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超火爆"方言"課:自帶流量,刷屏熱搜,學生感嘆:最難搶到的課之一!

一不留神,"武漢大學開方言課"

又上了熱搜,引來網友們紛紛點贊。

湖北超火爆

原來是文學院阮桂君老師開設的《方言與中國文化》選修課。其實,這門課的開設已有12年曆史了,一直是武大學子最難搶到的公共選修課之一。本期推送,就和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回鄉經歷成為開課契機

2006年,阮桂君回老家,給家鄉的幾個小朋友講故事,正準備用方言講,小朋友們卻吵吵著要用普通話。其實孩子們並不是聽不懂方言,只是覺得普通話更好聽,這讓阮桂君產生了危機感。他想,大學生中是不是也有這種想法?於是回校後做了個調研,發現三分之一的同學跟父母交流時都使用的是普通話

基於這樣的現實,阮桂君申請開設了《方言與中國文化》這門公選課。他認為,普通話是人們在大眾的環境下,為了實現更好的溝通交流的一種語言工具,就如在國際上,英語是學術討論的工具一樣。而

方言是純粹的、本土化的,當人們說起跟成長的環境、鄉里鄉音相關的東西,方言可以更好地表達。"你一進入方言環境區,你就用方言,這叫便裝,你舒服,怎麼講就可以。"阮桂君想讓大學生明白方言和普通話之間,是便裝和正裝的關係

湖北超火爆

愛上鄉音,樂在其中

在阮桂君的課堂上,有趣又有料是同學們的普遍感受。阮桂君希望借流行文化帶動方言的傳播,活潑的教學方式喚起了不少人對鄉音的親切之感。曾經《大話西遊》的臺詞很火,阮桂君就把它作為一個文本,讓學生用方言說出來。童謠也是方言的表現之處,他讓同學們回憶起家鄉的童謠,並向家中長輩探尋相關的背景意義。

湖北超火爆

這門課程也給同學們帶來了許多意想不到的收穫。有同學為了瞭解家鄉話去跟長輩們溝通,突然發現"奶奶知識好淵博,知道好多東西",跟家人關係得到了改善。還有同學因為這門課激起了對方言的強烈興趣,直接影響了其研究生專業的選擇。2015年,《方言與中國文化》在中國大學慕課上線。課程的受眾很廣,有中小學生,還有六七十歲的老人,其中一位七十多歲的圖書管理員還義務幫阮桂君做助教。

湖北超火爆

歡笑的課堂背後是方言保護的嚴峻形勢,聯合國有一個關於語言是否瀕危的詳細指標,對應起來中國大多數方言都處於瀕危狀態。人口的快速流動讓方言的地域基礎消失,方言的消亡看似在所難免。但阮桂君認為,方言保護的核心是,讓人們意識到講方言不是一件丟人的事,它能給人強烈的歸屬感。正如方言戲曲經久不衰,方言歌曲受年輕人追捧,方言在承載中華文化中扮演重要角色,它的發展應與普通話並行不悖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但願多年以後,這動人場景還能夠再次浮現……

關注"武漢大學招生辦公室"頭條號,獲取更多精彩資訊!

本文素材來自武漢大學官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