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嬴政滅掉六國後,六國的國王去哪了?

用戶58366978727


秦始皇嬴政滅掉六國後,六國的國王去哪了?

韓國:投靠秦國卻慘被吞併

公元前239年,韓國內部權臣亂政,皇權隕落,韓王安繼位六年後,國內政局仍然無法穩定。

公元前233年,強大的秦國舉兵進攻韓國,毫無戰意韓王安對秦國俯首稱臣,韓國公子韓非作為使者(人質)出使秦國,嬴政對韓非十分欣賞,引起了秦國宰相李斯大蠻種的強烈嫉妒,韓非被李斯汙衊,於大獄中喪生。

公元前231年,嬴政命令秦國大將內史騰消滅韓國,韓國無力抵抗遂向秦國投降。 韓王安:流放陳縣,身死叛亂 嬴政為了架空韓國的政權,把韓王安流放到了河南淮陽,不久後,韓國國都新政發生了大規模抵抗秦軍的叛亂,嬴政以此為由處死了韓王安。

趙國:作死殺忠臣,王翦佔邯鄲

公元前236年,秦國鐵騎兵臨趙國城下,趙王遷任用李牧為大將軍抗擊秦國,李牧用兵如神屢次擊敗秦軍,殺得秦軍凡見李牧戰旗皆退軍不戰,以一己之力保護趙國數年安定。

公元前228年,秦國使用離間計,散播李牧投靠秦國的謠言,大膿包趙王遷輕信謠言,處死李牧。

秦軍聽聞李牧已死士氣大振,王翦揮師一舉擊敗趙國大軍,趙國大將趙蔥、顏聚棄城逃走,趙王遷氣的嘔血,但李牧已死國柱傾頹,趙王有心抗秦卻無力迴天,只得投降秦國。

趙王遷:慘遭流放,客死他鄉 嬴政將趙王遷流放至湖北房縣,並給趙王遷規定了活動區域,趙王遷只能在窮苦的深山中生活。 飢寒交迫的趙王遷每每回憶起故土便淚流滿面,最終孤苦無依的病死在他鄉。

魏國:黃河摧城,被迫投降

公元前255年,王翦之子王賁奉嬴政之命攻打魏國,正所謂虎父無犬子,王賁屢戰屢勝,率秦國大軍直殺入魏國國都大梁。

起初,魏王假不願投降,命令將士死守城池,王賁認為這樣拖延下去會對戰局不利,便趁著雨季利用黃河水淹大梁城。

黃河水沖垮了城池,也沖垮了魏王假抵禦秦軍的決心,走投無路之下魏王假向秦國投降。

魏王假,生死不明

楚國:全力抗秦,戰敗滅國

公元前233年,出鏡率高到嚇人的秦國大將軍王翦率60萬秦軍進攻楚國,經一番激烈的交戰後,楚國大敗,楚國國軍熊負被俘。

昌平君:戰敗被殺

曾經作為楚國人質派往秦國的昌平君,因幫助嬴政平定了嫪毐的叛亂而受到了嬴政的信任。

公元前266年,嬴政為了避免楚國會出現向韓國一樣的擾亂,派遣昌平君出使楚國安撫百姓。

昌平君在親眼看到楚國被滅的慘狀後,決定聯合楚國大將項燕集結楚國百姓抗擊秦國,但楚國的老弱殘兵無法擊敗裝備精良的大秦鐵騎,昌平君兵敗被殺,大將軍項燕自殺身亡。

燕國:刺秦失敗,慘被滅國

公元前227年。秦軍消滅趙國後兵臨易水,燕國太子丹居安思危,懼怕秦軍會突然進攻燕國,便派出燕國第一殺手荊軻刺殺嬴政。

刺秦行動失敗後,嬴政遷怒於燕國,派兵連取燕國三城,燕王喜為了討好嬴政,殺死了太子丹,將人頭獻給嬴政,換取了四年的和平。

公元前222年,王賁受命率40萬秦軍鐵騎攻打遼東,燕國軍隊被殺得潰不成軍,王賁俘虜了燕王喜,燕國宣告滅亡。

燕王喜:歷史上並未記載燕王喜的下場,以秦始皇的個性…估計是燕王喜是活不了。

齊國:與虎謀皮,反被虎吞

齊王建是六國諸侯王中,為數不多的“親秦派”。 齊王建曾經親自拜訪秦國,秦王嬴政熱情招待,麻痺了齊王建的防備之心。

齊國的宰相後勝和秦國來往甚密,秦國通過收買後勝來控制齊國的政權,其他諸侯國被秦國蹂躪時,齊國不聞不問,不發一兵一卒,安安穩穩的享受了四十多年的和平。

五大諸侯國被團滅之後,齊王建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脅,只可惜為時已晚。

公元前221年,出鏡率第二高王賁舉兵攻打齊國,大傻紙齊王建聽取奸臣後勝的建議不戰而降。

齊王建:齊國滅亡後,齊王建被嬴政發配到了荒涼之地,齊王建被活活餓死在了異國他鄉。

自此,嬴政統一六國,一匡天下,稱始皇帝,後世稱秦始皇。


白話歷史君


王嬴政親政後,在李斯、尉繚等人的協助下制定了“滅諸侯,成帝業,為天下一統”的策略。具體的措施是:籠絡燕齊,穩住魏楚,消滅韓趙;遠交近攻,逐個擊破。


公元前230年起,秦王嬴政號令手下強大的秦軍,陸續消滅了“戰國七雄”中其它六國,即韓、趙、魏、楚、燕、齊。年紀還不滿四十歲的嬴政統一了中國,建立了秦朝,並自稱為秦始皇。

那麼,秦始皇贏政滅掉六國後,六國的國王去哪了呢?


