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的軟實力:歐洲古代步兵方陣的興衰

你應該聽說過一部電影,叫做《斯巴達三百勇士》,講述的是公元前480年著名的溫泉關戰役。影片因為場面火爆,打鬥血脈僨張,被不少粉絲譽為“男人必看電影”,當年在好萊塢取得了不俗的票房成績。

電影給觀眾印象最深刻的,莫過於那些勇猛的斯巴達士兵。一群肌肉男身披鎧甲,手持圓盾,周身散發著荷爾蒙氣息。在他們面前,波斯人就像一群待割的韭菜不堪一擊。影片結局,三百勇士全部戰死,他們用不屈的抵抗為希臘聯軍爭取了時間,最終戰勝了來犯的波斯大軍。

作為藝術創作,《斯巴達三百勇士》難免有誇張的成分,上映後也被一些影評家詬病。不過沒關係,只要觀眾看了爽就行。畢竟,三百勇士的故事在西方家喻戶曉。我們權且把這部影片當作好萊塢版的抗日神劇,哦不,應該是“抗波神劇”才是。

由於這部電影,中國人第一次在大銀幕上見識了古希臘步兵方陣的威力。在溫泉關戰役中,斯巴達人之所以能拖住波斯大軍,除了英勇善戰並藉助於有利的地形以外,他們的步兵方陣同樣功不可沒。

步兵方陣有多厲害,我們今天就來講講。

文明的軟實力:歐洲古代步兵方陣的興衰

1/6 古希臘步兵方陣

古希臘位於巴爾幹半島,這裡的地形以山地為主,除了伯羅奔尼撒半島北部和西部海岸這些地區,只有山谷間可以種地。所以,與東方的各大文明古國不同,古希臘耕地資源稀缺,除了農業之外,必須大力發展其他產業。

文明的軟實力:歐洲古代步兵方陣的興衰

山地多帶來了兩個結果。其一,這裡無法大規模地養馬,因為馬匹需要成片的平原與草場,這也決定了希臘人不會有強大的騎兵部隊。其次,由於農田稀少,有個一畝三分地就代表了身份和地位。在古希臘,擁有田產就意味著擁有投票權,而投票權又是公民資格的象徵。一旦農田被毀,農民就會失去政治地位。所以,古希臘農民把耕地看作自己的身家性命,不容許任何人破壞。

除此之外,古希臘人還有個優良的傳統,那就是熱衷競技,古希臘人有奧林匹克運動會,人們在這裡比賽戰車、賽馬、跑步和摔跤,這些競技體育極大地提高了希臘人的體能與作戰技巧。今天的一些奧運會項目,像鐵餅和標槍,皆起源於那個時期。

文明的軟實力:歐洲古代步兵方陣的興衰

美國的古典學家維克托·漢森曾指出,古希臘有80%的人口居住在農村,一旦發生戰爭,這些地區往往會成為主戰場。因此,古希臘人必須找到一種高效的作戰方式,以儘可能動員起大多數人,並在短時間內解決戰鬥。方陣戰術就是其中最重要的手段。

正是在土地所有制的基礎上,農民出於保護私人田產的需要,組建了後來赫赫有名的重裝步兵。

一個典型的步兵方陣人數從60到200多不等,其大小取決於邊長的人數。一般的方陣每個邊有8人組成,大一點的方陣每邊有16人。每位士兵以盾牌作為掩護,長矛是他們的主要武器。除此之外,每個人還要佩戴頭盔、護胸甲、脛甲、以及近戰時的短劍。

文明的軟實力:歐洲古代步兵方陣的興衰

這套裝備在當時價格不菲。實際上,它們幾乎全都是由士兵自己出資購買的,因為他們有田產,可利用農田生產的盈餘換取武器。這便是重裝步兵的由來,它最初只是為了解決自耕農之間的糾紛而組建的。

一旦把步兵方陣運用到戰場上,它立刻就顯示出恐怖的力量,上萬人的方陣綿延好幾百米,組成一道堅固的人牆,只要配合默契,敵人就很難攻破。而一旦他們轉守為攻,就會在瞬間變成一個寒光閃閃的長矛森林,足以摧毀任何擋在眼前的有生力量。

