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故事】“改”出派驻监督的底气和硬气

“你好!党办关于提交汇报材料的通知我们收到了,但按照派驻改革精神,原来的工行纪委监察室已改设为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工商银行纪检监察组,今后我们将定期向工行党委通报有关情况。”这是派驻改革后,派驻组办公室的小韩与工行党委办公室有关同志的一次通话。虽然“汇报”和“通报”只一字之差,但小韩心中清楚,改革后的派驻组和工行党委成为了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

放下电话,组领导让小韩去给党委办公室送个文件。小韩一看,原来是派驻组发给工行党委关于防控某境外机构廉洁风险的提示函。送到后,小韩又顺道取回了一份某行领导的离任审计报告。当小韩将文件交给派驻组第一监督检查室的李主任时,脱口说了一句:“真没想到,派驻改革后我们对党委的监督这么有力度了!”李主任笑着答道:“是啊,不光是党委,总行部室主动接受监督的意识也增强了,昨晚10点多还有部门领导专门联系我们,邀请派驻组列席他们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民主生活会呢!”

【改革故事】“改”出派驻监督的底气和硬气

驻工行纪检监察组审理人员就相关证据与审查人员进行沟通。


派驻改革以来,驻工行纪检监察组除了在理顺工作关系、强化日常监督上下功夫,还认真反思分析工商银行反腐败斗争形势,开展问题线索“大起底”,并会同地方纪委监委相继查处工行重庆分行原副行长谢明、工行上海分行原行长顾国明等一批严重违纪违法案,实现案件查办“零突破”,切实强化了“不敢腐”的震慑,并在此基础上召开系列全面从严治党警示教育大会,开展专题教育整改,做好审查调查“后半篇”文章。

“值此中秋、国庆双节来临之际,组领导向奋战在办案一线的同志们致以衷心的感谢……”2019年中秋佳节,本该是家人团圆的日子,但派驻组第四审查调查室的小樊仍在外地办案,她已离开远在北京的家3个多月。当她收到这条微信时,忍不住双眼一红,心头一暖。

“我清楚地记得,在一次自办案件调查中,我们综合运用调取公安大数据等多种核查手段,掌握了大量客观证据,将过去可能不了了之的问题线索办成了‘铁案’。”小樊说,“经过这几次办案,我真正认识到审查调查是纪检监察机关的‘撒手锏’,改革为审查调查提供了强有力的手段支撑,这一手‘硬起来’,监督才更有威慑力。”

在监督别人的同时,驻工行纪检监察组也坚持“刀刃向内”,让“红脸出汗”从自己人做起。

2019年10月的某天下午,派驻组一位副组长给某一级分行纪委书记倒了一杯热茶,开始了一段两位老纪检人之间的谈话。这次谈话,起因是今年9月派驻组收到的一封举报信,信中反映这位纪委书记工作作风方面的一些问题。两位老纪检人用同志式的谈话方式,将反映的问题一一说开、讲透。说到动情之处,这位纪委书记感慨地说:“我其实挺感谢这封举报信,一方面提醒我今后注意工作方式方法,另一方面也让我有机会向组织讲讲工作和遇到的困难。”听了这些发自肺腑的话,副组长轻轻拍了拍他的膝头,语重心长地说:“组织上对你的工作一直非常关心,也比较了解和肯定。但派驻改革后咱们纪检监察机关的权限丰富了,责任也更重。咱们要带头‘红脸出汗’,加强自我监督,以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心态去看待群众来信,既反思不足,也不要有思想包袱,继续认真履职、大胆履职,让利剑永不蒙尘。”听了这一席话,一旁做记录的派驻组干监室鲁主任心里也暗暗地想:“派驻改革后,干部监督工作责任大啊!”


(本文刊载于2019年第21期《中国纪检监察》,作者:赵洪亮 韩廷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