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錢的學問

人們都說掙錢不易,但我以為,真正會花錢也難。這不,比爾蓋茨就曾說過“巧妙的花一筆錢和掙到這筆錢一樣困難”。中國的古語也有類似的說法“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用之有方”。

相傳乾隆皇帝下江南的時候,在鎮江的金山寺,他見江上來往奔波的船隻,便問寺中的高僧,“長江中來來往往這麼多船隻,如此繁華,如此熱鬧,一天到底有多少條船經過啊?”高僧回答:“只有兩條船”。乾隆問:“怎麼會只有兩條船呢?”高僧說:“一條為名,一條為利,整個長江之中來往的無非就是這兩條船。”是啊,人類社會說到底不就是一個名利場嗎?司馬遷說,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社會如此,個人也一樣。如果將人的一生拋去其他的社會精神意義,濃縮為五個字的話,那一定是“賺錢和花錢”。人的一生不就主要圍繞著這五個字忙碌奔波嗎?

花錢的學問

賺錢和花錢是人生最主要的社會活動,兩者有著緊密的聯繫。如果僅從個人的角度看,掙錢的目的就是為了花錢。賺錢和花錢天然有著四種矩陣,有人會掙錢也會花錢,有的人會掙錢卻不會花錢,有人會花錢卻不會掙錢,有的人既不會掙錢也不會花錢。最幸運的是第一種人,越會掙越會花,越花越多。最痛苦的是會花不會掙的人,沒錢可花又想花。最悲催的是會掙不會花的人,真替他們憋屈。最後一種人倒也沒什麼,只是同情他們貧窮。

我們的身份感取決於我們的消費,我們的消費又進一步顯示出我們的身份。不能一概地說,“你能買得起什麼就決定著你是什麼樣消費層次”,但至少可以通過花錢方式看出你的貧窮與富有。怎麼花錢不僅表現著一個人的生活品質,更代表著一個人的生活態度。小處可以看出一個人的大方還是吝嗇,大處則可反映一個人的格局和境界。花錢有不同的花法,不同的花法表現著不同的人生智慧,還決定著不同的未來。

如果把人生比作一場籃球賽,上半場主要是打進攻,努力奮鬥,勤奮工作,拼命賺錢。下半場則主打防守,穩住積蓄,學會花錢,享受生活。賺錢是本事,花錢是藝術。生活貴在品質。雖然生活的品質不能與錢完全劃等號,其中還參雜著格調趣味,但卻與會不會花錢直接有關聯。俗話說:有錢多用,無錢少用。這一多一少蘊藏著不小的學問。錢這個東西,有一個很怪僻的特點,在一定的區間內,數量的多少轉化為愉悅度的感受區別甚微。超出區間會花錢的人也能抹平愉悅度感受甚大的差別。人生最重要的,不是怎樣省錢,而是怎樣花錢。會花錢的和不會花錢的人,過著不一樣的人生。學會花錢是人生重要的一門學問,也是一項特別實用的生活技能,直接關係一生的幸福。

自由撰稿人艾小羊在《與會花錢的人做朋友,賺翻了》一文中說:“花錢很容易,會花錢卻是修行。至少你要努力鑽研生活,知道什麼是美的、值得的,知道花錢去買哪些體驗,你才不後悔,並且留有餘香。前者關係到花錢時的心情,後者才是我們花錢的真正意義。”看來,花錢真是一門很有道道的學問。

之所以說學會花錢是人生重要的一門學問,是因為花錢涉及到許多學科的知識,幾乎囊括了全部人生智慧。經濟學打基礎;數學用於計算,其中的概率學用於分析判斷決策;會計學用於算賬;統計學用於趨勢預測,心理學用於人的行為預估;談判學用於砍價;行為經濟學用於規律把握;更要命的是要融會貫通靈活運用好這些知識,解決購買中的難題。

學會花錢就是要學會明智理性的用錢,建立適合自己的用錢原則,以最小的付出獲得最大的愉悅度和幸福感。首先,最重要的是要有框架思維能力,把握其大的方向,掌握其中的關鍵,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學會明智的花錢,至少有三個環節:

第一、學會對自己的錢包進行分類。從金融學的角度看,每個人的錢包都可以分為消費、投資、投機三個類型。消費是為了滿足慾望而消耗資產,購買商品或服務的行為,如花錢去聽明星演唱會。投資是為了增加未來的資本,而投入現有資本的活動。如報班參加寫作班的學習。投機是在冒險心理的趨從下,用一定金額對賭看能否獲得比付出的現金有更多回報的行為。如購買彩票。生活中的花錢最終都可歸入這三個大類。只是有的時候三者之間的區別不是那麼明顯,必須留心加以區分。

