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理人際關係很煩惱?掌握這四點,讓你看透人際關係的本質

心理學研究表明,你的一天過得好不好,很大程度取決於你與他人相處得怎麼樣。

在社會生存,我們不免需要處理各種紛繁複雜的人際關係。有些關係你可以避而不見,但有些關係卻是你人生路上必要面對的挑戰。

當這些人際關係處理好了,你的人生就會變得更順利;處理不好,你的生活乃至工作,很可能就會受到它的影響。

因此,當你發現自己的情緒,經常受到人際關係影響的時候,你就需要有意識地去改善你與人相處的方式了。

那我們怎麼知道自己與人交往的方式是好還是不好呢?

其實,我們固有的行為,就是決定我們人際關係的重要因素。什麼意思呢?

設想一下,你是一家公司的新員工,第一天去上班。面對周圍陌生的同事,你會怎麼開啟你們之間的關係?

現在有兩種選擇給你:

第一種,就是熱情跟遇到的同事打招呼,相互做出互動;

第二種,只顧埋頭自己的工作,很少主動跟其他人聯繫。

這些固定的行為,日積月累持續下去,你跟每個人的關係變化也會不一樣的。當然,其中你你的固有行為會分為“有心”還是“無意”。

但很多時候你的為人品性並沒有太大的問題,可是為什麼你的人際關係卻總是好不起來呢?這就涉及到,你有沒有意識到人際交往當中的“關係節點”。

也就是說,你的固有行為在面對這些“關係節點”時,到底是採取了有意還是無意的(可友善、可冷淡)的方式去處理。

處理人際關係很煩惱?掌握這四點,讓你看透人際關係的本質

"關係節點"是什麼?

我們每個人跟別人接觸時,並不是一直都是“平鋪直敘”的,會有起起伏伏的時候。

而當我們處於這些“起伏”的時刻,就會體現出我們的為人處世和性格品行。

一個人的時候,我們怎麼處理這些“起伏”的時刻沒什麼問題,但當我們跟別人相處時,我們的處理方式,就會影響到別人,從而對我們的人際關係產生影響。

所以所謂關係節點,就是可以讓我們的人際關係變好或變差的行為選擇時刻

當你面對關係節點的時候,你的固有行為如果有意識地去選擇有益的決定,那麼你的人際關係就會變好;反之,你無意選擇了無益的決定,你的人際關係自然會受到威脅。

例如你看到女同事在換飲水機的水桶,這一刻,就是一個很明顯的關係節點。你選擇幫助這個女同事,還是視而不見,會決定你給女同事留下什麼感覺。

每段關係,都會通過把握關係節點打造出來的。遇到關係節點,你做出什麼樣的行為,就看你有沒有這個意識。

意識到這個關係節點可以幫助你改善你的人際關係,你當然選擇有益的舉動;如果沒有意識到,或者意識到也不主動採取行為,那麼你的人際關係自然一直停滯不前。

而且每一天,我們可能會遇到不止一個的關係節點,怎麼對待這些關係節點,就決定我們人際關係的走向。同時,這也是人們對我們性格貼標籤的時候,他們會透過我們的行為來評價我們的為人品性。

這就是為什麼有些人的人際關係很好,有些人的人際關係則很差,就是這個原因。畢竟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夠意識到這些關係節點;意識到了,也並不是每個人都懂得合理去行動。

那我們該怎麼去行動呢?

處理人際關係很煩惱?掌握這四點,讓你看透人際關係的本質

適當做一些“利他”的行為

心理學表明,每個人都喜歡利己的,同時也希望別人也能夠利己。

既然每個人都喜歡利己,那麼當我們適當去做一些對別人有利的事情時,就能滿足對方利己這個需求,從而構建“關係節點”。

當我們跟他人建立起某種程度的利益關係之後,這種利他的行為還要繼續保持下去。諸如不要隨便拿對方的缺陷開玩笑,不要說一些傷害對方的話語,不要經常麻煩別人,或者偶爾關心對方,看到對方有困難,能夠幫忙的就主動伸出援手等,都是基本的做法。

但是為什麼要適當呢?

