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開放、更完善!第二屆進博會更“進”一步

一年前,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下稱“進博會”)上鄭重承諾,“中國真誠向各國開放市場,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不僅要年年辦下去,而且要辦出水平、辦出成效、越辦越好。”

一年後的11月5日至10日,第二屆進博會如約而至。上海“四葉草”國家會展中心,人潮湧動,閃光不停。

從35噸重的意大利法拉第高速巡邏船到全球最細最短的胰島素注射針,從價值10億美元的皇家加勒比郵輪到土耳其的乾果、西班牙的火腿,來自1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3000多家企業簽約參展,在裝備、消費、食品、健康、服務等五大板塊、7個展區,開啟“進博盛宴”。

作為迄今為止世界上第一個以“進口”為主題的國家級展會,進博會是國際貿易發展史上一大創舉。在開幕式當天,習近平主席發表主旨演講,29分鐘,24次提及“開放”。

“大江大河奔騰向前的勢頭,這是誰也阻擋不了的”“堅持‘拉手’而不是‘鬆手’,堅持‘拆牆’而不是‘築牆’”“中國經濟發展前景一定會更加光明,也必然更加光明”……

這些話,擲地有聲!來自全球各地的政商學界嘉賓,高度讚揚了中國舉辦進博會以及推出的一系列擴大開放舉措,並認為,開放、創新是世界經濟大勢所趨。

更開放、更完善!第二屆進博會更“進”一步

變化:規模更大、規格更高

“一展難求”是今年許多參展商的心聲,最火爆的醫療器械及醫藥保健展區早在今年初就被企業預訂一空。

首屆進博會的溢出帶動效應讓今年報名的企業更加積極踴躍,從參加的國別、地區、國際組織和參展商數量來看,均超首屆。世界500強和行業龍頭企業超過250家,企業展場地一擴再擴,總面積比去年增加了5萬平方米,達33萬平方米。

值得注意的是,在中美貿易摩擦的大背景下,美國企業的參展數量超過190家,同比增長18%,展覽面積達到4.75萬平方米,取代去年的日本成為各參展國之首。

回顧首屆進博會,短短6天內,累計意向成交578.3億美元。閉幕後的300多天裡,這些訂單一一落實,合作落地生根,參展商、採購商和消費者都得到實實在在的好處。

而記者也在今年進博會現場看到了許多二次參展的“熟面孔”。

恰逢百歲“生日”的食品行業巨頭法國達能集團深耕中國市場已超過30年,參加首屆進博會後的一年間,集團已將旗下來自新西蘭、波蘭、法國等多個國家的逾十餘款單品相繼引進中國市場。

總部位於美國的霍尼韋爾是第一批承諾參加首屆進博會的跨國公司之一。今年,霍尼韋爾第二次參加進博會,展位面積比去年擴大3倍。霍尼韋爾中國總裁餘鋒表示,首屆進博會上,霍尼韋爾與中國企業簽署了10多項協議,其中一些項目已經開花結果。今年進博會,霍尼韋爾展示了30多項創新技術,包括互聯飛機、智慧建築、智能製造、互聯供應鏈、安全及能效解決方案六大板塊,其中多項技術和解決方案是首次在中國市場推出。

擁有182年曆史的美國寶潔公司在首屆進博會時沒有設展,這次卻預約了日化行業中最大的單一展位。寶潔大中華區傳播與公關部副總裁許有傑坦言,“在寶潔進入中國市場的31年時間裡,我們認識到這個市場的潛力是非常大的。但事實上,中國消費者也是全球最挑剔的,所以我們一直將中國消費者作為我們產品設計的核心受眾,希望能用我們的創新來打動中國消費者。”

除了外企積極性不斷提升,今年央企、民企也加大“買買買”的步伐。據瞭解,今年97家中央企業組織1400餘家下屬企業近2.1萬名專業採購人員參加進博會,採購人員比去年增加4000人。

國務院國資委黨委書記、主任郝鵬表示,今年中央企業採購簽約將涉及到國家和地區87個,比去年增加近20個,供應商超過730家,比上年增加5%,擬簽約的採購合同協議每一項金額都將比去年有較大幅度增長。從合作前景看,交流交往日益緊密、合作意願愈發強烈。

亮點:首發、創新、服務中國

從全球最新的抗癌藥到全球首發的建築垃圾粉碎設備,從亞洲首發的巡邏快艇到全球植髮領域首款手術機器人……許多最新科技和創新產品都在進博會實現了“中國首秀”和“全球首秀”,人工智能已經不似過去只存在於實驗室裡,更多的是走出實驗室,並開啟工業、農業、醫療等多個應用場景。

在首屆進博會期間,美敦力展示的全球最小心臟起搏器———Micra在今年進博會上正式發佈上市;強生今年首發品覆蓋外科、骨科、心血管及專業解決方案等領域,並展示多款新藥。200多個醫療領域的新產品、新技術在過去幾天內亮相,數量是首屆進博會的兩倍。

