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河的故事

活動報名|蘇州河的故事

黃浦江入海口為啥叫吳淞口?“滬”是什麼?上海的路名中那些江、浦、塘、浜、涇、洪、港背後都有什麼樣的故事?你知道蘇州河一共有幾座橋?本期活動我們將邀請歷史學家、規劃師和建築師一起深入挖掘上海蘇州河道的變遷和上海城市化進程的關係。

主題:Let`s Talk223場|蘇州河的故事

時間:11月10日 上午9:00-11:30

地點:楊樹浦路468號楊浦濱江休閒會議中心(小白樓三樓報告廳)

主辦:上海交通大學設計學院

承辦:Let`s Talk學術論壇

預約報名:點擊“閱讀原文”或掃描文末報名二維碼

活動報名|蘇州河的故事

演講:

蘇州河上的灣·渡·橋

梵皇渡地點文脈研究

鄧耀學,鄧耀學工作室研究員,國家一級註冊建築師、註冊城鄉規劃師

內容簡介

地名是地理實體的名稱,是一種文化遺產。地名中隱藏信息,包含了地點的歷史發展變化。以“灣”“渡”“橋"命名的地名成為蘇州河沿岸地點的公共記憶的載體。

其中梵王渡在上海城市建設和發展中的歷史大事件留下了豐富的印跡,形成具有完整性和獨特性的地點記憶。

在歷史的背景中看上海近代城市建設發展,從地點的場所裡尋蹤那些有象徵意義或文化意義的印記,撿拾起來串聯起來:一個滬西華界裡的租界“飛地”;一個風景優美的河畔學堂灣;一座“活化石”級的學堂橋。因為串起,所以遇見……

城市因緣

解析蘇州河自來水橋案例

楊明,華東建築設計研究總院副總建築師,上海市建築學會建築創作所學術部副主任,城市更新專業委員會副主任

內容簡介

基礎設施在隨城市變遷的過程中往往因發展機緣的喪失而消逝,而它們曾經存在的空間影像反過來又為基礎設施在未來的新生留下了不可忽視的在地線索。城市在這些空間物的相遇與分離中不斷孕育出關於未來的美好憧憬,蘇州河上的自來水橋也在等待著重生的機緣……

老河老橋的故事

薛理勇,長期任職於上海市歷史博物館,從事上海歷史、中華文化史、風俗史研究。上海市規劃委員會專家委員會委員,主編《上海文化源流辭典》、《上海掌故辭典》、《老上海浦塘涇浜》等。

內容簡介:

從與“水”相關地名切入,揭示水鄉上海特有歷史文化風情。從東南三泖吳淞江、“滬”是什麼、蘇州河的故事、蘇州河上的閘和閘橋、上海河流名稱的特點、上海地名中的“圩”、 黃浦江入海口為啥叫吳淞口、黃浦江的渡口和地名、“外灘”名稱的故事等方面,講述了老上海江南水鄉的掌故風物。

掃描二維碼搶先預約↓

活動報名|蘇州河的故事

主展信息

2019上海城市空間藝術季——相遇

總策展人:北川富朗

規劃建築版塊策展人:阮昕

空間藝術版塊策展人:川添善行

總建築師:章明

平面主視覺設計:韓家英

布展團隊:風語築

展覽範圍:包括主展館以及楊浦濱江南段5.5公里濱水公共空間

主展館地址:上海市楊樹浦路468號(包括船塢和毛麻倉庫)

主展館開放時間:2019年9月29日~11月30日;週二至週五:14:00~20:00;週六、週日及法定節假日:10:00~20:00;週一閉館維護

主辦單位:上海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上海市文化和旅遊局、上海市楊浦區人民政府

票價:免費(現場取票、上海城市空間藝術季官方微信預約取票、活動行平臺預約取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