封鎮國公,十三年進貝勒。乾隆二十三年降為貝子,四十二年又降為鎮國公,四十五年復封貝子,四十七年又進貝勒,四十九年加郡王銜,五十年病逝,享年72歲。

皇二十四子胤秘,雍正十一年被封為和碩諴親王。乾隆三十八年病逝,享年58歲。

綜上,沒有參與奪嫡的皇子結局都屬正常,都得到了雍正的善待。其餘的都是早逝的皇子,沒有機會參與奪嫡之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