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完飯就腹脹不知道怎麼辦?那是你沒分清這3點,這樣改善有奇效

一個很常見的問題,吃飯吃幾口就不想吃或者吃完飯就腹脹,很多人都不知道是什麼原因造成的,藥倒是吃了不少,但是沒有絲毫的改善。

其實這就是脾胃不和的表現,其實現在有很多人都聽過脾胃不和,通俗點就是脾和胃的工作出了岔子。

常見的食慾不振、食後腹脹及胃脘痛、嘔吐等都可以稱為脾胃不和

那知道是脾胃不和了,怎麼吃了藥也沒用呢?因為脾胃不和也是分種類的。中醫講究對症下藥,症狀都沒搞清,匆忙下藥有用才怪了。

那脾胃不和是怎麼分的呢?

吃完飯就腹脹不知道怎麼辦?那是你沒分清這3點,這樣改善有奇效

脾胃不和的3種類型

脾胃不和之一——脾胃虛弱

脾胃虛弱與脾胃不和有相似症狀,但需要提醒的一點是,脾胃虛弱本身也有不同類型之分,從中醫角度來看,脾胃虛弱又有脾氣虛、脾陽虛、胃氣虛及胃陰虛之別,病人不同,在表現症狀方面也有所區別。以症狀為例,胃脹、食少及飯後脹滿可能與胃氣虛有關。

調理方法:人參健脾丸

人參健脾丸具有健脾益氣,和胃止瀉的功效,臨床中可用於脾胃虛弱所致的飲食不化、脘悶嘈雜、噁心嘔吐、腹痛便溏、不思飲食、體弱倦怠等症狀。

注意事項

服用人參健脾丸期間忌服不易消化食物,感冒及發熱病人不宜服用此藥,另外兒童、孕婦、哺乳期婦女也不太適用。

脾胃不和之二——脾胃虛寒

腹脹、脘腹痛等症狀則與脾胃虛寒有關,往往是由於飲食不規律、過多食用生冷食物及勞累過度等引起的。

調理方法:黃芪建中湯

黃芪建中湯源於《金匱要略》,配方主要有黃芪、桂枝、白芍、生薑等,重在溫養脾胃,是治療虛寒性胃痛的主方。用於氣虛裡寒,腹中拘急疼痛,喜溫慰,自汗,脈虛。

本方以黃芪、大棗、甘草補脾益氣,桂枝、生薑溫陽散寒,白芍緩急止痛,飴糖補脾緩急。

注意事項:孕婦不適用於本方。

脾胃不和之三——脾胃溼熱

與前面兩種症狀不同,胃脘疼痛、飢而不欲食等症狀則與脾胃溼熱有關。

調理方法:三仁湯

三仁湯為祛溼劑,具有宣暢氣機,清利溼熱之功效。主治溼溫初起及暑溫夾溼之溼重於熱證。頭痛惡寒,身重疼痛,肢體倦怠,面色淡黃,胸悶不飢,午後身熱,苔白不渴,脈弦細而濡。

注意事項:舌苔黃膩,熱重於溼者則不宜使用。

吃完飯就腹脹不知道怎麼辦?那是你沒分清這3點,這樣改善有奇效

對症下藥是基本原則,不少疾病的臨床症狀類似,往往只存在細微差別,調理時應注意症狀之間的細微差別,所以要首先學會區分疾病的具體症狀,再做調理。

寫在最後

脾胃可以說是人體最重要的器官,因為一個人不管怎麼樣,只要能好好吃飯,就能維持人體的正常運作,一旦脾胃不和食慾不振,那這個人不出問題都難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