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六下江南帶了這些畫兒,以備途中把玩——真是開眼了

乾隆六下江南帶了這些畫兒,以備途中把玩——真是開眼了

乾隆六下江南帶了這些畫兒,以備途中把玩——真是開眼了

和康熙皇帝一樣,乾隆皇帝也曾經六次南巡。因為酷愛書畫,每次出行都要捎帶部分名家書畫,這其中有不少和旅遊景點有關聯,以備在圖中欣賞把玩。

乾隆六下江南帶了這些畫兒,以備途中把玩——真是開眼了

元 朱叔重 春塘柳色軸(傳)

這些曾與皇帝一起旅行的書畫作品境遇不一。有些可能連展開的機會都沒有;有些則留在行宮、寺廟中;有些入宮後又歸還原藏地;有些備受欣賞,回宮後不斷複製;還有一些作品成為旅行的經常成員,一次又一次跟著皇帝到處去旅行。

乾隆六下江南帶了這些畫兒,以備途中把玩——真是開眼了

宋 馬遠 板橋踏雪圖軸(傳)

乾隆六下江南帶了這些畫兒,以備途中把玩——真是開眼了

明 陳祼 洗硯圖

乾隆六下江南帶了這些畫兒,以備途中把玩——真是開眼了

明 王穀祥 仿夏森畫冊(部分)

乾隆六下江南帶了這些畫兒,以備途中把玩——真是開眼了

明 崔子忠 畫蘇軾留帶圖

乾隆六下江南帶了這些畫兒,以備途中把玩——真是開眼了

明 王紱 墨筆山水

下面請把手機橫過來欣賞三幅長卷:

1、清 董邦達 西湖十景圖卷

乾隆六下江南帶了這些畫兒,以備途中把玩——真是開眼了

清 董邦達 西湖十景圖卷

乾隆皇帝在南巡前從未親訪江南,這件作品為南巡出發前夕,臣工提供給他各式江南旅遊資訊的例子。此畫為董邦達(1699-1769)所繪製,雖名為「十景」,畫上卻標出五十四個景點,將西湖可遊處擴增五倍以上,實為「招遊」之作。 乾隆皇帝在南巡前一年(1750)的題跋,顯示此圖的確挑起遊興,讓他打算於明春南巡時親自感受久聞的西湖之美,印證實境與畫境。詩句中流露出他對遊覽西湖的期待之情。

2、元 黃公望 富春山居圖卷(傳)

乾隆六下江南帶了這些畫兒,以備途中把玩——真是開眼了

元 黃公望 富春山居圖卷(傳)

乾隆皇帝認定這件「子明本」《富春山居圖》才是黃公望(1269-1354)的真跡。自第一次南巡前後,便經常攜於行篋,每遇佳山勝水,便取出留詠。南巡亦不例外。他曾題識雲:「六度南巡,所歷江山風物,氣象萬千。時展此卷印證,無不契合。」除第五次南巡未留題詠,無論在紹興、杭州、靈巖山、棲霞山,皆對景留題。

《富春山居圖》「子明本」與「無用師卷」同為皇帝所得,子明本卻為皇帝所珍愛,可謂五十餘年形影不離(恐怕宮中妃嬪都沒有如此厚遇),這超乎了所有人的想象,而且畫卷之上寫滿了皇帝的題跋。然而,《富春山居圖》真跡無用師卷則被乾隆皇帝定為“贗鼎“後,冷冷地束之高閣,一字未都題寫。

3、宋 黃庭堅 書寒山子龐居士詩卷

乾隆六下江南帶了這些畫兒,以備途中把玩——真是開眼了

宋 黃庭堅 書寒山子龐居士詩卷

此作為黃庭堅(1045-1105)於元符二至三年間(1099-1100)謫居四川時留下的晚年傑作。乾隆皇帝之前均視此為上等佳作,晚年卻誤判此作為偽。

此卷書法,乾隆皇帝可能得於第二次南巡途中,他當時難掩興奮,於舟中臨摹,後將臨本賜給揚州倚虹園摹勒上石。

乾隆六下江南帶了這些畫兒,以備途中把玩——真是開眼了

乾隆六下江南帶了這些畫兒,以備途中把玩——真是開眼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