古希臘步兵最具代表性的是他們手裡的盾牌,在發起衝鋒時,盾牌也可以當做武器來使用。使方陣發揮出猶如裝甲車一般的威力。然而,只要方陣被破壞,整個陣型就會潰散,軍隊就會兵敗如山倒。所以對於步兵方陣來說,保持紀律和團結,永遠是致勝的關鍵。

2/6 亞歷山大的征服

這種步兵方陣不僅戰鬥力彪悍,還能對敵人產生強大的威懾。根據歷史學家希羅多德的說法,波斯士兵被洶湧而來的步兵方陣嚇得魂飛魄散,他們根本不知道該如何對付這個瘋狂的對手。

步兵方陣對提振士兵的士氣有著重要的推動作用,因為它把所有人變成了一個整體,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因此,它要求大家在共同作戰的同時,還得為每個人提供支援和保護。無論進攻還是防守,所有人都必須步調一致,齊心協力,這對於日常訓練也提出了極高的要求。

保護個人財產的迫切需要,加上高昂的士氣與訓練有素,讓古希臘得以在人數佔劣勢的情況下戰勝波斯大軍,上演了以少勝多的傳奇。

文明的軟實力:歐洲古代步兵方陣的興衰

希波戰爭結束後,古希臘又爆發了伯羅奔尼撒戰爭,各方在戰爭中元氣大傷,北方的馬其頓開始崛起。它打敗了雅典,成為希臘世界的霸主。

說起馬其頓,有一個人物名震古今,那就是亞歷山大大帝。亞歷山大是一個軍事天才,他即位後的首要目標,就是征服波斯,推翻波斯皇帝大流士三世。

文明的軟實力:歐洲古代步兵方陣的興衰

亞歷山大大帝

亞歷山大繼承了古希臘步兵的偉大傳統,不過在此基礎上,他還增加了騎兵部隊。因為馬其頓背面有大片草原,可以為軍隊提供馬匹。然而,重裝步兵仍然是馬其頓軍隊的核心。而且和希臘步兵不同的是,馬其頓士兵的長矛比過去長了一倍,竟有六米之長。所以,馬其頓人的方陣看起來比希臘人還要誇張,這無疑擴大了方陣的進攻與防禦半徑,使敵人幾乎沒有攻破的可能。

文明的軟實力:歐洲古代步兵方陣的興衰

不過,任何硬幣都有兩面,長矛在提升攻防能力的同時,也讓方陣變得笨拙不堪。所以亞歷山大不得不用騎兵來保護側翼,這又進一步降低了整個部隊的機動性。

亞歷山大把他的軍隊變成了一臺戰爭機器,在12年時間內碾壓亞洲的軍隊,並一路從中東打到了印度。創造了軍事史上的奇蹟。征服行動帶來了軍隊規模的迅速擴大,所以亞歷山大也不得不使用大量的僱傭兵。

是什麼讓年輕的亞歷山大得以率領如此龐大的隊伍?很大程度上依靠了他的個人魅力與軍事才能。他成功地將眾多異族僱傭兵收之麾下,鼓舞他們前赴後繼為自己賣命。亞歷山大還將源自古希臘的步兵戰術提升了一個臺階。他甚至讓騎兵也採用了步兵的戰法,即馬和馬之間相互緊挨,像一道牆一樣把敵人推向絕望的深淵。

文明的軟實力:歐洲古代步兵方陣的興衰

然而,亞歷山大善於打仗,卻不擅長治理。或者說,命運沒有留給他足夠的時間。隨著亞歷山大的英年早逝,他的帝國迅速土崩瓦解。昔日所向披靡的部隊如今軍心渙散,僱傭兵沒有希臘人的愛國熱情,而遠離故土的士兵們對征服新土地沒有多大興趣。事實上,亞歷山大帝國本來就是個鬆散的結合體,維繫它的根基非常脆弱,無論他本人還是手下的將領,都不曾為建立一個大帝國做好準備。這一切得等到羅馬人的崛起。

