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接力加州 地球被火困住

火光沖天、濃煙滾滾,燒焦的樹木和房屋接連倒下,繼在加州肆虐之後,這一幕再次在南半球上演。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州的火災已經持續了數日,乾燥的氣候和回暖的氣溫是火災蔓延的主因。今年下半年以來,地球開始變得暴躁起來,從亞馬孫雨林到美國加州,從日本沖繩到澳大利亞東海岸,火災以鋪天蓋地之態警示著自然的變化。

3人死亡、5人失蹤、至少150處房屋被毀壞,在Glen Innes地區有60棟建築被摧毀,包括房屋、棚屋和公立學校建築物,在Nymboida地區,叢林大火燒燬了超過4.9萬公頃的土地。截至當地時間11月9日,火災已經在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州北部造成了嚴重傷害,甚至連澳大利亞最大的城市悉尼也面臨火災的風險。

從10月下旬以來,新南威爾士州的沿海地區就進入了火災期,開始連續發生多起森林大火,包括考拉棲息地在內的數千平方公里的森林被大火吞沒。當地政府宣佈整個州的森林火災危情處於“最高等級”,許多學校都因大火而停課。

被火災困住的不止新南威爾士州。“我們州大部分地區都好像在火柴盒中,只要一點火星就能引起一場持續數天的火災。”昆士蘭州消防和應急服務署代理專員邁克•沃森表示。據悉,昆士蘭州北部已發生了50多起火災,該州42個地區宣佈了禁火令,禁止室外生火和某些可能引發火災的活動。過去兩天內,昆士蘭州已有近5000戶家庭被疏散,許多居民無家可歸。

目前一切似乎沒有好轉的跡象。根據新南威爾士州消防部門的消息,截至10日早上,該州仍有72處大火在持續,其中36處沒有得到控制,另有11處大火正在觀察中。澳大利亞總理莫里森表示,火情“令人十分擔憂”。

“最壞的情況可能尚未到來。”新南威爾士州州長坦言。消防官員表示,消防人員仍然在奮力控制局勢,昨天夜間火勢有所緩解,但預計下週二情況將再次惡化。因為屆時,氣溫將回升至30℃,風力也將再次變強,而來自西部的高壓脊將帶來更多幹燥空氣,火災可能繼續蔓延。新南威爾士州消防安全專員謝恩·菲茨西蒙斯稱,綜合考慮到當前氣溫及降雨量等因素,預計未來一週或整個夏季,火災情況不會得到緩解,甚至會加劇。

不止澳大利亞深陷被火災支配的恐懼,此前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火災也讓人聞風喪膽。就在此前的11月7日,加州林業和消防局剛剛宣佈,加州今年以來最大山火“金卡德”已被完全撲滅。據悉,“金卡德”自10月23日燃起,起火點位於加州北部葡萄酒產區索諾馬縣,累計過火面積310平方公里,幾乎佔到今年1月以來加州所有火災過火面積的三分之一,超過400座建築受損或燒燬,佔今年以來加州所有火災所致建築損毀的一半以上。

10月31日凌晨,世界文化遺產、位於日本沖繩縣那霸市的首裡城也突發火災,燃燒11個小時後才被撲滅。而在更早之前,此前亞馬孫雨林的大火同樣觸目心驚,熊熊燃燒了3周便導致了50萬頃以上的雨林被損毀。

“地球著火了嗎?”歐洲航天局(ESA)在10月的一份科學報告中發出了靈魂拷問。ESA的衛星通過收集火災數據顯示,僅在今年8月,全球範圍內所監測到的野外火災數量幾乎是去8月的五倍,記錄了79000起火災,而去年同期只有16000多起。9月也有1.4萬起火災,比去年同期高出了一半以上。ESA科學家Olivier Arino指出,自1995年利用衛星數據來統計全球火災情況以來,從未見過像2019年這樣火災的迅猛增加。這樣的情況是“前所未見的”,是否意味著2019年到達了某個“臨界點”,不得而知。

雖然各地火災頻發的原因不太一樣,但大多數與氣候的變化有關。以澳大利亞為例,受厄爾尼諾影響,澳大利亞此前經歷了異常溫暖和乾燥的冬天,其森林大火和自然災害合作研究中心在報告中就指出,2019-2020的澳大利亞火災季節可能有非常活躍的趨勢,目前來看,10月-11月澳大利亞的火災密集爆發可能只是開始。

北京商報記者陶鳳 湯藝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