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人吃福建人,這可真不是傳說

廣東人吃福建人,這可真不是傳說

“廣東人吃福建人”是一句2017年網絡流行語,出自江湖上傳說廣東人紅包錢不過百,再者傳聞中廣東人什麼都吃,於是當一個福建人準備調侃他的廣東朋友紅包少時,廣東朋友猝不及防地點亮關鍵詞:廣東人愛吃福建人

A:聽說你們廣東人……

B:特別愛吃福建人

廣東人吃福建人的梗就這麼誕生了

廣東人吃福建人,這可真不是傳說

但是廣東人和福建人之間的群體械鬥在歷史上卻是不爭的事實。在清朝廣東人和福建人之間的PK,從中國東南沿海地區一直打到臺灣島,甚至延綿到東南亞

廣東人吃福建人,這可真不是傳說

清朝初期由於戰爭原因,人口大為減少。康熙中後期起,清政府採取休養生息、發展生產的措施,廢除人頭稅併入土地稅,廣東 福建兩地人口慢慢增加起來。兩地的居民不斷向外移民,在很多地區都爭鬥不斷,臺灣島就成了他們爭奪的焦點。在清朝的臺灣島上,漢人移民有三個群體,分別是漳州人,泉州人以及廣東人。三個群體之間爭鬥不斷,最早的矛盾產生於泉州人和漳州人之間。泉州人和漳州人的矛盾,最早出現在唐朝,在明朝中後期也非常明顯,漳州人一度憑藉壟斷月港貿易的優勢力壓泉州人。泉州人則在鄭芝龍鄭成功父子的帶領下,展開了逆襲,鄭志龍的海商武裝焚燬了月港,並在泉州縉紳的支持下得到了明朝的招安,壟斷了沿海和東南亞的貿易。鄭成功帶領自己的武裝進攻臺灣後,臺灣島上最大的漢人群體就是泉州人。雖然施琅的老家也是泉州人,但他和漳州人的關係更密切,施琅收復臺灣後,漳州人也隨著清軍來到臺灣島,他們佔領了臨近海口的山區地帶。由於泉州人已經佔據了沿臺灣沿海最富庶的土地,為了爭奪土地和水源,漳州人和泉州人之間矛盾不斷。

廣東人吃福建人,這可真不是傳說

到了清朝中期,廣東人尤其是潮州人也大規模來到臺灣,泉州人和漳州人終於聯起手來一起對抗廣東人,把廣東人壓制在臺灣中部山區,讓廣東人和喜歡割人頭的高山族人作伴.。兩大民系同處一地,由於文化、習俗、觀念等方面的不同,或多或少都產生了不少矛盾與摩擦,而這也為日後的械鬥埋下了伏筆。這三個族群為了生存空間,為了風水,爭鬥不斷,在清朝統治臺灣的145年間,他們之間參與人數在數千人以上、死亡人數超過數百人的械鬥,總共有28場。械鬥的理由五花八門,有水利之爭,有田界矛盾,甚至有多場械鬥就是因為賭博出千。在大械鬥時期,殺人只有一個理由那就是口音不對。

廣東人吃福建人,這可真不是傳說
廣東人吃福建人,這可真不是傳說

福建人和廣東人移居南洋後,械鬥也在南洋轟轟烈烈地展開。為了爭奪馬來西亞的礦山開發權、新加坡的鴉片酒類專賣權、印尼的椰棕 橡膠經營權。福建人的海山會和廣東人的義興會展開了常年械鬥。在廣東人和福建人殺紅眼時,廣東人吃福建人還真是社會現實。好在步入和諧社會後,廣東人和福建人之間也早就沒了仇怨,而今還相互調侃,親如一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