3/6 羅馬帝國的擴張

公元前六世紀,羅馬還是個小村落。這裡既沒有古希臘繁榮的工商業,也沒有東方帝國發達的農業。然而,羅馬人卻找到了一條便捷的致富之道,那就是搶劫。

在早期的王政時代,古羅馬就是一個軍事化的社會。這裡有五個軍事階層,和古希臘一樣,士兵大多是擁有私產的農民或者市民。羅馬人是個善於模仿的民族,他們從古希臘人那裡掌握了重裝步兵的武器和戰術。

文明的軟實力:歐洲古代步兵方陣的興衰

羅馬人相比古希臘人有著更強烈的擴張慾望。在征服了羅馬城的周邊地區後,他們又開始向四周進軍,從王政時代直到共和國時期的尾聲,羅馬人沒有一天不再打仗。

戰爭成了很多羅馬人發家的手段。通過戰爭,貴族們獲得了大量的土地,他們把新的土地改成莊園或出租,並招募農民為自己耕地。以這種方式,羅馬在歐洲設立了大量殖民地,使得昔日的蠻荒地區開始欣欣向榮。另外,戰爭還能使羅馬獲得大量奴隸,從而為田間勞作提供數不盡的免費勞動力。

文明的軟實力:歐洲古代步兵方陣的興衰

羅馬人作戰之勇猛較古希臘人有過之而無不及。這從他們對迦太基人的戰爭中可見一斑。雖然羅馬人在坎尼會戰中慘敗於軍事天才漢尼拔。但羅馬人憑藉強大的軍事儲備最終戰勝了對手。到了第三次布匿戰爭,羅馬人將迦太基人屠殺殆盡,傳說還在迦太基的土地上撒鹽,以使其寸草不生。

文明的軟實力:歐洲古代步兵方陣的興衰

和希臘人或馬其頓人的步兵方陣比起來,羅馬人的方陣又有了一個突破性的改進。他們淘汰了希臘人的圓盾和長矛,改用長盾和標槍。並將大方針拆解成一個個小單位,羅馬人稱之為中隊,每個中隊由兩個百人隊組成。

在戰場上,在騎兵發起第一波攻擊之後,接下來就輪到步兵出場了。他們會推進到距離敵軍大約五十米左右的地方,隨即向對方投擲標槍。士兵緊跟著射出的標槍向敵軍衝鋒,等到第一排士兵衝進敵陣,殺得難解難分之時,第二排士兵,也就是方陣中最勇猛的戰士又開始發動進攻。

為了以防萬一,這個方陣裡還有第三排士兵,他們是整支部隊最後的防線,如果前方士兵潰敗,他們就會在後方搭建起人牆,讓敗退的士兵退到後面,由他們來抵禦敵人的反擊。

和古希臘方陣相比,羅馬的步兵方陣無論攻擊性還是靈活性都有了顯著提升。它摒棄了傳統步兵方陣略顯僵化的作戰方式。使進攻變得更有彈性和層次感。

文明的軟實力:歐洲古代步兵方陣的興衰

不過,真正將羅馬步兵方陣的戰鬥力發揮到極致的,是那些百人隊中的軍團幹部,即百人長。

他們是羅馬軍隊中的靈魂,也是維持軍中團結和紀律的中堅力量。這些人以身作則,有著極強的榮譽感,甘願為軍人職業奉獻終身。他們的作用,就猶如今天大企業裡的中層幹部或者在一線活躍的高級技師,不求通過業績加官進爵,只以自己所從事的職業為榮,憑藉出眾的專業技能以及對企業的忠誠,為組織不斷做出貢獻。

4/6 羅馬軍團的基石

為什麼百人長會成為羅馬軍隊的靈魂,而不是那些更高級的將領?歸根到底還是由羅馬人的步兵戰術決定的。

通過前面的簡單介紹,我們已經瞭解到羅馬士兵是如何作戰的。這種集整體性與多樣性於一身的戰術安排,要求士兵有極強的應變能力,而百人長通常擔任著現場指揮官的角色。

步兵方陣一般要發動三次進攻,但如何掌握進攻的時間與節奏,卻得由包括百人長在內的中下級軍官控制。這可是一項技術活,沒有豐富的經驗與高超的技藝難以勝任。

文明的軟實力:歐洲古代步兵方陣的興衰

在戰鬥過程中,各個百人長既要保持方陣之間的一致性,又要巧妙地運用各種戰術打擊或欺騙敵人。他們一方面可以像傳統希臘方陣那樣成為整體,另一方面又可以拉開距離,變成一個個獨立的戰鬥單元。事實上,除了在開闊的平原地帶,羅馬步兵幾乎所向披靡。他們可以應對任何形式的進攻,必要時也可以將任何敵人趕盡殺絕。古代步兵戰術到了他們手中已經登峰造極,為羅馬帝國的鼎盛立下了不世之功。

