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根本不用去討好所有人”

不管你怎麼說怎麼做,世界上總有人會對你有各種各樣的評價,你只要堅持你自己內心的意義,才能從中得到力量。

01

和人相處的時候,界限感很重要。

人與人相處,走的太近,是場災難。

有句諺語:“如果你有一個好的籬笆,你就可以有好鄰居”,每個人都是獨立的,我們沒有資格和權力去幹涉別人的生活。

朋友去做美容,服務阿姨為套近乎,開啟了調查戶口般的追問。

“姑娘,今年多大了呀?結婚了嗎?老公是本地人嗎?做什麼工作?有孩子了嗎?……”

朋友有點懵,但還是禮貌的回答“還沒結婚。”

沒想到阿姨還來了興致:27歲了還不結婚,到30歲就真成“剩女”了,優秀男人都被挑走了……

朋友有點反感,直接懟了一句:“結不結婚是我的事情。”

阿姨被朋友的話嗆到了,又開始轉移話題:

“小姑娘,你平時做什麼工作的?一個月能掙多少錢?你們家幾個孩子呀.......”

朋友實在忍無可忍,說:“您再問下去,我恐怕要去投訴了!”

阿姨這才打住。

邦達列夫說:“人類所有痛苦的根源是缺乏邊界感”,即使再親密的朋友,也該有界限感。

生活中很多人缺少界限感,一個真正成熟的人會有底線,互相尊重,不會越界。

《請回答1988》中說:所謂的界限,就是到那裡為止的意思。

拜託,我們沒那麼熟,別動不動就和我開一些你覺得“無傷大雅”的玩笑,別人笑那叫做玩笑,別人笑不出,那就叫做惡意添堵。

02

不把你放在眼裡的人,不值得你動情。

無論男女,都害怕自己付出的真心和真情,最後卻得不到尊重與珍惜。

我們以為通過自己努力,就會得到他人的認可,最後卻在付出和回報之間打破了想象中的平衡,失去了自我。

可人生是一場旅行,不是所有人都值得你動情,有時候我們為了某個人,甚至丟掉了尊嚴,到頭來卻發現換不來最起碼的尊重。

在乎你的人,天涯海角不算遠;不在乎你的人,近在咫尺卻無語。一個壓根沒把你放在眼裡的人,對你只有嫌棄和厭惡。

一個人的忍耐是有極限的,一顆再熱的心,也經不起冰天雪地的煎熬,一個人,賺夠了失望總會離開,畢竟,與其被痛苦包裹,不如一個人孤孤單單活著。

有句話叫做“不喜歡你的人,不值得”,感情好不好,從來不是一個人的事情,別人不把你放在眼裡,你又何必把人放在心裡?

不看重你的人,你何必放眼裡看,不心疼你的心,你何必放心裡疼!

對不在乎你的人,總要學會轉身;對不珍惜的情,總要學會放下;別為不值得的人動情,別為不值得的情動心。

“你根本不用去討好所有人”

03

為人處世要懂得拒絕,不必討好所有人。

生而為人,註定是沒法灑脫的。

生活中,有一種“老好人”,因為太在意別人的看法,不懂拒絕,讓自己活得沒了脾氣。

然而,當個老好人,別人不一定領情,但一定是對自己的殘忍。

現實卻是你受的委屈並不一定會換來別人的喜歡,不懂拒絕,就等於給了別人允許浪費你時間的權利。

《家有兒女》中,新搬來的鄰居老向劉梅家借東西,從梯子到鍋碗瓢盆,件件有借無還。

劉梅有苦難言,但礙於面子,又沒有勇氣拒絕。

劉梅和夏東海故意把東西藏起來不借,但還是被劉星和夏雨找出來借給了鄰居。

最後,小雪直截了當拒絕了再一次來借東西的鄰居,不僅要回了借走的東西,還幫父母擺脫了麻煩。

小雪說:“習慣了取悅別人,便羞於拒絕。”

的確,一個人想要輕裝簡從,就得從學會拒絕開始,懂得合理拒絕,才能活得不糾結。

想贏得他人的尊重,從來不是靠順從所得。相反,懂得拒絕,不隨意討好,不胡亂遷就,才會獲得別人的尊重。

其實,人活一輩子,你根本不用討好所有人,不用太在意別人的看法,好好享受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