秦滅韓


韓國在六國之中實力最弱,秦國滅韓國本不急於一時。但是韓國的戰略地位實在太重要,韓國扼制秦由函谷關東進之道路,秦要並滅六國,必須首先滅韓,為此秦國不斷的對韓發動戰爭纏食韓國的土地,韓國被打的不得不稱臣於秦。


據太史公司馬遷所著的權威史書《史記》記載:“十七年,內史騰攻韓,得韓王安,盡納其地,以其地為郡,命曰潁川。”


也就是說,秦王十七年時,韓國國君韓王安被秦軍俘虜。


韓王安成為俘虜後,被送到位於今河南省淮陽縣的陳縣軟禁。


公元前226年時,韓國舊貴族發動叛亂,為了防止他們擁戴韓王安,從而號召原來韓國的百姓進行抵抗,嬴政在平定叛亂後便將韓王安處死。




秦滅趙


韓國滅亡不久,“十九年,王翦、羌瘣盡定取趙地東陽,得趙王。


韓國滅亡後,秦國巧施離間計,迫使趙王遷殺害趙國名將李牧。此後,秦軍包圍趙國首都邯鄲,無能的趙王遷聽信讒言竟開城投降。


公元前228年趙王遷被俘,趙國滅亡。趙王遷被流放到房陵(今湖北房縣)的深山之中,最終餓死山中。秦大將王翦攻破邯鄲俘虜趙王遷。趙國公子嘉逃到代地建立代國。


秦末時,趙國後裔趙歇曾經短暫恢復趙國。秦始皇俘虜趙王遷以後,並沒有殺死他而是把他流放到了偏遠山區,支援山區人民建設。


秦滅魏


公元前225年,秦派兵進攻魏國首都大梁。秦軍統帥王賁認為大梁城垣堅固,很難在短期內攻拔,於是引大溝之水衝灌大梁城,經3個月戰爭,城垣崩塌。

關於魏王有2種說法:


1.有人說魏王假出降,被王賁所殺;


2.也有人說魏王假出降後,本人與魏氏王族全被秦軍殺掉,只有信陵君魏無忌的族人得以逃脫。


秦滅楚


要知道,當時楚國的實力僅次於秦國。


公元前223年時攻進楚都壽春,俘虜了楚王負芻雙方經過一番苦戰後,楚國滅亡,末代楚王熊負芻被俘,秦王嬴政因為負芻曾弒君,將其廢為庶人。


而昌平君熊啟逃到淮南蘭陵,被擁立為楚王復國,以長江為屏障,據吳越之地抗秦,後來被秦軍所滅,負芻下場不明,楚王啟自殺。

秦滅燕


在此之前,燕太子丹曾想出刺殺秦王的主意,所以才有了荊軻刺秦的故事,只是可惜刺殺失敗了,而秦國也加緊了滅掉燕國的步伐,燕王先是派人殺掉了太子丹,但燕國終究難逃滅亡的命運,


前222年,燕王喜被秦將王賁俘虜,燕國滅亡。


至於燕王之死,正史記載不是很多,但有傳言說是燕王在被押往咸陽的路上,因飢渴而死。


秦滅齊


齊國也曾國力強盛過,但經過齊燕之戰後早就元氣大傷了,再加上六國中已經有五國被滅了,齊國又怎能躲過。


公元前221年,“秦使將軍王賁從燕南攻齊,得齊王建。”


據《戰國策》的記載:“秦使陳馳誘齊王內之,約與五百里之地。齊王不聽即墨大夫而聽陳馳,遂入秦,處之共松柏之間,餓而死。”


在最後秦、齊對峙的關頭,秦軍派出陳馳誘降齊王,向他許諾說如果投降,便會被賜予方圓五百里的土地,於是齊王投降秦國。


誰知,秦國竟然把齊王安置在荒遠偏僻的山林中,最終齊王找不到食物,飢餓而死。


綜上可知,秦始皇滅亡六國,部分六國的君主被俘虜後就不再見於史書,於是不知所終。後人們知道下場的君主有:害怕被擁立來領導叛亂的韓王安;被髮配到山林之中的趙幽繆王和齊王建;兵敗後自殺的昌平君羋啟,至於其他國王,就只是說被俘虜,而沒有記載其結局了


路之意


秦始皇滅六國的順序表:1、滅韓。2、滅趙。3、滅魏。4、滅楚。5、滅燕。6、滅齊。

東方六國被滅後,六國的國王去向和下場分別是這樣的:

1、韓王安:投降被俘,被軟禁於陳縣(今河南淮陽一帶)。5年後,亡韓故臣韓國舊都新鄭叛亂被平定。隨後,秦始皇下令把並沒有參與叛亂的韓王安處死,以絕後患。

2、趙王遷:投降被俘,被流放到房陵(今湖北房縣)的深山之中,最終餓死山中。據載死時年方15歲。曾作如下亡國之歌:“房山為宮兮,沮水為漿。不聞調琴奏瑟兮,唯聞流水之湯湯!水之無情兮,猶能自致於漢江;嗟餘萬乘之主兮,徒夢懷故鄉!夫誰使餘及此兮,乃讒言之孔張!良臣淹沒兮,社稷淪亡;餘聽不聰兮,敢惹秦王。”

代王趙嘉:趙王遷之兄。趙國被滅後,逃到趙國代地復國,被擁戴為代王,並與燕國共同聚兵抗秦,6年後兵敗被俘不知所終

3、魏王假:投降被俘。關於魏王假的結局有兩種說法:正史記載不詳,只說秦軍水淹大梁,俘虜魏王假,滅魏國,魏地設為秦國郡縣。

而劉向所著的《烈女傳》記載:“秦殺假”。據傳,魏王假出降後,本人與魏氏王族全被秦軍殺掉,只有信陵君魏無忌的族人得以逃脫。

4、楚王負芻:投降被俘。秦王政親自前往樊口接受了負芻的納降,並當面斥責其“弒君之罪”,被廢為庶人。因為負芻本是楚幽王、楚哀王庶兄。楚幽王去世、楚哀王即位僅兩個多月,就令黨羽襲殺楚哀王,自立為王,所以有“弒君之罪”。