擁有200多年曆史的美國老牌企業杜邦,立足連通性和移動能力、健康生活、城市化與安全保障,以及環境保護這四大關鍵領域,展示杜邦所理解的創新。

去年在進博會上大放異彩的歐姆龍乒乓球機器人,今年升級換代後再一次來到進博會。與此同時,歐姆龍還展示了一整套機器工業體系,既有用於工業生產的,也有用於農業的溫室技術。

“在中國,為中國”“與中國共創”已經成為許多外企的心聲。

溫控設備製造商江森自控的負責人表示,“參與進博會不僅是將領先科技產品引進中國的一個機會,更是幫助企業進一步瞭解中國市場的平臺,讓企業有機會與中國的客戶交流切磋,更好地理解中國市場需求,包括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等。”

作為整個進博會唯一一個沒有實物商品的展區,服務貿易展區如同一股“清流”,許多展商表示,將針對中國企業需求,提供多元化的解決方案。

德勤中國創新主管合夥人劉明華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進博會是國際貿易的開放性合作平臺,聚集全球優秀的企業、聚焦前沿的產品和服務,推動經濟發展的同時,促進了各行各業的交流,藉助這個平臺也能夠讓更多的企業看到我們的創新服務能力,我們也願意一如既往全力為企業提供專業服務。

作為在生活質量服務領域中的全球領軍企業,法國企業索迪斯大中華區總裁馬博聞(Martin BODEN)表示:“中國是索迪斯在全球和亞洲的重要戰略市場。以進博會為契機,我們期待與更多中國合作伙伴展開積極交流與對話,探討合作機會,共同致力於為中國消費者提供世界一流的創新生活質量服務,為推動中法全面戰略伙伴關係貢獻力量,助力創建美好未來。”

更開放、更完善!第二屆進博會更“進”一步

進博會的吸引力進一步擴大,歸根結底在於中國不斷擴大對外開放的決心以及國內營商環境的不斷提升。

世界銀行發佈的《營商環境報告》顯示,2018年,首屆進博會舉辦前夕,中國的營商環境排名從2017年的78位上升至46位。而今年,中國的營商環境排名進一步提升至31位。

許多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的外企都紛紛感嘆中國營商環境的改善。

作為連續兩屆進博會展商聯盟主席單位代表,通用電氣(GE)全球業務總裁兼CEO段小纓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中國政府在原先為外資提供的資源和政策支持基礎上,通過不斷深化自貿區改革、逐步建立和完善負面清單制度、改革簡化外商投資監管方式,以極高的服務意識為GE這樣的外企提供了在華髮展的極大助力。這些持續的努力也讓我們看到,中國擴大對外開放、鼓勵外商進一步投資的決心。”

她認為,正是因為營商環境建設方面的改革措施,中國才獲得了參與經濟全球化的能力,中國企業在此過程中也有可能逐漸變成跨國企業,開始在推動經濟全球化的事務中發揮積極健康的作用。

斯凱奇中國、韓國及東南亞首席執行官陳偉利表示,“習主席在第二屆進博會開幕式上的講話,明確傳遞了中國對外開放的決心與態度,對我們跨國企業來說是一針強心劑。無可比擬的營商環境,為跨國企業創造了更多的市場機遇和投資信心。”

期待:進一步擴大開放

去年,在首屆進博會上,習近平宣佈了中國擴大對外開放的五方面舉措,一年來,這些承諾一一兌現。

商務部統計數據顯示,近年來,我國進口呈持續增長態勢,2018年,中國對外進口的商品總額達2.14萬億美元,增長15.8%,預計2019年進口規模將達2萬億美元。

今年在開幕式上,習近平以5個“繼續”,全面闡述中國堅持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促創新,持續推進更高水平對外開放的重大舉措。

法國總統馬克龍表示,中國的開放對世界意義重大,中國通過切實行動表明將繼續實行開放政策。近年來,中國修訂外商投資准入負面清單,進一步降低關稅。馬克龍說,中國改革開放40多年來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堪稱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事件,成為當代國際秩序的重要轉折點之一。

他還表示,中國需要對世界開放,世界也需要對中國開放。開放也是歐洲的選擇。各國高度讚賞、非常期待中國進一步擴大開放的舉措。

歐萊雅集團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安鞏認為,中國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巨大的發展成就,離不開8個字:改革開放,包容共贏。22年前乘著改革開放春風來到中國的歐萊雅,一直是這一偉大決策的見證者、受益者和參與者。尤其在過去幾年,從減稅降負到“放管服”,方方面面的利好政策和新舉措加速出臺,落實效率不斷提升,歐萊雅切身享受到中國改革和市場開放帶來的巨大紅利,並取得了實實在在的健康發展。

目前,第三屆進博會招展工作已於2019年8月開始,企業報名積極踴躍,強生、松下等一批知名企業已確認參展。截至目前,第三屆進博會企業展已簽約和報名的企業超過110家,面積超過6萬平方米。

世貿組織總幹事阿澤維多指出,中國進一步推動經濟全球化的承諾將不僅限於舉辦一兩次展會,而會轉化為持續的進程,“這是非常積極的成果”。

記者 李曦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