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洋淀纯水村:房屋密集,街道狭窄,似色达佛学院,百姓最怕失火


雄安新区安新县东南约10公里处的白洋淀深处,有一个四周被淀水包围的传统村落——圈头村,几年前刚刚修通了与外界联系的陆上公路,之前全靠舟楫往来。图为无人机航拍的圈头村,房屋密集,街道胡同狭窄,似四川甘孜的色达五明佛学院。

圈头村是个移民村,最初的村民是在明永乐十三年从长城古北口外第一重镇小兴州迁来任丘县西北的,早年称富家屯,乾隆年间改称圈头,先后在此落户的是陈、夏、张三姓。图为无人机航拍的圈头村。

据《任丘县志》记载,圈头村在行政区划上数度变迁。抗日战争时期,圈头村属白洋县;解放后划归安新县,属保定地区。图为无人机航拍的圈头村。

圈头村有三街六道,即大街、前街、后街,行宫过道、官过道、东夏家过道、西夏家过道、张家过道、陈家过道。村内居民900余户、1.5万余人。村内街道、胡同纵横交错,房屋鳞次栉比,很多窄狭胡同两人要错身通过。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圈头村有水、有苇,乡亲们世代靠捕鱼和用芦苇编席、打箔、编篓、打帘和制作苇制工艺品,家家院子里常年都有芦苇存放。

芦苇是易燃品,逢年过节燃放鞭炮,时常会有火灾发生。人们居住密集,往往一烧就是好多家。原纯水村陆路不通消防车进不来,全靠左邻右舍众乡亲合力扑救。现在做芦苇编织的少了,加之不少人家移民淀外,火灾少多了。

清代康熙皇帝先后40次到白洋淀巡幸,其中29次水上围猎,乾隆皇帝也曾4次驾临,并在郭里口、赵北口、圈头、端村修建行宫,康熙的孙子乾隆也多次来白洋淀水围并住跸。据说当年在修建这座水塔时,挖地基挖出了一个大条石,显示这里就是当年的行宫所在地,当然现已不复存在。


圈头村大水塔下面,在每天都有的早市,村民购买生活用品。【《瑞视觉》发布的照片,全部是新华社签约摄影师、人民图片和光明图片签约摄影师的原创作品,欢迎关注、评论、转发或者收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