楚王啟:楚王負芻之弟。楚國被滅後,昌平君熊啟逃到淮南蘭陵,被擁立為楚王復國,以長江為屏障,據吳越之地抗秦,後來被秦軍所滅,楚王啟自殺。

5、燕王喜:投降被俘。關於燕王之死,正史同樣記載不詳,但野史有傳言,燕王喜被俘後,由王翦率軍押往秦都咸陽。“途中,飢渴而死。”走一路沒有管吃管喝,活活餓死和渴死了。

6、齊王建:投降被俘。對於齊王建正史中所述極多:齊王建在位40多年沒有遭受戰禍。任命舅舅後勝擔任相國,後勝接受秦國間諜的大量金錢,就派很多賓客到秦國,秦國又給他們很多錢,這些賓客回來搞反間活動,勸說齊王不要於秦國為敵。因此秦滅五國時,齊國置之不理,視若不見。等五國滅亡後秦軍攻入山東臨淄,百姓沒人反抗。於是齊王建投降秦國。齊人都抱怨齊王建不早與諸侯合縱攻秦,聽信奸臣和賓客的話而亡國,唱道:“是松樹?還是柏樹?讓王建住到共城的不是賓客嗎?”

關於齊王建的最終下場則出自《戰國策》:說是當初秦國大兵臨境時,秦國賓客誘騙齊王建,稱只要投降便賜他500畝封地,後勝也勸說不要抵抗。等齊王建投降後,為兌現賜地諾言,秦王政把齊王建安置在共地的500畝荒僻松樹、柏樹之間,令兵士看管,不允許供給食物,齊王建最終活活餓死。


指動濟南


中國有句古話,秦皇漢武,主要就是為了歌頌秦始皇和漢武帝的功夫,秦始皇我們都非常熟悉,統一六國一統天下,從公元230年起,秦始皇就開始了自己的統一大業,陸續消滅了其他6個國家,30多歲的年紀就統一了全中國,其豐功偉績確實值得後人敬仰,接下來的中國就進入了大一統局面,迎來了秦始皇的統治時期,但是大家有沒有發現,這個時候關於其他六國的記錄卻相當少,其他六國的那些國君到底去哪裡了?難道他們都被秦始皇殺了嗎?這當然是不可能的,接下來就按照時間順序來交代一下這6個國家的國君到底去了哪裡?

秦始皇滅亡的第一個國家就是韓國,韓國屬於戰國七雄中實力還比較弱小的一個,當時統治韓國是韓王韓安,可是因為他是最後一個君主,所以沒有人給他追封諡號,我們在這裡就直接稱呼韓王,公元前239年韓桓惠王去世,最後一任韓王登基,此時韓國的實力就已經退步了不少,其實那個時候的韓國對於秦國來說也是一個附屬國的存在,韓國不斷示弱和討好秦國最後依舊沒有逃過被其滅亡的命運,到了公元前230年,韓王被俘,成為俘虜以後的韓王被秦始皇送到了如今的河南省淮陽縣軟禁起來了,可當時的韓王舊部,其實非常不甘心,甚至還發動了多次叛亂,甚至還慫恿當地百姓抵抗秦始皇的統治,也正是這些行為逼的秦始皇實在沒有辦法,最後殺掉了韓王。

第二個被秦始皇滅掉的國家就是趙國,從趙遷在位的時候,其實趙國就已經走了下坡路了,國力也是一落千丈,其實如果國立強盛的話,也不會被秦朝滅掉,當時秦朝鐵騎大舉進攻趙國的時候,李牧等人拼死抵抗,李牧大家都非常熟悉,是我國曆史上著名的名將,所以當時秦始皇就對李牧特別頭疼,想盡一切辦法想要搞掉李牧,這個時候秦朝就想了個損招,買通了趙王身邊的寵臣,讓這些寵臣來誣陷李牧,更為可笑的是當時的趙王竟然相信了這些奸臣的讒言,隔出了李牧的軍權,還將李牧秘密殺害掉,李牧一死,趙國可是沒有一個能幹之人,秦朝鐵騎進攻趙國宛如來到無人之境,趙軍迅速潰敗,在成功打敗趙國以後,趙王被俘虜,嬴政把他發配到今湖北房縣的山林中去,後來趙王的兄長又自己帶了幾百部下,自封為代王,自己拉山頭插大旗了,可是在6年之後又被秦軍再次擊敗,趙遷被流放而死,趙國從此滅亡。

第3個被秦始皇滅亡的國家是魏國。公元前225年,王翦之子王賁帶領著秦軍鐵騎圍困住了魏國的首都大梁,當時久戰不下,王奔想了一個計謀,將河溝裡的水引入大梁,上演了一出水漫大梁城,大敗魏國,其實在韓國和趙國滅亡以後,三晉之中就只剩下了魏國,魏國不僅孤立無援,而且面對秦軍鐵騎也只能拼死抵抗,以當時魏國的軍事實力對陣秦軍,其實根本沒什麼勝算,最後在走投無路之際,魏王只能選擇向秦國投降,投降以後就當做俘虜帶回了咸陽,可是關於魏王投降以後到底怎樣了,在史書上目前還沒有詳細的記載,也沒有記得說秦始皇殺了魏王,魏王應該算是下落不明瞭。

秦始皇滅亡的第4個國家就是楚國,關於楚國有太多的故事,也一直是許多英雄豪傑的心之所向,公元前223年王翦親自統兵60萬拿下了壽春,當場俘虜了楚王,在楚王被俘虜以後,楚國並沒有就此消亡,楚王的弟弟熊啟(或羋啟)在蘭陵稱王,拼死抵抗也,可是沒過多久熊啟也被滅亡,關於熊啟的哥哥到底下場如何?在史書上沒有詳細的記載,可是熊啟卻是被秦軍兵敗而亡。

