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一百零八將的排名不是憑武功決定的,原來是靠這六個因素

當梁山發展到了一定的程度之後,為了管理的時候方便,同時也是為了分享單位的發展成果,那就必須要給好漢們排排座次了。而這個時候對內部的骨幹進行排名是非常有必要的,這種排名既能夠加強內部的組織建設,而且還可以讓大夥都清楚清楚自己在梁山上是什麼樣兒的地位。而排名也並不是多麼簡單的事情,跟其他的任何組織都是一樣的,宋江在梁山搞這個排名的活動,事實上也是非常複雜,非常傷腦筋的一件事兒。一方面梁山上的人很多,排名的話就意味著要對所有人的情況都有大致的瞭解。

水滸傳:一百零八將的排名不是憑武功決定的,原來是靠這六個因素

那就必須去把基礎工作做紮實了,比如誰誰誰是什麼時候上的梁山,是誰介紹上來的,平時在梁山的表現如何,跟哪些人走的比較近,參加過什麼大型活動,取得過哪些成績,人們對他的評價好壞等等這些方面,都必須去搞清楚,要不然在排名上缺乏一句會讓其他人不服的。還有一方面就是梁山的這群人,每個人上梁山的目的都是不同的,他們的背景不同,最主要的就是他們在上山之前,很多的人就已經是在一個小團伙當中,有著很強的山頭意識。

所以就說必須得照顧到每個人的情緒,讓每個山頭的利益都得平衡了。對於這個問題,宋江吳用一合計,於是就把一百零八將分成了兩個層次,一個是三十六天罡,另一個就是七十二地煞。而被選進三十六天罡的人有誰?首先就是宋江,接下來就是玉麒麟盧俊義,吳用這個智多星,入雲龍公孫勝。他們幾個都是沒有問題的,而真正體現宋江的管理藝術這方面,是從大刀關勝還有豹子頭林沖他們這些人的排名開始的,一直到了最後的一百零八名,這其中的排名那就很有意思了。到底有什麼意思呢?要想搞清楚其中的原因,那我們就必須得搞清楚梁山一百零八將的組成。

水滸傳:一百零八將的排名不是憑武功決定的,原來是靠這六個因素

梁山的一百零八將大概是由這七個勢力所構成的,首先就是王倫以前的部下,也就是梁山所謂的創業元老,裡面包括杜遷、宋萬還有朱貴。之後就是晁蓋的心腹了,其中包括公孫勝、劉唐、阮氏三雄以及白勝他們。還有就是宋江的鐵桿跟老鄉,有花榮、李逵、李俊、吳用、孔明孔亮、戴宗、宋江以及朱仝跟雷橫這些人。再有就是個人的實力相當強悍的,能夠自稱為體系的是林沖、盧俊義跟柴進等這些人。還有除此之外的一個勢力那就是來自於朝廷的降將們,其中有關勝、呼延灼、秦明、張清還有索超他們。

還有的就是被整合到梁山的其他山頭上的勢力,就好比二龍山上的魯智深、武松跟楊志,少華山上的史進、朱武還有陳達,再有就是飲馬川、清風寨、黃山門等這些山頭,還有就是登州幫的這個大家庭,而這些就是組成梁山的人員以及大概的形式。而決定他們這些人的排名的最主要的因素到底是什麼?我認為是有六個因素的。首先就是心腹這個因素。有哪些人是誰的心腹,就已經決定了大多數人的排名了,就比如李逵,他之所以能夠進入三十六天罡當中,而且排名還超過了燕青,在一定的意義上的確是因為他是鐵了心跟著宋江走的,對於宋江的命令他是義不容辭。

水滸傳:一百零八將的排名不是憑武功決定的,原來是靠這六個因素


再有就是李俊這個人,為什麼他排在水軍第一,從而壓制阮氏三雄,也同樣是因為自己跟宋江的關係。第二就是這個人的影響力還有貢獻度。這其中有幾個人的排名是非常值得去關注的,一就是關勝,因為他是關二爺的後裔,並且還是朝廷的重將,影響力比較大。二就是林沖,本身他上梁山的時間是比較早的,再加上他在工作上面非常努力,個人的表現很好,所以他的排名能夠比較靠前。第三就是柴進跟李應,他們倆可是梁山上的大金主,因為他們給梁山貢獻了那麼多的財物,而把投資人的排名靠前是理所當然的事情。第三就是主動來投靠宋江或者是積極地像宋江這邊靠攏的人,在排名上面也是得到了好處的。

在這點上吳用就體現的最充分,從他剛開始支持晁蓋之後轉而支持宋江,也為他弄到了比較高的排名。第四就是大多數來自於朝廷的降將排名也是比較高的,而這其中主要的原因就是考慮到了他們之前的身份,再有就是梁山實現招安的現實所需。可完全是憑藉武功才擠進三十六天罡內的人事實上也只有武松、魯智深還有史進他們,雖說在立場上他們跟宋江不同,可畢竟他們的武功較高,所以宋江也必須考慮到這個因素。最後一個就是那些既沒背景,而且跟宋江的關係也不是很好,也沒什麼本事況且還窮的人,可能就相當於是個充數的角色,所以就隨便給他們一個職務安頓了。

由此可以看出宋江是多麼的思維敏捷頭腦發達,有深謀遠慮,如若不然怎麼會當上梁山老大。



文章轉自百家號 溺海娛樂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