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梟雄方國珍


海上梟雄方國珍


主講|

黃岩電大 胡嘉山

今年是方國珍誕辰700週年。1319年方國珍出生在黃岩洋嶼的方家堰(今路橋區方家村),兄弟五個,“世以販鹽浮海為業”,身高七尺,身體魁梧,面黑體白,體壯力大,性頗沉勇。1348年,年方三十的方國珍因不能忍受官府的迫害,被迫舉起反元義旗,成為元末農民起義的首倡者,後佔據浙東慶元(今寧波)、台州和溫州三郡,守望東南,保境安民。1367年歸順朱元璋,成為明朝的開國功臣,被授為廣西行省左丞,準食祿不事官,居於京城。1374年(洪武七年)卒於南京,享年56歲。朱元璋親自設祭,並命翰林學士宋濂寫《神道碑銘》為祭。

海上梟雄方國珍


叱吒風雲的方國珍,在中國五千年文明史中留下了濃重的一筆。在新時代,我們站在人民的立場,運用文明史觀來客觀公正地探析方國珍的人生。

1、揭竿而起,反抗元朝的腐朽統治,足見方國珍的硬氣。元朝是由人口少的蒙古族建立的一個朝代,存在了98年,為國家的統一,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做出了貢獻。但其後期,統治腐朽,民族壓迫嚴重,政治生態敗壞,官吏貪腐成風,土地兼併空前,苛捐雜稅繁重,饑民流民遍地。元朝無道,民不聊生,百姓只能起義,推翻反動統治,革新阻礙生產力發展、剝奪人生幸福的腐朽生產關係和上層建築。 陶宗儀《輟耕錄》載有浙東流傳的民謠:“天高皇帝遠,民少相公多;一日三遍打,不反待如何”,就是民眾反元心聲的反應。

南宋以來就是甲等縣的黃岩也不可能是世外桃源。嘉靖《寧波志•方國珍逸事》中說,當時:黃岩風俗,貴賤等分甚嚴,佃戶見田主不敢施揖。伯奇也恭事田主,國珍謂父曰:“田主亦人耳,何恭如此。”父曰“我養汝等,由田主之田也,何可不恭?!”殘酷的階級壓迫現實,使方國珍在心中埋下了反抗的種子。

1348年十一月,方國珍一家人在遭到仇人誣告,上訴無果,官府急捕之時,奮起抗擊,方國珍以桌為盾,以槓為矛擊殺巡檢,下海求生,旬日得眾數千,揭開元末農民起義的序幕。官逼民反。方國珍不向邪惡低頭,替天行道,伸張正義,救民於水火,體現了他身上的硬氣。

2、保境安民,力謀浙東三郡安定,足見方國珍的正氣。 保境安民是方國珍的宗旨,擁有慶元、台州和溫州三郡後,採取了眾多措施:

整頓吏治,安寧百姓。 方國珍要求官吏奉公守法,凡貪贓枉法者,先遊行示眾,再把他們置於竹籠中沉入甬江處死,警示官吏不得貪汙坑害百姓。方國珍治理的三郡,吏治相對清明,百姓擁護。

海上梟雄方國珍


興修水利,發展生產。方國珍佔據三郡後,大修海塘,發展生產。在臺州,方氏兄弟在松門、大閭、塢根、楚門修築了蕭萬戶塘、長沙塘等17海塘,大片海塗成為良田。在慶元,石砌上虞海堤,上虞縣成為一片沃土。在樂清浚東、西兩渠,浚東小河至白沙,以洩

溪流,通舟楫,潤禾土。方國珍還修建了許多橋樑,方便通行。1360年,方國珍重修慶元東津浮橋。在臺州,方氏兄弟重修了中津橋;在家鄉路橋附近,方氏兄弟修築了石曲橋、三衙橋、四衙橋、洋嶼橋等。

重視教育,振興文化。在慶元興建慶元府學堂,在黃岩建羽山文獻書院、修杜範祠,在臨海北崮山上修望天台。餘姚辦儒學有阻,他便派劉仁本前去督辦。庇護大戲劇家高明使之得以安心創作《琵琶記》。1359年九月,方國珍擴建餘姚縣城。1360年,派劉仁本在餘姚龍泉山仿蘭亭建雩詠亭,舉辦"續蘭亭會",刻成詩集,成為文學佳話。

海上梟雄方國珍


方國珍和子侄還拓展海上絲綢之路,發展商貿。他治下的慶元成為當時重要的商貿中心、繁華之地。重視海防,修築衛所等防倭軍事設施,抗擊倭寇,安定百姓。歸順朱元璋的十一萬熟悉海洋的軍士和船戶,成為明朝一支重要的航海力量,為鄭和下西洋作了人才的準備。

方國珍佔據浙東三郡,守望東南,保境安民,天下大亂之中的三郡,百姓能安居樂業,體現了他的仁愛之心,信仰之力,反映出他的一身正氣。

3、不稱霸王,做自己能力圈的事業,足見方國珍的理氣。歷史上的農民起義大多是稱王的,元末農民起義的群雄也多稱王,以圖霸業。方國珍據有浙東三郡後,張子善建言方國珍稱王稱霸,而方國珍明確回答:“保境安民,以俟真人之出,斯吾志也” 。方國珍的志向令張子善失望,也令當時許多人失望,後來的史評家對此多有詬責。

