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強迫漢朝禪讓,又娶了漢獻帝的兩個女兒,這樣做算不算亂來

曹丕強迫漢朝禪讓,又娶了漢獻帝的兩個女兒,這樣做算不算亂來

漢獻帝禪陵

中國歷史上的秦漢大一統帝國瓦解之後,歷史進入了一段很長的分裂分治的時代,即人們熟知的三國兩晉南北朝。秦漢鼎革,在秦政暴虐事實和漢人政治文化對“暴秦”形象完美建構的雙重作用下,“秦”似乎被剝奪了政權的合法性,而“漢”則被神聖化,其合法性獲得普遍認同,猶如“羅馬”之於西方。

東漢末年,政治混亂,欲問漢鼎者眾,而最後功成者寡。曹魏代漢,利用的就是“五德終始”政治神學,以魏之土德代漢之火德,證明天命當歸曹氏。然而,政權合法性建構的實際操作遠非那麼簡單。公元220年,曹丕受禪似乎表明漢魏易代已經完成。但是,曹魏並未完成大一統,劉備和孫權集團雖然弱於曹魏,但一時之間難以解決。更為重要的是,漢朝影響猶在,官僚群體、普通民眾,甚至曹氏宗親中仍有部分人眷戀漢室。

曹丕強迫漢朝禪讓,又娶了漢獻帝的兩個女兒,這樣做算不算亂來

影視劇裡的曹丕

為了凸顯曹魏王朝的合法性,曹丕及其繼承者們進行了一系列的高明操作。首先即是對漢室的禮遇。漢獻帝遜位之後,魏帝曹丕下詔:

以河內之山陽邑萬戶奉漢帝為山陽公,行漢正朔,以天子之禮郊祭,上書不稱臣,京都有事於太廟,致昨;封公之四子為列侯。

在曹魏政治體系中,山陽公的地位是在諸侯王之上,“奏事不稱臣,受詔不拜”,而且有權“以天子車服郊祀天地”,所有祭祀典禮規制“皆如漢制”,充分突顯了曹魏對漢朝的尊崇,進而彰顯受禪的正當性。

曹丕在接受漢禪的同時,還做了一件在歷史上飽受詬病的事情,那就是娶了漢獻帝兩個女兒。曹丕與漢獻帝其實是郎舅關係,早在建安十八年(213年),曹操就把自己三個女兒曹憲、曹節、曹華嫁給了漢獻帝,其中曹節後來當了皇后。

曹丕強迫漢朝禪讓,又娶了漢獻帝的兩個女兒,這樣做算不算亂來

漢獻帝

曹丕所納漢獻帝二女肯定不會是曹家所生,但是曹丕在名義上與這二女總歸是甥舅關係,曹丕娶二女畢竟有亂倫之嫌。從歷史上看,曹氏父子確實不是那種恪守禮法之人,而且都是“人妻控”。曹操薨逝之後,曹丕就幹過“悉取武帝宮人自侍”的事情。

但是,曹丕納漢獻帝二女倒並不是因為好色,因為犯不上;也不是為了羞辱漢朝,那更是犯蠢。曹丕納漢獻帝二女,其實還是為了對標歷史上的堯舜禪讓。傳說中的堯舜禪讓,堯在禪位於舜之前,亦嫁之以二女,即傳說中的娥皇、女英。曹丕娶獻帝二女正是為了效法堯舜,把“禪讓”秀演得更完整一些,“納二女”成為禪讓系統工程中不可或缺的環節。在漢獻帝禪位詔書中也有這件事的說法,“漢承堯運,有傳聖之義。加順靈祇,紹天明命釐降二女,以嬪於魏”。獻帝詔書裡的這句話其實也是有來頭的,《尚書·堯典》中說“女釐降二女於媯汭,嬪於虞”,就是堯帝將娥皇、女英嫁給舜帝的故事。

曹丕強迫漢朝禪讓,又娶了漢獻帝的兩個女兒,這樣做算不算亂來

曹丕納山陽公二女

曹魏青龍二年(234年)三月,漢獻帝病逝,按照當時的說法應該是“山陽公薨”。漢獻帝之死給曹魏朝廷出了一個難題,應該如何為這位已經遜位的前朝皇帝治喪呢?

根據史書記載,魏明帝曹睿“變服,率群臣哭之,使使持節行司徒太常和洽弔祭,又使持節行大司空大司農崔林監護喪事”,皇帝親自為其服喪,足見哀榮。為漢獻帝治喪應該比照什麼規格呢?曹魏官員有人“

奏喪禮比諸侯王”。但是,魏明帝卻認為“此豈古之遺制而先帝之至意哉”?

在曹睿看來,漢獻帝是對曹魏王朝有大貢獻的,這個大貢獻就是禪位。在詔書中,魏明帝說“山陽公深識天祿永終之運,禪位文皇帝以順天命”。故而,魏明帝決定以帝王規格處理漢獻帝喪事,“命司徒、司空持節弔祭護喪,光祿、大鴻肪為副,將作大匠、復土將軍營成陵墓,及置百官群吏,車旗服章喪葬儀禮,一如漢氏故事”,“八月壬申,葬于山陽國,陵曰禪陵,置園邑。葬之日,帝制錫衰弁絰,哭之慟”。魏明帝還決定不採納臣下建議只給予山陽公“皇”的諡號,而不追諡為“帝”,“乃追諡曰漢孝獻皇帝”。所謂的“獻”即是“聰明睿哲”。

曹丕強迫漢朝禪讓,又娶了漢獻帝的兩個女兒,這樣做算不算亂來

魏明帝曹睿

漢獻帝生前是政治傀儡,死後卻極享哀榮。魏明帝為何要極力尊崇漢獻帝呢?其實目的還是為了突顯曹魏王朝的合法性,借漢獻帝之喪,發揮“禪代之義”,進一步顯示當年漢魏禪代的正當性。曹魏政權的合法性來自於漢朝的禪讓,通過表彰漢獻帝的睿智英明,“昔知天命永終於己”,故而“傳祚禪位”,成就瞭如同歷史上堯舜禪讓的大業。換句話說,在魏明帝的這番操作中,漢魏易代對標的就是堯舜禪讓,“先帝命公行漢正朔,郊天祀祖以天子之禮,言事不稱臣,此舜事堯之義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