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傳國玉璽的傳說,有哪些是真的?又有哪些是假的?

傳國玉璽歷來是備受矚目的一件古董,首先它出身不凡,據說是用傳說中的玉石和氏璧雕琢而成的。它的第一任主人是千古一帝秦始皇,中國封建社會第一位宰相親手在它身上刻了八個字,它是歷代封建王朝競相爭奪的傳國至寶。而它唯一的缺陷是因為在宮廷的爭奪中被摔掉了一個角,但包上黃金後不但身價無損,還留下了一個金鑲玉的美麗傳說。

關於傳國玉璽的傳說,有哪些是真的?又有哪些是假的?

玉璽的形狀大致如此

但在這個世界裡越是美麗的東西,虛假的成分就越大,美麗似乎成為了真實的反義詞。那麼作為世間最美麗的傳說之一,傳國玉璽的真實性又有幾分呢?

一、傳國玉璽真的是由和氏璧雕琢而成的嗎?

這種傳說唯一的聯繫就是傳國璽出自秦始皇之手,而和氏璧也在秦始皇手裡,於是和氏璧就變成了傳國玉璽。

其實從和氏璧的形狀就可以看出這種說法的可信度十分低。在《說文解字》裡璧這個字的解釋是“瑞玉環也”,瑞是好的、吉祥的意思,至於說“環”是什麼形狀,地球人都知道。所以說和氏璧就是一塊圓圈狀的上好的玉石。誰會用圓圈一樣的東西去做印章呢?秦始皇難道是個行為藝術的先驅嗎?

關於傳國玉璽的傳說,有哪些是真的?又有哪些是假的?

玉璧真的能雕刻成玉璽!

此外在離秦朝最近的史書《史記》裡並沒有任何傳國玉璽的記載,甚至都沒有出現過傳國玉璽這個名詞。司馬遷只是通過璽的效用將之稱為王璽、皇帝璽或天子璽。而秦始皇平滅六國後,曾與群臣商議帝號,商議郡縣制和文字統一,唯獨沒有他另制璽印的記錄。

傳國璽這個稱呼最早出現應該是在《漢書》,班固在王莽傳中,描述它最早叫做始皇璽,後來因為子嬰降漢落到了劉邦手中,在漢朝世代相傳,號為漢傳國璽。到這個時候史書對璽的記錄也僅僅停留在它的職能上,而完全忽視它的材質。在史記、漢書兩部史書中,根本沒有提到它是不是由玉石所做,更遑論是用和氏璧做得了。

直到《後漢書》才第一次肯定了它的質地,范曄在光武帝本紀的玉璽譜中是這麼記錄的“傳國璽,其玉出藍田山”。這句話在肯定了傳國璽是玉璽的同時,卻也徹底否定了它與和氏璧之間的聯繫。

關於傳國玉璽的傳說,有哪些是真的?又有哪些是假的?

藍田山是我的家鄉

藍田山就在現今的陝西藍田縣附近,與秦都咸陽(西安)離得很近,秦始皇製造璽印就近取材這也很合理。

而和氏璧卻是楚國人卞和在楚山開採出來獻給楚王的。楚山又叫荊山,在現今的湖北省西部,武當山附近。

藍田山和楚山這兩個地方雖非天南海北,卻也有百里之遙,如此看來傳國玉璽是由和璧雕琢而成的這個傳說美則美矣,但卻只是一個鏡花水月罷了。

二、傳國玉璽真的是始皇特製,而李斯也親手在上面刻了字嗎?

關於傳國玉璽的由來,於它最近的兩位史學大家司馬遷和班固都沒有相關記錄,只稱它是始皇所用,由秦降王子嬰進獻給漢高祖,而在漢朝代代相傳。身為漢臣,這兩位應該是有機會見到傳國玉璽的,卻沒有支言片語的相關記錄,不能不說是一個遺憾。

關於傳國玉璽的傳說,有哪些是真的?又有哪些是假的?

千古一帝

至於范曄身為南朝劉宋人,肯定是無緣一見玉璽的真容,卻對其描述極其詳盡,也不得不說是個奇蹟。據後漢書所記,“傳國璽是秦始皇初定天下所刻,丞相李斯所書,其文曰: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傳國璽是始皇帝剛剛平定天下的時候命人雕刻的,由此可見並非秦朝以前流傳下來舊的璽印,而是始皇特製的了。當時的丞相李斯也確實在上面刻了八個字。

明證之下,傳國玉璽是由始皇特製,李斯撰文這個傳說看來是真的了。

三、傳國玉璽是否真的缺了一角,又鑲上了金子呢?

提到傳國玉璽缺了一角,就不能不提兩個人,即傳說中的穿越者王莽和他的姑姑王政君。話說王莽功高蓋世,德勝堯舜,於是他向王政君,即西漢最後一位太后提出一個請求:篡位,並索要傳國玉璽。

面對侄子的這個請求,皇位的原本擁有者兼保護人王老太后很氣憤,但王莽已經有了篡位的實力,自己無力阻擊,於是就把玉璽扔到了地上。到此為止漢書和後漢書的記錄一致,但接下面卻是兩個說法。

關於傳國玉璽的傳說,有哪些是真的?又有哪些是假的?

傳說他是個穿越者

更接近王莽篡位時代的班固,只寫王政君“乃出漢傳國璽,投之地以授舜”,把玉璽扔在地上給了王舜(王莽的表兄弟),並沒提及玉璽是否有所損傷。

但在後漢書中卻在玉璽掉地後加上了一個補充,“乃出璽投地。璽上螭一角缺”。在玉璽有螭龍的那個角給摔掉了,注意這個角不是螭龍的角,因為螭是一種無角的龍。

看過後漢書的補充之後,可以肯定玉璽確實被摔掉了一個角,但關於修補問題書上卻根本沒有提及,看來金鑲玉也僅僅是一個美麗的傳說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