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館明代文物實拍:圖二是明代皇后鳳冠,圖四是皇城校尉腰牌


這是明代景泰元年的銅火銃。火銃最早發明於宋朝,後期傳入蒙古,成為蒙古軍征服中亞、歐洲的重要武器。明代的火銃應用於軍隊。永樂年間,明朝組建了神機營,專用火器,同時也創作出了與冷兵器組合使用的戰術。到了明末,火銃逐漸被大炮和鳥銃所取代。

這是萬曆孝端皇后鳳冠。這件鳳冠在1957年出土於明代陵墓定陵,鳳冠上面使用的工藝是點翠,也就是把翠鳥豔麗的羽毛拔下來粘在鳳冠上面,據說可以永不褪色。但是由於翠鳥被取毛之後極容易死亡,因此現在的點翠工藝已經不再使用翠鳥的羽毛了,而是用其他羽毛來代替。

這是明代“九宮長隨”象牙腰牌。“長隨”是明代十二監中比較低的職務,明初定為從六品,後升為正六品。

這是“皇城校尉”銅牌。這裡的“皇城”指的可不是現在的北京,而是南京。此銅牌是洪武年間使用的,出土於南京明故宮遺址。在當時出入皇宮就要亮出這塊牌子。

這是“錦衣衛”木印。說起錦衣衛大家肯定不陌生,因為很多影視作品中都出現過他們的身影,尤其是武俠劇,這些錦衣衛個個都是身懷絕技的頂級高手。其實錦衣衛的武功並沒有那麼神,但是權利卻是非常的。作為皇帝的情報機關,他們可以逮捕任何人,並且可以不公開審理,這樣以來就沒了監督,權利自然也就大得驚人。


這是“北平行都指揮使司夜巡”銅腰牌。這個銅牌是北平行都指揮使士兵在夜間巡邏時佩戴的令牌,北平行都也就是今天的內蒙古寧城附近。

這是萬曆年間“戚家軍”軍刀。“戚家刀”借鑑了日本刀的特點,加大了刀刃的弧度,減小了刀刃的寬度,這樣在不降低刀身厚度的基礎上減輕了刀的重量,更有利於和倭寇作戰。

這是“木答裡山衛指揮使司”銅印。1406年,明成祖朱棣在今天內蒙古烏蘭浩特地區設木答裡山衛,這個銅印就是木答裡山衛指揮使司的官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