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二十七章:这样做才是真正的“行善”,其它均为“不善”

道德经第二十七章原文: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道德经第二十七章:这样做才是真正的“行善”,其它均为“不善”

本章理解为:善行之人,无踪可寻;善言谈的人,不会留下语言漏洞;善于计算的人不依靠它物而能算。善于关闭、绑结的,不用如何束缚,也打不开。智慧得道之人将能力用在了救人、救物之上,念头清晰,不生弃绝之念,不去思考怎样去要求别人怎么做。看待人和物只看他们合道之处,指引人们发挥长处,“善”待自己。不以指导他人而自贵,不以自己资格老、能力强而矜持。虽然智慧确不必清楚的摆在别人面前,行道者“常善救人”所为“大善”的“要妙”就在于此。

感悟人生:我们身边的人以及我们自己双手合十就会想到的第一句就是“阿弥陀佛”,在其后还常会跟一句“善哉善哉”。这是因为什么,一方面是影视作品佛教客串太频繁,不知道都不行,另一方面就是我们道家“无为”所致。其实双手合十是一种阳气内守,“载营魄抱一”的状态,是一种修行道理,“善哉”才是佛家的“性”。这种“性”,儒家认为是“可欲”,佛家念出来是告诉人们,佛就代表善,与佛有缘就是与善有缘。说白了就是,佛无“恶”心,不必抵触、防备。人不是佛,怎么会没有善恶心,执着于佛,心中已经起虚妄。笔者认为没有道家透彻,佛悟道还放不下“佛”,而道家尊“道”,“欲念无为”,“大善”仅在为人类谋一个生存之道,所以根植于百姓的心中,为百姓所认可。情系于百姓,则百姓常念其“道”,行而自践之,“用”而自强之。本章就是告诉行道者,道之“善”在于万物所用,人之善在于启示,在于明道,在于推动生活顺道而行,顺道而为不去回报,“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这才是“救人”之善。

道德经第二十七章:这样做才是真正的“行善”,其它均为“不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