第二、將其支出劃入相對應的錢包。這是一樁有技術含量的活,其中要運用到一些財務管理的基礎原理,如貨幣時間價值、現金流量、不確定性等等。其目的是認清消費和投資的本質,準確的歸類,做出備選方案。要明白貨幣是有時間價值的,因為有投資的機會,因為有複利,當下的錢比未來同一金額的錢更值錢。要記住投資的價值由商品將來的現金流量決定,消費的商品價值由個人滿足的程度,即效用來決定。在進行投資選擇時應遵循人、物、錢的順序。

第三、自我決定要不要進行這項支出。即將錢花在哪個方面,是消費還是投資,抑或投機。這完全是你自己的事情,別人幫不了你。

世界上最會生活的人松浦彌太郎曾有一名言“做被錢喜歡的工作,過被錢喜歡的生活”。他告訴我們,錢就是為人服務的,如果花了錢,卻不能產生愉悅或幸福,這錢就是白花了,錢就不會高興。所以松浦彌太郎說“錢是像朋友般的存在。當我們每次打開錢包時,都應問問自己的內心,把錢用在這上面,它是會討厭,還是會快樂。以此為基準,來摸索被錢喜歡的生活。”雖然,花錢是非常個人化的事,但並非沒有基本的原則,大的環節我們前面已經談過,具體的應該怎麼花,我以為至少應包括下面十個方面。

花錢的學問

第一、為投資自己花錢,讓自己不斷進步。要毫不吝嗇為武裝頭腦花錢,為學習花錢、為自己的未來花錢。捨不得對自己頭腦投資的人,只能對未來投降。俗話說“靠山山倒,靠人人跑,唯有自己最牢靠。”牢靠的自己在於素質,在於能力,而能力素質的提高靠的是學習。要捨得為學習充電花錢,只有投資自己,讓自己變得更優秀,更有內涵,更有吸引力,你的人生才會因此而大有不同。

第二、為自己的健康花錢,投資健康永遠重要。健康是人生最珍貴的財富,無論你處在什麼年齡,健康都是幸福的前提。別再傻了,你若用健康去換金錢,你遲早會加倍地償還。所以,在健康上花錢既重要也值得。投資健康就是要花錢去養生,花錢去體檢,花錢去健身,花錢買保險,花錢購置運動裝備,花錢購買綠色健康食品。花在健康上的錢會越花越多,因為,即使看不到錢的增加,但至少會省去看病的錢,節支也是增收,而且還免了身體因病帶來的疼痛。

第三、為感恩父母花錢,回饋養育之恩。“百善孝為先”孝敬父母是我們的傳統美德,也是中華文化重要的內容之一,只有遵崇孝道的民族其文明才彌久彌新。烏鴉反哺,羔羊跪乳,動物都知道要知道要感恩回報,若人不知這一點,真是禽獸不如。父母給了我們生命,無論用什麼回報都不及這生命之重的恩情。感恩父母就是尊重父母,熱愛父母,回報父母。理解父母的心意,聽取父母有教誨,關心父母的健康,體貼父母的辛勞,分擔父母的憂愁。捨得花錢讓他們開心。常回家看看,常陪他們聊聊,常帶他們轉轉。父母安心常泰,子女放心無憂。

第四、為自己的愛好花錢,豐富生活的樂趣。人生一定要有愛好,沒有愛好的人生無趣無味。人生應該是有趣的,有趣的人生需要有趣的愛好。一個人倘若不能從生活中尋找並發現自己的愛好,生活的意義就丟掉了一大半。所以,一定要捨得為培養自己的愛好花錢,種種花草,學學廚藝,唱唱歌曲,寫寫書法;看看書,打打拳,旅旅遊等等,都是一些不錯的愛好。要把有限的業餘時間最大可能的用快樂去佔滿或浪費。劍橋大學心理學實證分析得出結論,“把錢花在愛好上,能體現自我價值,它與找到合適工作和擁有摯友一樣,對自我感受至關重要,能給人帶來極大的幸福感”。

