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糖不只是吃雜糧這麼簡單

為了降低血糖,治療糖尿病,糖友們往往需要積極配合醫生的治療,按規定吃藥,反覆努力,並且日常生活中也積極預防。有糖友在分享自己的降糖經驗時,就提到了多吃雜糧。對此,專家表示,吃雜糧不一定能有效控制血糖。

控糖不只是吃雜糧這麼簡單

控糖不只是吃雜糧這麼簡單

雜糧的飽腹感相對精細糧更強,所以如果能正確進食粗雜糧及雜豆類,對糖尿病病人血糖控制十分有利,但這並不代表糖尿病患者就可以隨心所欲地多吃雜糧。

雜糧的品種多樣,糖尿病患者餐後血糖反應也不一樣。如黏小米、糯玉米等黏性糧食品種,患者餐後血糖反應都是非常高的,並不遜色於白米白麵,甚至會更高。但是大多數糖友說到雜糧就會想到玉米,而且認為糯玉米非常可口,於是放心大吃,導致血糖難以控制。

另一個非常可能出現的情況,就是買到或吃到了“偽雜糧”的主食產品。現在市場上這樣的情況相當普遍:全麥麵包和全麥饅頭有名無實,其中只放了少量的麩皮,其實本質上還是鬆鬆軟軟的白饅頭;號稱玉米窩頭,其實放了不少白麵粉在裡面;號稱玉米餅,其中不僅是白麵為主,還加入了泡打粉,讓質地更加鬆軟,結果是消化速度特別快,血糖反應相當高。類似的還有什麼蕎麥粑、紫米發糕、玉米發糕之類。

超市賣的八寶粥預混米也一樣,其中大部分是精白米,只是象徵性地放少量雜糧豆子。精白米是目前市面上最低成本的糧食,其他雜糧成本高,少放點就顯得便宜。消費者也習慣於大米為主,少量放點雜糧點綴,口感上更柔軟一些。這樣以白米為主料的所謂雜糧粥,當然沒法把餐後血糖反應壓住。

還有就是那些號稱適合糖尿病人的“營養麥片”“粗糧餅乾”之類產品。香甜的營養麥片哪裡有燕麥片的控血糖效果?倒是大量糊精兌出來的,比吃白米飯還要糟糕。粗糧餅乾們則是打著增加纖維的旗號,添加了高水平的脂肪,非常不利於長期血糖控制。

糖友們可以常吃點菜糰子。菜糰子用的是富含膳食纖維的棒子麵粗雜糧、高纖維的蔬菜,以及少量的肉類,能夠增加飽腹感。同時,蒸的方法還能減少一些油脂和鹽的攝入,達到降低餐後血糖的目的。

在做的時候還要掌握些技巧,最好能將菜糰子做成大餡薄皮,這樣可以減少每個菜糰子所含澱粉的含量。

餡料最好能用葉和莖都有的蔬菜,如芹菜、油麥菜、油菜等,剁菜餡別碎,這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延長蔬菜在腸道內的消化時間,幫助糖友們控制食量。再少量地摻點瘦肉餡,就可以補充足夠的蛋白質等營養物質。

成年糖尿病人可以每頓吃個4兩左右的菜糰子,再配上碗紫菜湯,就是一頓很豐盛的控糖美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