由於信息不對稱的關係,我們很難獲悉對方是正處於一個什麼樣的心理狀態跟我們相處。簡單來說,就是我們不知道對方怎麼想的。

萬一對方是那種習慣接受別人付出的人,好比是美女經常接受追求者的好意,那麼你送她禮物這種利他行為,在對方看來只是一個普通的行為。

我不是在討論對與錯的問題,而是在說對方的心理傾向的問題。處理人際關係,就是要了解到對方的“心理傾向”,從而做一些能夠滿足對方這個“心理傾向”的行為。

正如你送給有錢人和送給普通人家的禮物,肯定是不一樣的。這就是針對對方“心理傾向”而做出的選擇。

所以在我們還沒有完全瞭解到對方的心理傾向時,一定要適當利他。因為滿足到對方的需求才算是利他,否則就是擾人。

好比一些男生有事沒事就送女生玫瑰花,守在樓下布個蠟燭陣,以為會感動對方。其實在人家心裡,這根本不是她的需求。

問題是,我們很難了解到對方的真正需求,畢竟人的利益和情感需求,不會一成不變的。所以適當去利他,不要動不動就對別人好,這個尺度一定要掌握好。

因此,這個適當就構成兩個基本法則:

一:你所做的事一定是你自己力所能及的;

二:你的行為不會給對方造成太大的心理壓力。

如果不是這樣,你的付出跟對方的付出不對等,這樣的人際關係,就很容易造成心裡不平衡,產生衝突了。

所以,處理人際關係節點的正確做法,就是要觀察識別對方的需求之處,然後主動利用這個關係節點,滿足對方這個需求。換言之,也是俗話說的投其所好。

對方傷心,你安慰鼓勵;對方高興,你祝賀讚賞;對方無聊,你搞怪逗笑;對方遇到困難,你樂意分擔解決。這些都是識別關節點,然後運用關節點。

處理人際關係很煩惱?掌握這四點,讓你看透人際關係的本質

這樣,我們處理人際關係節點就一般有六個步驟:

第一,關注彼此;

沒有關注,你就發現不了對方的需求之處,你們也就沒辦法有一個“契機”走到一起。簡單一聲問好,也是主動創造關係節點的行為,關注彼此的開始。

第二,成就對方。

這裡的“成就對方”,就是指為對方的利益著想。如果你發現對方的需求,卻沒有成就對方,那麼你遇到再多關係節點,你的人際關係也不會有任何改變。

因為有時候人際關係,必須要有一方主動的。只要覺得適合,我們主動給出善意也未嘗不可。

第三,培養相互關係。

第一、二步只需要你一個人去做就行,但到了第三步,就需要對方也主動去做到一、二步,讓自己投入到這段關係裡面。諸如對方請你喝東西,你就不要客氣了。

單方面付出,任何關係都不會長久的,好的人際關係雙方都需要付出。如果你重複了幾次一二步後,對方依然沒有任何回饋,那這段關係就不值得堅持下去了。

第四,重塑反應。

無論是相處還是交談,我們只要保證自己的反應可以促使關係繼續進行下去就可以。有時候你的反應對方未必喜歡,這時你就需要重塑你的反應了。經營關係的一個要點就是,你既要考慮到自己的需求,也需要考慮到對方的需求。

只有互利共贏,你們的關係才能夠持續下去,也就是說,彼此都要成就對方。這也是深層關係的保證。所以當你發現自己的反應不符合這一原則時,重塑反應能夠讓你修補其中破損的關係。

第五,加緊進攻。

當你做了前四步,說明這時的你已經付出了巨大的投入,因為你已經“低下頭來”去成就對方,主動出擊,重塑反應,那麼之後,你就可以堅持自己的想法、觀點和信息,並加以實施。

面對對方,你一定要敢於表達自己的思想,不要事事遷就對方,助長對方肆無忌憚的氣焰。所以有必要的話,不要壓抑自己,勇敢說出自己的看法,因為你有資格這樣做。

第六,保持聯繫。

當你們的關係穩定下來之後,儘管我們不用再花費時間和精力去投入這段關係,然而保持關係的活躍度,還是非常有必要的。

這個保持關係的活躍度,就是不要到你想起這段關係時,才去聯繫它,你平時都需要對其保持足夠的關注。

除此之外,還有兩點需要注意。

處理人際關係很煩惱?掌握這四點,讓你看透人際關係的本質


瞭解你和他人交往的本質目的

某些情況下,一些人對我們很友善,但換了另一種情況,他們就會對我們很冷淡。我們不清楚他們變化背後的具體原因。

這時,我們就要想一想,我們和他們交往的本質目的是什麼?涉及到哪種利益關係呢?我們主要是因為物質上的互利而交往,還是主要因為情感上的互助而交往呢?

