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駕進西藏我走了一條冷門的路線,但卻是有著千年文化淵源的古道

大家對於進藏的路線都應該比較熟悉,有什麼所謂的“川進青出”,就是川藏線進西藏,青藏線出西藏的最常規路線。

還有什麼海拔最高的天路-新藏線,號稱是“貼地飛行”的一條進藏路線,還有云南到西藏的滇藏線和丙察察線,再就是川藏北線317國道等等。但少有人提起或者去走另一條進藏路線,那就是從西寧到玉樹,後到昌都經那曲進入拉薩這條路線

自駕進西藏我走了一條冷門的路線,但卻是有著千年文化淵源的古道

其實這條進藏路線最早可以追溯到幾千年前,一直到唐代開始成為了一條唐代與吐蕃之間的重要通道。它最初的起點是在今天的西安,但我們自駕一般都是從青海開始。

唐蕃古道是我國古代的三大通道之一,因此選擇這條路線進藏,更多的是體驗人文內容,但其沿途風景,我認為也要比青藏線好很多。


我這次選擇這條進藏路線,原因首先在於我曾經多次走過那條大家都熟知的青藏線,因此這次從青海前往西藏,我就選擇了這條並不為大家所熱衷的進藏路線,同時也是自己沒走過的路線。

自駕進西藏我走了一條冷門的路線,但卻是有著千年文化淵源的古道

沿途風景-共和縣路段


我是從青海湖出發的,向玉樹方向走了大約兩三百公里,就開始進入了全程四千米海拔的高原路段。我選擇的是214國道,與之並行的還有一條高速也是通往玉樹,但214國道路況也非常好,並且有意思的是,高速的限速與214國道的限速是相同的,都是80公里每小時,這對於習慣高速的驢友來說,無疑是痛苦的。

自駕進西藏我走了一條冷門的路線,但卻是有著千年文化淵源的古道

沿途風景-共和縣路段

我曾經走過一段高速,發現非常多的沉降路段,行車速度確實不能太快,這種路況特點其實和青藏公路相似,一些沉降路段只有你走到了跟前才能看出,因此對於想提高車速行駛的車輛來說,這種沉降路段是非常危險的,必須控制在較低的車速行駛才行。

自己曾經就因為快速走過青藏線的一些沉降路段之後,造成了車輛發動機支架損壞,希望大家對待這樣的路段要格外的小心。

選擇這條路線作為進藏路線,從西寧到玉樹這一段路,其實走國道和走高速並沒有非常大的區別。

自駕進西藏我走了一條冷門的路線,但卻是有著千年文化淵源的古道

瑪多縣路段


這是我從青海湖出發後的第二天晚上,在瑪多縣之前的路段。我晚上把車停在這家好心的牧民家門口過夜,也因此也認識了這家牧民,他家有兩個女兒,一個剛上小學,一個已經上高中。

自駕進西藏我走了一條冷門的路線,但卻是有著千年文化淵源的古道

因為語言上溝通困難,好在他們家裡有這個正在上高中的小姑娘,可以做翻譯,讓我瞭解了很多當地的一些民俗趣事,並且我還在這裡跟著她們去草原摘蘑菇,還學會了做糌粑。


自駕進西藏我走了一條冷門的路線,但卻是有著千年文化淵源的古道

自駕進西藏我走了一條冷門的路線,但卻是有著千年文化淵源的古道

自駕進西藏我走了一條冷門的路線,但卻是有著千年文化淵源的古道

這是我時隔一年多,再次開始進入高原,雖然在青海湖已經有了幾天的高海拔適應,但從進入214國道共和縣路段之後,隨著後面一路4000米以上的海拔,還是使我產生了輕微的高原反應,比如食慾下降、輕微的頭疼等等高反問題。連自己的卡式爐也是經常打不著火,需要單獨的打火機才能點著。

自駕進西藏我走了一條冷門的路線,但卻是有著千年文化淵源的古道

自駕進西藏我走了一條冷門的路線,但卻是有著千年文化淵源的古道

自駕進西藏我走了一條冷門的路線,但卻是有著千年文化淵源的古道

這是距離玉樹還有一百公里左右的歇武縣的一戶牧民,孫女放假了,她便與爺爺在一起放牧,我贈給了這位可愛小姑娘一包我們青島當地的餅乾,他的爺爺也讓我嚐到了當地的美食-生犛牛腸,還親手給我做了糌粑。


自駕進西藏我走了一條冷門的路線,但卻是有著千年文化淵源的古道

沿途風景

自駕進西藏我走了一條冷門的路線,但卻是有著千年文化淵源的古道

沿途風景-通天河

經過歇武縣的通天河,第一眼看到這個名字就覺得很熟悉,讓我想起這是不是《西遊記》裡的那條通天河啊?於是我百度一下,果不其然,還真是西遊記中的通天河,晚上就住在通天河畔,伴隨著那湍急的河流聲安然入睡。