秦始皇滅亡的第5個國家就是燕國,在當時攻打趙國趙王兄長趙嘉的時候秦軍就其實已經攻打了燕國,但是當時燕王採取了消極防守,暫避風頭躲到了偏遠的遼東地區,當時秦軍就將燕國和代國都一鼓作氣給攻打了下來,其實趙嘉其人還算有勇有謀,可是燕國的最後一任君主燕王喜卻昏庸無道而且缺乏遠遠見,當時燕國的太子丹僱傭了刺客去刺殺秦王,也就是所謂的荊軻刺秦,最後的結局大家都知道刺殺秦王失敗,但是也惹怒了秦始皇,秦軍派出了大軍,兵臨城下,燕王喜為了討好秦始皇,留自己一命,竟然供出了太子丹,並將所有罪責都推到太子丹身上,還殺死了太子丹,看他這個態度,秦始皇決定暫時撤兵,可是沒過幾年燕王還是被秦國俘虜,最後燕國消失在了歷史長河之中,燕國消失以後,秦始皇還順便消滅了代國,代國一直在這些年間負隅頑抗,雖然構不成多大的威脅,但也讓秦始皇不勝其煩,這下子直接一口氣,全都解決掉了,永絕後患,此時的戰國七雄只剩下了秦國和齊國。

齊國是秦始皇滅掉的最後一個國家,其實之前的齊國還是相當強大的,可是從五國發起之後的齊國就逐漸走向了衰弱,等到齊王田建統治的時候,齊國更是一落千丈,不成體統,到了公元前二二年,秦國滅了燕國以後直接從遼東南下來到了齊國中部,這個時候的齊國其實是被打了個措手不及,因為當時的齊國主力都主要被部署在西部地區,而秦國的突然進攻讓整個齊國上下都亂作一團。最後秦國和齊國進入了兩方對峙的局面,但其實齊國已經處於劣勢了,秦始皇為了加快戰爭進度派出使者去說服齊王投降,並且向齊王許諾,如果他投降,則會賜予方圓五百里的土地,恰好最後一任齊王田建也確實沒有什麼野心,於是就向秦國投降,可沒想到秦始皇給他的那些土地都處在荒野偏僻的山林之中,最終齊王竟然在這荒野之地飢餓而死。


無筆史官


詩仙李白在《古風•秦王掃六合》中寫到“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意思是秦王統一六國,何其威風!

我們都知道,戰國末期,秦統一了六國,改變了藩鎮割據的局面。有此成績,與秦國本身的實力有著一定關係,無論是法律還是統治制度,那時的秦國都是先進於其他六國的。

國君秦始皇自稱自己功高三皇,名高五帝,所以在三皇五帝中取兩字名為皇帝,也是歷史上第一位皇帝。

在秦始皇還是秦王的時候,戰亂時期的那一段歷史也是血腥的,沒有六國的滅亡就沒有後來的大一統的秦朝,成為天下一統犧牲品的韓趙魏楚燕齊六國的國君,他們的結局是什麼樣的?

戰國結束後,韓國最後一任國君韓王安結局如何?

從位置上看,秦國距離韓國最近,自然也是受秦國崛起衝擊最大的國家。

與秦國相比,韓國的版圖小許多,軍事實力更不用說,早在長平之戰前,秦國就已經調整擴張政策,將目光對準韓國,韓國成為了第一個被秦國滅掉的國家。

韓國最後一任國君韓王安在位期間也是擔驚受怕,一面是強秦,一面是國力旺盛的趙國,而韓國在中間,說不定哪天就是兩國開戰的犧牲品,面對如此情行形,韓王只能委曲求全,不能惹怒任何一方。

因此才有了割讓上黨給秦國,卻又讓上黨百姓投降給趙國的陰謀事件發生,最終將趙國拉下水,長平之戰爆發,韓國也因此得以延續幾十年,但是在秦國國力恢復後,韓國就沒有那麼好運了,公元前230年當秦攻入韓國,韓王選擇投降,韓國滅亡。

韓王安被軟禁,本可以在軟禁中安度餘生,可是韓國舊貴族,發起叛亂。秦平定戰亂後,為韓國後族不再生事,將韓王安處死。

戰國結束後,趙國最後一任國君趙王遷結局如何?

趙國是戰國中後期崛起的一匹黑馬,趙武靈王的胡服騎射改革,使後發制人的趙國成為戰國中後期唯一可以與秦國叫板的國家。然而在長平之戰後,趙國國力受損,再也無力與秦國爭霸。

趙國最後一位君王是趙悼襄王之子趙王遷。趙王遷以品行不端而聞名,自他登上王位後,秦國興攻趙國,趙國連打敗仗,失去數個城池,實力大減。加上聽信被秦國收買的奸佞郭開的讒言,親小人,遠賢臣,廢用廉頗,殺死名將李牧。

可以說,趙王遷在位的時候,戰國四名將,趙國的兩位都還活著,卻都沒能挽救趙國。

公元前229年,秦軍在滅韓之後,進攻趙國,公元前228年攻入趙國,趙國滅亡,趙王遷被流放深山,不知所終。

戰國結束後,魏國最後一任國君魏王假結局如何?

戰國有一種遺憾就是,戰國初期強大的魏國的黯然衰弱,魏國在戰國前期實力也不可小覷,經過魏文侯變法後可以說是超級強國之一,曾經一度吊打秦國,如果不是沒有看到秦國的土地,估計順手就把秦國滅了。但隨著秦國、楚國、齊國的相繼崛起,魏國在爭霸中,也是略顯劣勢。

魏王假是魏國最後的諸侯王,在魏王假上位不久,秦將王賁引黃河水大灌大梁城,百姓民不聊生,致使魏國投降,魏國就此滅亡,而關於魏王假,《史記》中並沒有明確寫出,但以秦王嬴政的性格來講,魏王假也不會是善終。

戰國結束後,楚國最後一任國君熊心結局如何?