第五、為豐富個人體驗和感受花錢,提升自己的生活品質。人生本質是一場體驗,經歷更多的事,結識更多的人才是人生最徹底的意義。人生的經歷是人最終的收穫。人生的不同根本在於體驗和感受的不同,而豐富個人體驗,增強特別感受便構成了生活的全部內容。所以不要吝嗇為此而花錢。去吃一頓沒吃過的大餐,去購一件沒用過的奢侈品,去一趟沒去過的地方,去跨國看一場精彩的球賽……去感知、去體驗、去收穫自己的獨特感受。記得有一句話說得特別好:越是個人體驗感強的東西,越能成為一個人生活質量的標誌,因為這些東西,將生活還原成生活,而不是簡單的生存。捨得把錢花在體驗和感受上,你的生活的品質會與眾不同。

第六、為愛和親情友情花錢,增強親密關係,讓生活明媚浪漫。人生少不了親情、愛情、友情,若三者缺一,深為遺憾;若三者缺二,實為可憐;若三者皆缺,活而為亡。金錢不是檢驗感情的唯一標準,但卻是最好的標準。在金錢面前,一切虛情假意不戳自破。雖然說,願意為你花錢的人不一定真愛你,但不肯為你花錢的人一定不愛你。因為,一個人心在哪裡就會把錢花在哪裡。親密關係是幸福人生最重要的元素之一,所以,經常給父母、孩子買點禮物,經常花錢增加婚姻的儀式感,經常約朋友聚聚,會增添生活的明媚與浪漫。美國《科學》雜誌研究的結論:把錢花在家人、朋友身上,會比花在自己身上更讓你覺得幸福。

第七、為購買難忘的經歷花錢,讓滿足感更持久。人生的經歷既是豐富生命途徑也是人最終的收穫。心理學家吉洛維奇曾說“任何帶來興奮的產品,在使用兩週後都會顯得平庸。但是經歷會沉澱成為我們自身的一部分,永遠活在我們的生命裡。”心理學實驗也充分證明了這一結論,實驗將參與者隨機分成兩組,要求一組回憶最近花錢買過的商品,另一組回憶最近花錢買過的經歷,然後分別對自己目前的情緒狀態打分評估。結果:買經歷的人比買商品的人獲得了更高更持久的滿足感。所以,我們要捨得在購買經歷上花錢,去旅行、去度假、去觀光,去觀賞球賽,去欣賞演唱會、去嘗試一些不尋常、令人難忘的經歷,你的生活會充滿更多的幸福感。

第八、為使用頻率高的物品花錢,增加使用過程的愉悅度。很多東西可以將就,但有些東西卻不能,特別是那些每天都要用而且反覆用的東西,比如優質的床品、毛巾、餐具、廚具、馬桶、鞋子……等等。買三雙劣質鞋,不如買一雙品質好的鞋,買三條劣質毛巾,不如買一條好毛巾。生活品質通常表現為“少而精”,不是“多而濫”。好的東西使用過程中的愉悅會讓你的精神昇華。不要貪圖便宜,買一些價格低廉品質堪憂的物品,那樣會在你使用過程中煩惱不斷。

第九、為節省時間花錢,提升效率,更好的生活。時間是生命的表現形式。馬克思說:世間的一切的節約歸根到底是時間的節約。節省時間,表面上看是提升了效率,本質上是相對延長了生命。為節省時間花錢,就是要你突出比較優勢,做你擅長做並且高興做的事,把那些不擅長做不願做的事外包給專業人做。這樣既可以省下時間集中精力幹很多其他事情,也可以讓工作變得更加專業和更有效率,還可以讓生活更加閒適。

第十、為感動心靈的人和事花錢,怦然心動很難得。人生有太多不如意,生活有太多的艱難,但正因為有令我們為之感動的人和事,才堅定我們人生的信念,給予挑戰生活的勇氣,積極樂觀的生活。感動是一種發現,於人於自然;感動是一種真情,於理解於關懷;感動是一種激勵,於自省於改變;感動是一種動力,于思想於行動。唯有心動才能感動,唯有感動才能產生正能量,只有正能量才能帶來改變,令我們向上向善。所以,為打動我們心靈的人和事花錢很值,會讓我們內心不時溢滿深深的愛和喜悅,會令我們精神為之振奮。

總之,花錢既是學問,也是藝術,學問表現在其有共性,藝術又表現在極具個性。其根本的目的是花有所值,花得開心,讓我們生活舒適,精神愉悅,始終保持一種高尚的生活態度,優雅的生活品味。會賺錢,證明你是一個富人,會花錢,才能表明你是一個幸福的人。讓我們學會花錢,做一個幸福的人吧!

2019年9月1日

寫於武昌南湖之畔水域天際

花錢的學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