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忌有用即真理:我們緣何要理性看待DxOMark排名?

近日,隨著第三方相機評測機構DxOMark對於iPhone 11 Pro Max和新近發佈的小米CC9Pro尊享版相機評測及評分的公佈,此前一直存在於業內的對於DXOMARK評測的客觀性和權威性的爭議再度升溫。

切忌有用即真理:我們緣何要理性看待DxOMark排名?

首先是國外媒體,例如iMore,其在第一時間發表社交媒體與文章質疑DxOMark的評分標準有失公允,並談到關於DxOMark整體的盈利模式與測評方式的不公平不合理,更是談到了比較敏感的“顧問費”問題。同樣,外媒androidauthority也發文,質疑DXOMARK評分的可信度。當然它們主要針對的是發佈之後在拍照方面頗受業內好評的iPhone 11 Pro Max。因為在它們眼中,iPhone 11 Pro Max的綜合得分(包括拍照和視頻)不可能落後於並列第一的中國的華為和小米僅排在第三位(實際上是第二位)。

其次就是國內的媒體們,主要質疑該機構對於小米CC9Pro尊享版的評測,其中包括小米自身以拍照硬件配置最高的尊享版代替主流的小米CC9Pro參與評測,這之中藏有水分等。而在我們看來,咱們國內媒體還有一個質疑DxOMark不容忽視的原因在於,小米CC9Pro尊享版在拍照方面的綜合評分與此前霸榜時間最長的華為(Mate30 Pro)打成了平手,並列第一。

那麼問題來了,DxOMark的評測到底有多少含金量?如何看待它的客觀性和權威性?

其實很簡單,從參與評測的廠商看,如果將自己的手機送給(甚至為此還要付費)DxOMark參與評測,並在對外宣傳手機拍照方面屢屢採用這一排名以證明自己拍照在業內的領先性,那麼不管排名如何發生變化,都不應該質疑,或者以任何藉口來削弱DxOMark予自己的客觀性和權威性,否則就是“有用即真理”、主觀的自打臉行為。

基於上述業內(主要是手機廠商自身)對DxOMark客觀性和權威性認可,我們再來看下DXOMARK對於iPhone 11 Pro Max和小米CC9Pro尊享版的得分和排名。

眾所周知,華為手機在拍照方面的實力有目共睹,其中最典型的證明就是其去年發佈的P20 Pro一直在DxOMark的榜單中位列榜首。進入今年,又相繼有P30 Pro和Mate30 Pro接棒,幾乎沒有給任何其他手機廠商霸榜的機會。所以給業內和媒體留下的印象,華為在手機拍照方面不可能存在對手,尤其是小米這樣的企業。事實真的如此嗎?

我們不妨看下去年DxOMark在全球智能手機拍照方面的總分排名,其中華為P20 Pro以109分的總分位列第一;iPhone XS Max為105分位列第二;小米Mi Mix3為103分,排名第五。在總得分上,華為P20 Pro領先蘋果iPhone XS Max 4分和小米Mi Mix3 6分。

切忌有用即真理:我們緣何要理性看待DxOMark排名?

再看子項目的拍照分數,華為P20 Pro為114分;iPhone XS Max為110分;小米Mi Mix3為108分。其中華為P20 Pro領先iPhone XS Max 4分和小米Mi Mix3 6分。

切忌有用即真理:我們緣何要理性看待DxOMark排名?

另外一個子項目視頻部分,華為P20 Pro為98分;iPhone XS Max為96分,小米Mi Mix3為93分。其中華為P20 Pro領先iPhone XS Max2分和小米Mi Mix3 5分。

切忌有用即真理:我們緣何要理性看待DxOMark排名?

時至今年,該排名變化為總分上,華為Mate30 Pro為121分,排名依然是第一;小米CC9Pro尊享版為121分,與華為Mate30 Pro並列第一;iPhone 11 Pro Max為117分,與華為Mate30 Pro相差4分,位列第三(實際上是第二)。

切忌有用即真理:我們緣何要理性看待DxOMark排名?