明代高岱《鴻猷錄.平方谷珍》中說方國珍:“非有長駕遠馭之才,取威定霸之畧。……非所謂豪傑之士也”。

方國珍僅讀過五年的私塾,略通文墨,沒有深厚的文化修養,但販鹽浮海的活計,積累了豐富的生活經驗,知道腳踏實地、實事求是的重要,悟出“天下無道,乘桴浮於海;天下有道 ,束帶立於朝”的人生哲學。佔據三郡,割據一方,但與群雄相比,區區三郡而巳。 清傅維鱗《明書•方國珍記》中公正客觀地評論說“使聽章子善之論,天下事未可知也,乃終不建號稱王,卒命歸真主,國珍之識量有過人者。回視吳楚,俱煙消灰滅,而獨樂天年,保富貴子孫安享厚祿,於太祖迅霆之下,非沉勇知幾而能若是乎?說者咎其不夾擊江陰,於質子之日取公侯分誥券,果爾,則前安得岸然豪宕於浙左者幾二十年,後亦與傅李諸公同受慘苦矣”。

方國珍確實無稱王稱霸的能力與實力,從實際出發,不做能力圈之外的事,反映出方國珍務實的作風、理性的智慧和按規律辦事的理氣。

4、剛柔相濟,結多邊謀生存求善終,足見方國珍的和氣。面對虎視眈眈實力集團,方國珍為了能實現保境安民的訴求,採取了剛柔相濟、多邊主義的策略。

海上梟雄方國珍


張士誠渡江南下,挺進浙北,威脅浙東三郡時,1357年十月方國珍率五萬兵激戰張士誠的七萬兵於崑山,七戰七捷,但未窮追張士誠,完美展示了智慧與實力。以戰求和,張誠把自己的女兒嫁給方國珍的兒子,兩家結為親家,雙方邊境從此安定下來。

當元廷用軍事力量來討伐時,方國珍率軍抗擊,相繼擊敗江浙行省參知政事朵兒只班、江浙行省左丞孛羅帖木兒、台州路達魯花赤泰不華、江浙右丞阿兒溫沙等的元軍,保存和發展自己的力量;當元廷招撫他,想調虎離山,消滅他的力量,授以定海尉、徽州路治中等官職時,方國珍甘願戴叛逆的帽子斷然拒絕;當元廷的招撫,能從實際出發,顧及方國珍保境安民的訴求,保存他的實力,發揮他耕海牧漁、維護海道暢通和海疆平安的特長,就地任職,授他巡防千戶長、漕運萬戶、江浙參知政事、江浙行省平章、江浙行省左丞相等職,他都接受,併為元廷做了力所能及的事:迫使張士誠降元,於1360—1363年間為元廷運送了三十多萬石糧食到大都,以緩解大都的糧荒,並維護了海道的暢通。方國珍也與元朝勢力山東擴廓帖木兒和福建的陳友定保持聯繫,以圖成掎角之勢,守望東南。

朱元璋是當時群雄中實力較強的一支。1358年十二月朱元璋敗元軍克婺州、衢州,近逼浙東三郡,派使者招諭方國珍時,國珍姑示順從、觀望,請以三郡內附如錢鏐故事,歲貢白金贍軍;接著方國珍獻浙東三郡地圖於朱元璋;再後答應元璋下杭州城後,即納土歸附。而1359年八月朱元璋授方國珍福建行省平章政事,企圖借方國珍力量打擊陳友定、削弱方國珍,坐收漁翁之利時,方國珍詐病不赴,唯受平章印誥,以保存實力、保境安民。

海上梟雄方國珍


方國珍善變的外形裡,貫穿著方國珍不變的一條紅線——信仰與大義,保一方平安。

面對嚴峻的生存環境,為了能實現保境安民的訴求,力量相對弱小的方國珍採取剛柔相濟、多邊主義的策略,謀合作,求生存,足見方國珍的和氣。

方國珍是個生活在海邊的農民、鹽民,存在著保守和匪氣等弱點;他生活在依山傍海的台州,深受山的硬氣、水的靈氣、海的大氣、人的和氣的台州地域文化的浸染,身上充滿了硬氣、正氣、理氣與和氣,輝映出人性的光芒,體現了中華文化的優秀傳統,是一位頂天立地的英雄,是臺之鄉賢,國之珍寶。而亂民盜寇,綠殼,首鼠兩端,奸狡小人,等等,是站在正統和剝削階級立場上,深陷概念化的怪圈,缺乏事實和正義,脫離方國珍艱難生存環境的泛泛而談,是隻看現象不看實質,強加在方國珍身上的謬論。 大義大智大勇的方國珍給我們許多人生啟示:

責任擔當。在民不聊生的元末,方國珍首義反抗元朝的腐朽統治,推動了元末農民起義的掀起,促進社會的變革,民眾生活的改善,體現了方國珍為正義而抗爭的責任擔當精神。這種精神成為被魯迅讚譽的台州式硬氣的重要源頭。

不忘初心。保境安民是他的初衷,他的信仰。從起事到歸順大明,他始終奉行這一宗旨,保一方平安,寧一方民眾。不忘初心,方得始終。方國珍的壯舉,得到了朱元璋的理解,得到了善終;方國珍的義舉,更得到百姓的稱讚,造起廟堂,祭祀這位英雄。

自知自明。老子說:知人者智,知己者明。方國珍就是這樣一位自知自明的人,不稱王,保境安民,利己利人。

善變求通。生命力最強的不是力量最大的,而是善於變通的。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受眾多實力集團環伺的方國珍,靠的就是韜光養晦,善變求通,順勢而為,實現了保存實力、保境安民的起義目標,自己能善始又善終。頭髮都是忖空心的,就是方國珍的寫照,也是方國珍後人的寫照,也是方國珍家鄉人的寫照。

讀史使人明智。學習方國珍的優秀品質,提高自己的人生修養,做一個有益於時代、有益於人民的人。

海上梟雄方國珍


總編:方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