自駕進西藏我走了一條冷門的路線,但卻是有著千年文化淵源的古道

玉樹市:山上的唐蕃古道標記

自駕進西藏我走了一條冷門的路線,但卻是有著千年文化淵源的古道

自駕進西藏我走了一條冷門的路線,但卻是有著千年文化淵源的古道

過了玉樹市,之後就是一路的盤山公路,在這段路的開始,我又認識了這一大家子的人,這個喇嘛也是這一家人其中的一員,好心的喇嘛看到我的汽油爐子噴油嘴堵了,就叫人給我買來了一個小液化氣罐和爐灶。

說好是收我成本價,最後他還搭上了液化氣的錢,只收了我設備的成本價,這讓我很為難,我給他們吃的,他們卻說吃不慣我們的東西,就這樣帶著虧欠的心情,我們再共處兩天之後,互相道別離開,我去往囊謙,他去往另一條路的方向。

自駕進西藏我走了一條冷門的路線,但卻是有著千年文化淵源的古道


自駕進西藏我走了一條冷門的路線,但卻是有著千年文化淵源的古道

自駕進西藏我走了一條冷門的路線,但卻是有著千年文化淵源的古道

自駕進西藏我走了一條冷門的路線,但卻是有著千年文化淵源的古道


自駕進西藏我走了一條冷門的路線,但卻是有著千年文化淵源的古道

走完214國道進入317國道

過了囊謙,走完了214國道,就進入了大家熟悉的川藏北線317國道,昌都之後的路段,這段進藏路線在這裡其實是和川藏北線重合。

自駕進西藏我走了一條冷門的路線,但卻是有著千年文化淵源的古道

走完214國道進入317國道


自駕進西藏我走了一條冷門的路線,但卻是有著千年文化淵源的古道

路上遇見朝拜的藏族人,他們對我這個進藏的漢族人產生了很多的好奇,比如我的戶外裝備,我車上的咖啡,還有我的餅乾等等。但他們非常的熱情,還請我和他們一起吃午飯。

自駕進西藏我走了一條冷門的路線,但卻是有著千年文化淵源的古道


自駕進西藏我走了一條冷門的路線,但卻是有著千年文化淵源的古道

斜拉山埡口路段

這就是317國道上最難走的一段了,斜拉山埡口,翻越這個埡口,我用了整整三個小時,這三個小時的路程全部為非鋪裝的盤山公路,這一段路也是整個317川藏北線最難走的一段。

自駕進西藏我走了一條冷門的路線,但卻是有著千年文化淵源的古道

斜拉山埡口路段

自駕進西藏我走了一條冷門的路線,但卻是有著千年文化淵源的古道

斜拉山埡口風景


自駕進西藏我走了一條冷門的路線,但卻是有著千年文化淵源的古道

自駕進西藏我走了一條冷門的路線,但卻是有著千年文化淵源的古道

自駕進西藏我走了一條冷門的路線,但卻是有著千年文化淵源的古道

終於到達拉薩,再次與布達拉宮相遇,但這次我還是沒有進布達拉宮內,這雖是我第三次來到布達拉宮廣場,但我還是沒打算進去,因為我知道,我還會再次來到這裡,把進去的機會留給下次,也給自己多一個再次來西藏的理由吧


自駕進西藏我走了一條冷門的路線,但卻是有著千年文化淵源的古道

自駕進西藏我走了一條冷門的路線,但卻是有著千年文化淵源的古道

到了拉薩之後,我住進了這家青旅風格的客棧,第一次來就喜歡上了這裡,因為這裡洗衣服不收費哈(路上好多客棧洗衣服收費十元),而且公共空間比較大,竟然有兩處,我因為喜歡上公共空間,而喜歡上這樣風格的客棧。

結束語:

這條進藏線路,大致可以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是214國道部分,第二部分是317國道部分,214國道部分對我的印象最深的莫過於原生態,那裡的牧民,那裡的風景,相對317國道和318國道來說,更多的保留了原生的狀態。

而317國道部分,為什麼會使那麼多驢友趨之若鶩,最大的原因莫過於它的難走吧。難走的部分主要集中在昌都和斜拉山兩部分路段,而最難走的應該屬於斜拉山埡口吧,好在不久斜拉山的隧道就會貫通,到時這個地方將會少了一處讓越野一族想征服的路段,難走的魅力是否將大減?但317國道周邊還有很多的寺廟,相比318國道,317更像是一條人文為主的路段。

[旅行日記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