隨著古羅馬的版圖擴張至歷史的頂點,步兵方陣的黃金時代也接近尾聲。

文明的軟實力:歐洲古代步兵方陣的興衰

由於疆域的擴大,越來越多的羅馬士兵開始遠離本土作戰。他們已經不能像古希臘人那樣用自己的錢裝備武器,而是由國家承擔起這個任務。為了保證邊境地區的長治久安,一支職業化的常備軍就此建立。

常備軍的士兵平時領政府的軍餉,住在政府建築的兵營裡。他們從政府那裡獲得武器,接受統一的管理和訓練。然而,軍隊規模的上升,也讓軍隊的組成日益龐雜。早在羅馬共和國時期,軍隊裡就已經有來自各民族的外籍士兵。羅馬人就和古代大多數文明中的人一樣,只把自己的領土當成一個地盤,他們並沒有今天的“國家”概念。

文明的軟實力:歐洲古代步兵方陣的興衰

到了奧古斯都時代,羅馬帝國基本停止了海外擴張。並不是因為羅馬人厭倦了戰爭,而是僅僅守護漫長的邊境線就已經耗費了大量的兵力。為了減輕國家的財政負擔,並防止地方將領帶兵作亂,防止凱撒時代的內戰再次出現,奧古斯都決定裁撤軍隊。他建立了一支保衛首都的禁衛隊,並正式建立職業募兵制。為了讓士兵忠於職守,奧古斯都讓士兵們退伍後有退役金可拿,這筆錢足夠他們賴以為生。

文明的軟實力:歐洲古代步兵方陣的興衰

奧古斯都大帝

奧古斯都將自己任命為大多數省的總督,這就意味著他可以直接調用地方上的軍隊。他把豐饒的土地交給了元老院的元老們,自己則保持對邊境地區的控制權。這一招既讓貴族們安心,又能讓自己牢牢地掌握軍權。除此之外,他還創立了羅馬的公務員制度,完善了國家的統治機器。就制度建設而言,奧古斯都堪稱羅馬帝國真正的奠基人。

文明的軟實力:歐洲古代步兵方陣的興衰

羅馬帝國無時無刻不處在敵人的包圍中,西有蠻族,東有波斯,以及各式各樣的內戰威脅。羅馬軍團不再衝鋒陷陣,而是同各種堡壘和要塞綁定在一起。羅馬帝國後期國內局勢極不穩定,從君士坦丁時代開始,軍團規模被再次縮小,曾作為羅馬軍隊標誌的步兵,其地位第一次被騎兵給超越。

5/6 步兵方陣的沒落
到了公元五世紀初,西部羅馬已經名存實亡。在守衛帝國的軍隊中,絕大多數士兵由蠻族擔任。他們很多時候只是帝國用於“以夷制夷”的手段。羅馬曾向這些蠻族許諾,只要加入軍隊幫他們抵禦外敵,即可獲得公民權,可想而知,這樣的軍隊不會真心替羅馬效命。他們沒有嚴格的紀律,平時也缺乏訓練,戰時只能淪為一群烏合之眾。

文明的軟實力:歐洲古代步兵方陣的興衰

而曾給羅馬帝國帶來無限榮耀的步兵方陣,也終於走向了它的終結。

進入中世紀後,隨著馬鞍的普及,騎兵開始成為各國軍隊的主力。中世紀的歐洲騎兵甚至成了眾多文學作品描繪的對象,他們在文學家筆下是英勇無畏的化身,騎士文學還孕育出所謂的“騎士精神”,代言了整個中世紀的歐洲軍事文化。