拍照子項目方面,華為Mate30 Pro為132分;小米CC9Pro尊享版為130分;iPhone 11 Pro Max為124分。其中華為Mate30 Pro領先小米CC9Pro尊享版2分和iPhone 11 Pro Max 8分。

視頻子項目上,華為Mate30 Pro為100分;小米CC9Pro尊享版為102分;iPhone 11 Pro Max為102分。其中小米CC9Pro尊享版和iPhone 11 Pro Max領先華為Mate30 Pro 2分。

不知業內通過DxOMark近一年時間得分和排名的變化看到了什麼?還是數據說話吧!

首先看總分,與自身相比,華為、小米和蘋果分別提升了2分、8分和12分。其中小米從去年總分落後華為6分,變成了持平;蘋果則依然保持著4分的差距。

再看子項目的拍照得分,華為、小米和蘋果分別提升了18分、22分和14分。其中小米從去年落後華為6分縮小到了2分;蘋果從去年的落後華為4分擴大到了8分(這可能是外媒質疑的主要原因)。

下圖依次為華為Mate30 Pro、小米CC9Pro尊享版和iPhone 11 Pro Max圖片和視頻得分

切忌有用即真理:我們緣何要理性看待DxOMark排名?

切忌有用即真理:我們緣何要理性看待DxOMark排名?

切忌有用即真理:我們緣何要理性看待DxOMark排名?

視頻得分上,分別提升了2分、9分和6分。其中小米和蘋果都反超華為,從此前的落後5分和2分,均變成了領先2分。

由此看,經過近一年的時間,在拍照方面(綜合拍照和視頻),雖然說華為、小米和蘋果都在進步,但無論是從縱向的與自身,還是橫向的競爭對比,顯然華為都要落後於小米和蘋果,當然這和華為此前具有排名分數較高的基數有一定的關係。但小米和蘋果的大幅進步,進而縮小了與華為的差距是不爭的事實。尤其是在視頻方面,要知道華為今年的Mate30 Pro主打的功能之一就是視頻,即便是這樣,與一年前相比,華為在視頻方面非但沒有拉開與對手的差距,反而被對手反超,這確實值得華為好好斟酌。

需要說明的是,雖然去年小米Mi Mix3總分為103分,僅排名第五,但在前5的排名中,是除了華為之外,惟一一家中國大陸的手機廠商。也就是說小米能取得今天在DxOMark排名中與華為並列第一,並非偶然,也是不斷積澱和創新的結果。

接下來我們站在用戶的角度來談談所謂的體驗。此次DXOMARK最新榜單出爐,相關廠商和媒體分別站在各自的立場對其提出了質疑,而質疑最好的理由就是用戶的實際體驗,即榜單不能完全代表和體現出用戶的實際體驗。但誰都清楚,體驗是相當個性化的,不是某個廠商或者媒體就可以代表的。換言之體驗只能是用戶說了算。

針對手機拍照而言,我們認為脫離整個手機而過分,甚至單獨強調拍照體驗的優劣是沒有任何價值和意義的。用戶買手機的首要目的,是為了買一個穩定的通信綜合類工具,不是買照相機,不是買充電寶,也不是買一個玩具,而是各功能硬件、系統、生態、服務綜合性的體驗和選擇。

當然,如果非要單獨談及手機拍照體驗的優劣,我們認為,“太似為媚俗,不似為欺世”理應作為用戶體驗的基礎和標準。換句攝影的行話解釋就是:任何形式的攝影術都是對現實世界有限度的還原,任何的技術和修飾都應以儘可能真實地還原現實為前提。

綜上所述,我們認為,當只有一家多數手機廠商和業內認可的手機拍照評測機構的今天,首先認可的廠商就不要懷疑它的客觀性和權威性(畢竟形成這種客觀性和權威性是你們給的),尤其是出現某些不利於自己的分數和排名時,就採用對自己“有用就是真理”的方法,引入其他的與評測相關本身無關的因素以證明自己的實力更是得不償失,因為這樣下去,最終導致其客觀性和權威性下降的不是評測機構本身,而是廠商自己。當然最好的方法是在未來能夠出現更多的第三方評測機構,形成彼此的互相監督和制約,以使得評測的結果更多元化,讓業內獲得更多信源,以利於市場和用戶更好的比較和判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