戰國時期楚國的最後一位君王為楚懷王熊槐之後熊心。

秦滅楚以後,熊心失去了自己的王位,沒有了王權,可以說是家破人亡。一無所有的他淪為一介草民,為別人牧羊,勉強生活。

熊心並沒有因為失去了國家,權利,王位而傷心欲絕,對於他自己來說,以後還是要繼續生活,只是沒有了以往的榮華富貴,妻妾成群的待遇。

秦二世時期,陳勝吳廣起義,熊心被項羽擁護為義帝,後來項羽自立為“西楚霸王”,定都彭城。一國只能有一君,項羽要求熊心離開彭城,誰知熊心有著家鄉情懷,口有怨言。

項羽知道後大怒,下令殺死熊心在他離開彭城的路上,他的一生也就此了結。

戰國結束後,燕國最後一任國君燕王喜結局如何?

其實燕國和秦國由於地緣政治上的原因,一直保持不錯的關係,然而在五國伐齊和長平之戰後,秦國越來越強大,燕國也感受到來自秦國的威脅。

燕國最後一位國君燕王喜,不是什麼雄才大略的人,但是他的兒子太子丹,卻想有一番作為,原來太子丹早年被當作人質壓在秦國,後來因為與嬴政關係不和而逃回燕國。為了防止強大起來的秦國吞併各國,太子丹策劃了荊軻刺秦王的故事。

太子丹策劃刺殺秦始皇,派遣殺手荊軻與秦舞陽,最終失敗,荊軻被殺,秦王大怒,攻打燕國。燕王喜為討好秦始皇,殺掉自己的兒子太子丹,但是也未能挽回燕國即將滅亡的事實,燕王喜也被殺。

戰國結束後,齊國最後一任國君田建結局如何?

在戰國七雄當中,齊國還是很有存在感的,然而在戰國中後期,五國伐齊之後,強大的齊國受到了來自其他國家聯合帶來的傷害,在此戰過後,齊國就不再參與到爭霸事物當中,而是沉迷於自娛自樂當中,看著身邊的國家一個一個被滅。

齊國之所以會滅亡,只是因為太過相信秦國,齊認為秦是他的盟友,不會兵戎相見,然而他們的這一想法錯了,最後還是敗在了秦的手裡。

在諸侯國裡只剩秦國和齊國時,齊國的實力遠在秦國之下,在兩國軍隊交手時,齊國軍隊寡不敵眾,當仍然孤軍奮戰。秦王答應在齊軍輸掉之後給齊王田建貴族身份,齊王信了秦王的話,但當齊國滅亡時,秦王並沒有履行承諾,相反的,齊王被流放在樹林裡,最後被餓死,悲慘死去。

可以說,六國的亡國之君都不得善終,一個國家也只能有一個君主。通過了解他們的故事也知道了秦始皇的冷漠無情。生於戰亂時代,只有弱肉強食。


史論縱橫


簡單來說,死去了,而且死得還挺慘。

秦始皇的千古功業我們是耳熟能詳了,建立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等等措施,奠定了大一統的長久基礎。

而大一統環境下,分封制是不允許實際存在的,就算有,也只能是拿錢的虛名。

秦始皇作為創立者,連虛名也不想給,所以他自己的親屬都沒有封王封侯,六國的君主就更別想像商朝遺族那樣獲得一塊封地了,他們的身份,只是亡國後的囚徒,生死由秦始皇掌握。

“六王畢,四海一”,這六位大王,分別是韓王安、趙王遷、魏王假、楚王負芻、燕王喜、齊王建。

韓王安

韓國是戰國七雄中最為弱小的一個,地位位置又極其不利,處在中原四面是敵,難以發展,同時離秦國又近,在秦國“遠交近攻”方針下,秦軍率先向韓國發起攻擊。

前230年,秦國派內史騰率軍攻韓,秦軍一路勢如破竹,幾無抵抗,很快就攻佔韓國國都新鄭,俘虜韓王安,韓國滅亡。

秦國以韓地建潁川郡,建郡治於陽翟,並將韓王安遷離韓國舊地,軟禁於陳縣。

四年後的前226年,韓國舊貴族在新鄭發動叛亂,試圖復國,秦軍平定叛亂,隨後處死韓王安。

趙王遷

趙國是戰國後期唯一能夠跟秦國抗衡的大國,儘管長平之戰被秦國打廢了,但其軍力仍不可小覷,秦國原本將趙國列為第一個目標,但在名將李牧的指揮下,秦軍竟然戰敗,這才將矛頭轉向韓國。

滅韓後,滅趙勢在必行,從前229年起,秦國大舉興兵,發動了滅趙戰爭,但遭到了李牧等將領率領的趙軍激烈抵抗。

為了解決掉李牧,秦國用重金收買趙王遷的寵臣郭開,施展離間計,讓趙王遷殺了李牧。

李牧死後,前228年,王翦率秦軍猛攻趙國,大敗趙軍,繼而攻克邯鄲,俘虜趙王遷 ,趙國滅亡。

趙王遷被俘後,秦始皇將之流放到房陵(今湖北房縣)的深山之中,在這重重大山中,趙王遷思念起了故鄉,創作《山水》一詩。

由於趙王遷在秦末沒有出鏡,很可能在亡國後的數年他就死在了大山裡邊。

值得一提的是,趙王遷成為太子前,他哥哥公子嘉才是太子,趙國滅亡後,這位廢太子跑到北邊自立為代王,六年後被王翦的兒子王賁俘虜。

魏王假

三晉都是從當初晉國分出來的,大家都是鄰居,韓趙都領了盒飯,魏國自然也跑不了。

魏王假繼位時,韓趙都已經滅亡了,魏國頂在秦國的兵鋒前瑟瑟發抖,再不是當初那個大戰四方、猛揍秦國的魏國了。

前225年,秦軍向魏國發動戰爭,王賁引黃河、鴻溝水灌大梁城,城內死傷無數,魏王假投降,魏國滅亡。

《史記》並沒有記載魏王假是否被秦王殺害,但《列女傳》中記載:“秦殺假”,則魏王假結局成謎,但他應該也沒活到秦末。

楚王負當

楚國曾經也是跟秦國並列的大國啊,結果給練廢了,不過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楚國領土遼闊、人口眾多,要滅它並非輕描淡寫,就連秦始皇,也用了兩次。

