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不交僧道便是好人”,读完前半句才明白,原来是劝人行善

这句话出自《增广贤文》,明朝时期的儿童启蒙读物,其中收集了很多名言警句,十分具有教育意义。放到现在,其中一些观点肯定是不适合的,毕竟时代在发展,但绝大多数还是非常精辟,作为小孩子的启蒙读物还是不错的,只是家长要学会鉴别。

比如这句:“但行好事,莫问前程。不交僧道,便是好人”。

俗话“不交僧道便是好人”,读完前半句才明白,原来是劝人行善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这句话很好理解,就是劝人行善,古人相信因果报应,行善不但是一个人道德品质高尚的表现,更是为自己和家人子孙积德。所以只管去做好事,不要问做了好事会给自己带来什么后果,因为善有善报。

当然了,如今社会,行善还是要长个心眼,我们不求行善为自己带来天大的好处,但是也不要让行善为自己带来恶果。

俗话“不交僧道便是好人”,读完前半句才明白,原来是劝人行善

不交僧道,便是好人

这一句太过武断,带有明显的刻板偏见。

上句讲行善,下句肯定会说到作恶。字面上没有直接写出,但是结合上文,可以自己理解。

通常来说,结交僧道,是为了向神灵祈求平安,大部分善男信女是这样的,但有一部分人,是在作恶之后,因为心中恐惧,所以采取拜佛求道的方式,寻求心灵上的慰藉。

有句俗话叫做“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反过来说,你做善事多,不用刻意去寻求神灵保护,神灵自然也会庇佑你。

这里说不交僧道,是说不刻意去结交僧道,求仙也好拜佛也好,讲一个精诚所至、金石为开,都不是刻意为之的。

所以这句话的正确理解应该是:不因做了恶事而刻意去结交僧道,这样的人是好人。不能简单地理解成与僧道结交就是坏人。

这个因果关系很重要。

俗话“不交僧道便是好人”,读完前半句才明白,原来是劝人行善

僧与道

另外,僧道也并非全是坚定的信徒,特别是在古代,僧道里面更是龙蛇混杂,如果相交不慎,可能会给自己带来不好的后果。

《水浒传》中就有非常明显的例子,鲁智深去当和尚,是因为身负命案,法律规定不追究和尚的刑事责任,所以鲁智深不是诚心信佛,而是把出家当做逃避法律责任的一条路罢了。好在鲁智深本性不坏,是《水浒传》中为数不多的真英雄,你要让宋江、吴用直流去当和尚,整个门派都完了。

俗话“不交僧道便是好人”,读完前半句才明白,原来是劝人行善

后来鲁智深火烧瓦罐寺,不就是因为在瓦罐寺遇到了催到成和丘小乙这一僧一道么,他们就是妖僧淫道的代表。

《朱子家训》也有类似的说法:“三姑六婆,实淫盗之媒”。

三姑就是道姑、尼姑、卦姑,这都是淫盗之媒,可见在古代,人们对僧道的印象却是不太好。

当然,真正有修为的高人并不在此范围类,不能一杆子打死所有僧道,这也是我说“不交僧道,便是好人”这句话太过武断,带有明显的刻板偏见的原因。

俗话“不交僧道便是好人”,读完前半句才明白,原来是劝人行善


俗话“不交僧道便是好人”,读完前半句才明白,原来是劝人行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