文明的軟實力:歐洲古代步兵方陣的興衰

不過,仍舊有不少人認為這只是個神話。其中就包括耶魯大學教授,《劍橋戰爭史》的作者傑弗裡·帕克。帕克教授認為,騎兵的作用被誇大了。一個無可爭議的事實是,歐洲地區並不盛產馬匹,歐洲人不可能培養出類似於北方遊牧部落那樣龐大的騎兵部隊。

另外,歐洲騎兵大多是封建主的僕從,他們通常只為主人進行短期服役,無法建立類似古羅馬軍團那樣的常備軍。另外,中世紀的不少戰爭都是以城堡為中心的圍攻戰,在這些戰爭中,騎兵的價值微乎其微。

文明的軟實力:歐洲古代步兵方陣的興衰

那麼,為何古代的步兵方陣未能在中世紀復興呢?原因可能有幾個。

首先,中世紀的歐洲四分五裂,各國沒有古羅馬帝國的雄厚財力去訓練大規模的常備軍。其次,因為戰鬥以攻堅戰和圍城戰為主,步兵方陣已經沒有太大的用武之地。第三,在和東方遊牧民族的交戰中,由於對方主要採取的是騎射的戰術,步兵礙於自身的機動性,無法近距離發動攻擊。密集的隊形反而容易成為敵人的活靶子。而隨著15世紀火器開始出現在戰場上,傳統意義上的步兵近戰格鬥將被徹底淘汰。

然而,步兵方陣作為一種文化遺產,仍舊對西方乃至後世的軍事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

6/6 步兵作為國家軟實力的體現
長期以來人們一直有個疑問,為何步兵方陣最早誕生於農耕文明或城市周圍,而不是遊牧民族的草原上。

答案似乎顯而易見,農耕文明沒有大面積的草場,城市化則使得土地供應緊張,進一步限制了發展畜牧業的可能。受到地理條件的影響,像中國、古希臘、古羅馬這樣的古文明,只能優先發展步兵。

文明的軟實力:歐洲古代步兵方陣的興衰

但這僅僅看到了文明發展騎兵的劣勢,卻未能考慮他們建立步兵的優勢。而遊牧民族之所以倚靠騎兵作戰,除了發揮自身的地理優勢以外,多少也透露著無奈。

你可能聽說過史書對遊牧民族的記載。他們弓馬嫻熟,從小就在馬背上長大。遊牧民族沒有固定的土地,正如他們也沒有固定的身份,遊牧民族的士兵打仗時是戰士,不打仗時就是牧民。

文明的軟實力:歐洲古代步兵方陣的興衰

逐水草而居的生活方式,決定了遊牧民族不可能建立自己的城市。沒有城市就沒有精細化分工,沒有精細化分工就無法積累起大量的財富。因此,遊牧民族只能靠掠奪為生。而掠奪所得又無法進一步轉化為生產。由於社會分工水平有限,國家供養不起一支軍隊,遊牧民族既無能力,也沒必要建立常規化的職業武裝。

文明的軟實力:歐洲古代步兵方陣的興衰

反觀農耕民族,則必須時刻守護自己的土地,因為土地能帶來財富,土地意味著身份地位與社會秩序。更重要的是,經濟繁榮所產生的精細化分工,使農耕民族具備了一種遊牧民族所沒有的軟實力,那就是管理複雜社會的技巧。

只有當人們懂得如何管理複雜的社會,才有能力培養出一支紀律嚴明,具有高度自覺性和協同性的軍隊。這樣的軍隊不再以掠奪為生,他們有穩定的收入來源,有體系化的作戰方式,也更願意效忠於國家。而步兵方陣,正是這種管理能力的早期產物。

文明的軟實力:歐洲古代步兵方陣的興衰

從士兵的動員、訓練、作戰、後勤到退役保障,處處離不開管理的智慧。類似古希臘古羅馬那樣大規模的步兵協同作戰,對一個缺乏管理複雜社會經驗的民族是難以實現的。步兵方陣的所向披靡,正是這種軟實力的兌現。而由此所培養出的團結、紀律和榮譽感,則塑造了日後人類軍隊的基因。時至今日,軍隊的精神面貌與管理水平,仍舊是考驗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標誌。

文明伴隨著戰爭,戰爭又重塑著文明。從軍隊到國家,決定其興衰成敗的,終究還是他們的軟實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