第一次就是李信出馬,以失敗告終,第二次秦始皇較真了,派王翦出馬,傾全國之兵滅楚。

前224年,王翦率六十萬大軍攻楚,擊敗楚將項燕。次年,王翦率軍攻佔楚都壽春(今安徽壽縣),俘虜楚王負芻,楚國滅亡。

楚國滅亡後,楚王負芻的弟弟昌平君被擁立為楚王,佔據吳越之地,以長江天險為依仗,試圖抵抗秦軍,但最終兵敗自殺。

燕王喜

燕國也是個存在感很低的國家,國力能跟韓國比比,它這麼晚被滅純粹是因為離秦國遠,儘管如此,當初太子丹派荊軻刺殺秦始皇的時候,秦軍還是打過一次燕國,在前226年就攻下燕都薊城(今北京市)。

燕王喜逃亡遼東,派人殺死兒子太子丹,將之獻給秦國,以求苟延殘喘。

前222年,秦軍在王賁的率領下進攻遼東,燕王喜被俘虜,燕國至此宣告滅亡。

齊王建

齊國也是東方大國,但在五國伐齊後元氣大傷,復國後也就靜悄悄地看著,坐看曾經的仇人打生打死,一個個滅亡。

齊王建在位時間很長,但因為離秦國遠,又沒派刺客,安享了四十幾年的太平。

直到前221年,秦國已經消滅五國,齊王建才匆忙發兵守衛齊國西部邊界,不和秦國通往來。

秦國直接以此為藉口,派滅燕的王賁率軍南下,同時王翦在吳越準備北上,夾擊齊國。

不過齊王建壓根就沒有抵抗,直接就投降了,準備北上的秦軍轉而向百越發展。

投降後,齊王建被安置在邊遠的共地,食也不提供,齊王建最終活活餓死。


平沙趣說歷史


經過一百年的發展,山東六國已經失去了抗衡秦國的力量,秦國統一中國的大局已定,秦國統一中國只是時間問題。公元前230年,秦始皇發起了殲滅六國的統一戰爭。秦國統一六國的基本方針是先近後遠,先弱後強。秦國在短短10年時間先後滅掉山東六國。六國滅亡之後,他們的亡國之君的命運如何,我們來一起看看。

公元前230年,秦始皇派一個叫騰的內史率領軍隊一舉滅掉了戰國七雄中最弱小的韓國,俘虜了韓王安,在韓地設置潁川郡。本來秦始皇並沒有處死韓王安的想法。可是到了公元前226年,原韓國貴族發動反秦叛亂。秦始皇平定叛亂後,為了永絕後患決定處死韓王安,韓王安的嫡系後代也基本上被屠戮殆盡。可憐的韓王安真是躺著也中槍。秦末農民起義時,也只有韓國找不到合適的復國者,只得把遠親韓王信推上歷史舞臺。

滅掉韓國之後,秦始皇決定趁機滅掉趙國。公元前228年,秦大將王翦攻破邯鄲俘虜趙王遷。趙國公子嘉逃到代地建立代國,兩年後也被秦國滅掉。秦末時,趙國後裔趙歇曾經短暫恢復趙國。秦始皇俘虜趙王遷以後,並沒有殺死他而是把他流放到了偏遠山區,支援山區人民建設。

趙國被滅以後,燕國感覺自己將會成為秦國的下一個目標。他們沒有積極備戰而是派出刺客暗殺秦始皇。惱羞成怒的秦始皇立即派王翦出兵燕國,並於公元前226年佔領燕國首都,燕王喜逃亡遼東,殺太子丹求和。公元前222年,秦將王賁攻下遼東,俘虜燕王喜。關於燕王喜被俘以後命運的情況史書中並無明確記載。

公元前225年,秦始皇派王賁率領10萬大軍攻打魏國。王賁在圍困大梁城3個月後引河水淹沒大梁城,攻破大梁俘虜魏王假。《史記》中並沒有記載魏王假的結局,但是有的史書記載秦始皇殺掉了魏王假。魏國的後裔魏咎和魏豹在秦末先後重建魏國。

公元前224年,王翦率領60萬大軍進攻楚國。公元前23年,王翦擊殺楚國大將項燕,俘虜楚王負芻。楚王負芻在楚國滅亡同年死亡,死亡原因史書中並無記載。秦滅楚國的時候,楚國百姓抵抗地尤為慘烈。楚國老百姓也最痛恨秦國,當時在楚地流傳“楚雖三戶,亡秦必楚”的民謠。後來秦國也確實被楚國的劉邦和項羽所滅。

公元前221年,天下只有秦齊兩國。秦始皇派王賁率領大軍發起滅齊之戰。齊王建自知無力抵擋秦軍攻勢只得投降。王賁俘虜齊王建。秦末農民起義爆發以後,齊國後裔也在齊地復國。齊王建算是六國被君主中最悽慘的一位。秦始皇把齊王建安置在共地,流放在山林之間,下令任何人不得給齊王建食物,缺少生存能力的齊王建最終活活餓死。


依稀說史


大家對秦始皇多多少少都有點了解,最流弊的就是統一六國和建立長城。

又是第一個稱皇帝的人,所以稱為始皇帝。


(秦始皇)

秦始皇統一六國我們耳熟能詳,但六國國王怎麼樣下場,相信我們大部分人肯定不知道了吧?