編輯聯繫作者,是因為作者的文章能夠給他們提供某些價值。一本書賣得好,對他們的工作任務會提供些許幫助。一旦這層關係沒了,他們自然就會離你而去。

女朋友願意跟你一起闖南走北,是因為她對你充滿感情。只要你也愛她,你們就會相處得很幸福。一旦情感破裂,你們自然就會分道揚鑣。

基於物質的交往,只要你們一直停留在物質上,沒有涉及太多的情感,那你也不會產生太多的煩惱。例如你上班是給老闆創造價值的,不是和他做朋友的,否則就是自尋煩惱。

基於情感的交往,只要你們沒有過多牽涉到物質上的衝突,那你也不會產生太多的煩惱。人情很難用錢去衡量。談錢傷感情,不談錢傷人情。能夠用錢解決問題,就不要動用人情去解決了。

這兩者一定要區分清楚。原本你們只是物質上的利益關係,而你卻用了情感上的利益關係去跟對方相處,假如對方也有這種意願,你們也許會成為好朋友,但要是對方沒有這種心思,你這種做法就會破壞彼此的“平衡交往”,帶來不必要的麻煩。

而情感上的關係,如果你們關係還不是很深入的情況下,貿然用一種物質交換的方式去跟對方相處,以為直接給個錢對方就出來陪你看電影吃飯,那你只會自討苦吃。情感交往,一定要循序漸進,一步一腳印去建立關係。

否則,太急進只會壞事。所以,利他為什麼要適當,不能強迫,就是這個原因。

想通這些基本問題,誰為什麼突然對你好,誰為什麼突然對你不好,對於你們的交往狀態,至少你心裡也會有個譜。

當你面對各種相處情況,你也能夠坦然處之了。

處理人際關係很煩惱?掌握這四點,讓你看透人際關係的本質


一定要有屬於自己的價值

人際交往,是彼此價值交換的一種體現。如果你自身沒有任何價值,你很難在別人心裡擁有存在感。

建立自己的價值,就是讓自己有能力去利他。當你有能力去利他,自然就有資格“要求”別人反過來去利你自己。

想一想,現在的你能夠給別人哪種價值?是提供物質上的價值,諸如有能力解決別人的問題,給老闆完成任務,教導他人學習某些知識等,還是提供情感上的價值,諸如成為大家的一個知心好友,願意陪伴在朋友的左右,為他們分擔煩惱等呢?

你能給多少人提供價值,你就能夠發展到什麼樣的程度。你能夠解決老闆五百萬的難題,你就成為他公司的高管;你能夠解決老闆幾億的難題,你就成為他的合作伙伴。

你沒有價值,不管是情感上還是物質上,如果無法跟別人構建起聯結,那你就很容易被別人忽略了。

想要獲得平等而和諧的人際關係,不是你求回來的,而是基於你的個人價值自然而然建立起來的。

自身沒有足夠的價值,就算你哭紅了眼睛去哀求,換來的也只是同情,而不是尊重。

處理人際關係很煩惱?掌握這四點,讓你看透人際關係的本質


不要強求處理所有關係

並不是每個人都願意跟我們交往。

有些人不願意跟我們維持和諧的人際關係,是因為他們不在乎這種關係上的平衡,即便失去,對他們來說也沒什麼。

懂得用一個坦然的心態去面對這種人來人往,很重要。

但無論如何,儘量讓自己成為一個有用的人吧,這才是人際交往的核心。美國已故人際關係學家戴爾·卡耐基曾經說過一段話:

別指望別人感激你。因為忘記感謝乃是人的天性,如果你一直期望別人感恩,多半是自尋煩惱。你的價值因為別人的需要而存在,被人需要勝過被人感激。與其讓對方感激你,不如讓他有求於你。

只要做到這樣,就算有一天你的熱情和禮貌,某些人一點都不領情,那依然還有其他人需要你,喜歡你。

你就是你自己強大的依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