下面就奔入主題:講述六國國王的那些年那些悲催事。

先說說秦國攻佔國家的順序,第一個榮登寶座的就是韓國,接下來依次是趙、魏。楚、燕、齊。

《阿房宮賦》有云:滅六國著六國也,非秦也。

主要打的傷害都來自與六國的人。


為什麼第一個就要滅掉韓國了呢?因為韓國是七個國家中最菜的國家了,一是容易打倒,弱雞一戳就死。

二是本來秦是打算攻打趙國的,怪就怪在韓國的地理位置好的不行,阻止了秦國由函谷關向東去的道路,所以,有理沒理,先打的就是你。

公元前230年,韓王安投降,韓國滅亡,軟禁在了陳縣。



(韓王安)

《史記·卷四十五·韓世家第十五》中記載: 王安五年,秦攻韓,韓急,使韓非使秦,秦留非,因殺之。九年,秦虜王安,盡入其地,為潁州郡。韓遂亡。

公元前226年,韓國的那些舊貴族們想要在故都新鄭發動叛亂,秦國一看情況不太好,乾脆斬草除根,將軟禁中的韓王安給處死。

韓國滅了,秦始皇統一的絆腳石少了,本來就是想借救燕的理由攻打趙國。

所以趙國就是秦始皇的下一個目標。

公元230年,趙國發生了大饑荒。

《史記》:六年,大飢,民訛言曰:“趙為號,秦為笑。以為不信,視地之生毛。”

秦始皇逮著這個機會,趁你病要你命,立馬使用反間計,除掉了李牧這個良將。

趙國的擎天柱沒了,實力大大下降。

公元前228年,趙王被俘,被流放到房陵。話說還作了首詩歌《山水》來思念故鄉,看來那個地方是真的偏遠啊。


(趙王遷)

《史記·卷四十三·趙世家第十三》中:七年,秦人攻趙,趙大將李牧、將軍司馬尚將,擊之。李牧誅,司馬尚免,趙怱及齊將顏聚代之。趙怱軍破,顏聚亡去。以王遷降。

趙國沒了,接下來就是滅楚了。

但在楚國之間隔了一個魏國,怎麼辦?先打了在說唄,所以下一個目標:魏國。

公元前225年,魏王假投降,被王賁所殺。

《史記·卷四十四·魏世家第十四》記載:王假元年,燕太子丹使荊軻刺秦王,秦王覺之。三年,秦灌大梁,虜王假,遂滅魏以為郡縣。 《烈女傳》中說“秦殺假。”

(魏王)

但《史記》沒有說魏王怎麼死了,所以是否是被殺,還是另有原因我們就不得而知了。

魏沒了,當然就是楚了。

當時秦國派李信,率20萬大軍去攻打楚國,不料被項燕帶領的軍隊反擊。

秦始皇之後重新用起已經年老的王翦,用60萬大軍打敗了實力強勁的楚國。

(滅燕)

公元前223年,楚王負芻被俘,楚國也步入歷史的塵埃了。

《三家注史記》(卷六 秦始皇本紀第六)中:二十三年,秦王復召王翦,彊起之,使將擊荊。

(楚王夫婦)

這場戰爭也是波瀾起伏,驚心動魄啊,要是秦始皇沒有在合適的時機動用合適的人,估計後面的事情也會變幻很大。

後面就是燕國了,荊軻刺秦王這個詞不陌生了吧。小學生肯定很喜歡荊軻。

燕太子丹派荊軻、高漸離去刺殺秦王,折騰來折騰去,秦王沒被殺死,他們自己卻搭進去了。

(荊軻刺秦王)

秦王政開始滔天大怒,天子一怒,浮屍百萬。遂命令大軍全力攻打燕國,公元前222年,王賁活捉了燕王喜。


(燕王喜)

《史記》(燕召公世家):三十三年,秦拔遼東,虜燕王喜,卒滅燕。

最後差一步:齊國。 在秦國滅五國期間,趙曾經對齊國請求協助,不聽,寧願投靠秦國抱大腿。

這個貪圖安樂的國君在公元前221年被俘虜後活活餓死。

(齊王建)

《資治通鑑》說到:王賁自燕南攻齊,猝入臨淄,民莫敢格者。秦使人誘齊王,約封以五百里之地。齊王遂降,秦遷之共,處之松柏之間,餓而死。

可以說,這六個國王的下場是慘慘慘,最後一個我想是最慘的,對於吃貨來說,吃是一個莫大的享受,生生剝奪了吃的權利,那是有多慘?慘到餓死了。

歪眼小史工作室


剛日讀史


秦始皇滅六國,共歷時十年,最終完成統一大業,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王朝秦朝。那麼秦滅六國之後,六國的國王都哪兒去了呢?他們各自的命運又如何?




秦王嬴政親政後,在李斯、尉繚等人的協助下制定了“滅諸侯,成帝業,為天下一統”的策略。具體的措施是:籠絡燕齊,穩住魏楚,消滅韓趙;遠交近攻,逐個擊破。在當時秦國強勢崛起,六國紛紛沒落的情況下,秦國是具備條件滅亡六國完成統一的。




秦滅韓 韓國在六國之中實力最弱,秦國滅韓國本不急於一時。但是韓國的戰略地位實在太重要,韓國扼制秦由函谷關東進之道路,秦要並滅六國,必須首先滅韓,為此秦國不斷的對韓發動戰爭纏食韓國的土地,韓國被打的不得不稱臣於秦。公元前230年秦國派內史騰發動滅韓之戰,韓國無力抵抗,韓都被內史騰攻陷,韓王安被俘,韓國成為六國中第一個被滅的國家。




秦滅趙 韓國既亡,經長平之戰後早就病懨懨的趙國就成了秦國的下一個目標。公元前234年秦軍於平陽大敗趙軍,趙軍被斬殺十萬。韓亡後,秦國巧施離間計,迫使趙王遷殺害趙國名將李牧。此後,秦軍包圍趙國首都邯鄲,無能的趙王遷聽信讒言竟開城投降。趙王遷被俘,趙國滅亡。公子嘉逃到代地(今河北蔚縣東北)稱王,是為代王。前222年秦將王賁攻代,代滅,公子嘉自殺(或說被遷西戎)。建國250多年的趙國最終滅亡。




秦滅魏 戰國後期,楚國是僅次於秦國的大國,秦一心要滅楚,但中間還隔著個魏國啊,怎麼辦?先滅了魏再說,公元前225年,秦派兵進攻魏國首都大梁。秦軍統帥王賁認為大梁城垣堅固,很難在短期內攻拔,於是引大溝之水衝灌大梁城,經3個月戰爭,城垣崩塌,魏王假出降,被王賁所殺。魏國滅亡,秦以魏舊地設東郡。




秦滅楚 魏既亡,楚何懼哉。但是楚國當時實力僅次於秦國,秦滅楚註定要經歷一場惡戰,嬴政當時曾問追擊過燕太子丹的年輕將軍李信一句“滅楚需多少人馬?”,李信答曰“二十萬人足矣”,而老謀深算的王翦卻不這麼認為,他說“非六十萬人不可”,最終嬴政棄王翦而起用李信,但李信太過輕敵,在滅楚之戰中遭到大敗。而後秦王政再一次起用王翦起60萬大軍滅楚,斬殺楚將項燕,攻破楚都壽春。末代楚王熊負芻被俘,秦國僅用了一年多時間便大破當時強盛不可一世的楚國,可見楚國也不過外強中乾爾。




秦滅燕 三晉既滅,燕國自然危在旦夕。生死存亡關頭,燕太子丹竟想出了刺殺秦王的鬼主意,結果荊軻刺秦王失敗。秦王政加緊了滅燕步伐,前226年,秦軍攻下燕都薊(今北京市),燕王喜與太子丹逃亡遼東郡。在秦將李信的逼迫下,燕王喜權衡利弊,派人殺死太子丹。但此舉並無益於保全燕國,秦國志在統一六國,所以燕國必亡。前222年,燕王喜被秦將王賁俘虜,燕國至此宣告滅亡。




秦滅齊 曾經的東方大國齊國在經歷了齊燕之戰後早就元氣大傷。腐朽無能的齊王競坐看諸國灰飛煙滅,在秦趙長平之戰中未施援手,眼看著趙國行將亡國。天道有輪迴,蒼天饒過誰。過去齊國與秦國國界不連,得以安坐幾年太平,現在秦國已經滅了其他五國,齊國怎麼反殺?公元前221年,秦國將領王賁兵圍齊都臨淄,齊王建不戰而降,最終被活活餓死。




秦滅六國前後共計耗時十年,那麼這些亡國之君結局都如何呢?可以說大部分是“結局悲慘,不得好死”。無辜的韓王安被處死,趙王遷餓死於山中,魏王假為王賁所殺,楚王熊負芻被秦王政廢為庶人,齊王建和燕王喜皆被活活餓死。六王之中僅楚王苟活性命,可以說這些亡國之君的下場都是一樣的慘慘慘。但天下大勢必須要順應潮流,秦能一一滅掉其他六國,不是偶然性而是完全憑自身的實力。


大國布衣


從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發動了兼併6國的戰爭,先後攻滅韓、趙、魏、楚、燕、齊六國,結束了自春秋戰國以來長達500多年的戰亂局面。唐詩盛讚曰:“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那些被秦國滅亡的六國君主下場也各有不同,有的被處死了,有的則被俘虜,還有的被流放。

韓王韓安

他是戰國七雄中韓國的末代國君,因為是末代的君主,所以沒有後人給他上諡號,只稱他為韓王安。公元前239年韓桓惠王去世,傳位給公子安。韓王安即位時,韓國的國力早已經一落千丈,被迫對秦國稱臣,但依然沒能改變亡國的命運。公元前230年,秦將內史騰攻滅韓國,俘虜韓王安至咸陽。秦始皇本來不打算殺他,但是不久後韓國故地發生暴亂。秦始皇為了永絕後患,處死了已經身為階下之囚的韓王安。韓國本是七雄中最弱的國家,可見國家太弱,連其君主也被處置。

趙王趙遷

趙王遷在位時,趙國已經日落西山,面臨著秦國的大舉進攻,幸虧當時的名將李牧等人拼死抵抗才緩解了危難。《史記》記載秦人不能戰勝李牧,於是收買了趙王遷身邊的寵臣郭開,讓他誣陷李牧。昏庸的趙王遷革除了李牧的軍權,將他秘密殺害。李牧死後,趙國沒落,趙軍潰敗千里。公元前228年,秦國滅趙,將趙王遷流放到房陵而死(房陵本是楚國的舊土,在秦昭王時代被白起佔領)

魏王魏假

公元前225年,秦國名將王奔(王翦之子)渡過黃河攻魏,圍困大梁城。當時三晉之中的韓、趙均被秦國滅亡,只剩下魏國苦苦支撐。魏王假拼死抵抗,依然不能擊退秦軍,他在走投無路之下向秦國投降。秦軍將他俘虜後帶回咸陽,此後下落不明,也有記載說他被秦始皇所殺。從魏文侯開國以來至魏王假,前後共八代君主。

(戰國早期形勢圖)


楚王熊啟

公元前223年,秦國名將王翦統兵60萬攻陷壽春,俘虜楚王負芻。昌平君自立為帝,是為末代楚王熊啟。王翦趁勢繼續南下,攻擊楚國殘餘。雙方實力對比懸殊,楚王熊啟一敗塗地,最終兵敗自殺。

燕王姬喜

燕國的末代君主,他執政昏庸而且沒有遠見。公元前228年,秦國滅趙,秦軍追擊趙國殘餘力量到達燕國邊境。根據《史記》記載,秦軍用弓弩將趙國太子嘉與奶孃射殺而死,燕國人十分害怕。燕太子丹派刺客刺殺秦王失敗,秦軍因此兵臨城下。燕王喜為了苟安,將太子丹殺死,秦軍才暫時退去。公元222年,秦軍在燕國東北部的遼東將燕王喜俘虜,燕國滅亡。

齊王田建

五國伐齊之後的田齊國已淪為弱國,等到齊王建即位時,國家更加地衰落。公元前222年,秦軍滅燕之後從遼東順勢南下,攻擊齊國中部。由於此前齊軍的主力都被部署在西部邊境,面對秦軍的突然進攻,齊國國內亂作一團。懦弱的齊王建在公元前221年獻上首都臨淄城投降,齊國至此滅亡。齊國是六國中唯一一個不作抵抗就被秦國滅掉的國家,秦始皇很看不起齊王建,於是將他流放到荒野,活活地餓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