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文章最好不要睡前打開

這篇文章最好不要睡前打開

最近每天的睡眠時間是凌晨 1 點後。

也知道如此身體吃不消,但是每晚總覺得不甘心。這種不甘心,是因為感覺如果一天的時間不留點給自己,就覺得很廢。

一般來說,自己的時間是從 23 點以後開始。

因為這個點後,需要跟我聯繫的人基本都睡了。自己可以沒有愧疚感地將手機調整為「勿擾模式」,然後全身心地做一些自己的事。

世界的打開一般是一首歌。也不會刻意地去找,而是打開收音機,就手動調頻。這時候有一個期待:如果剛好這首歌已經放了一半,那就多聽一首。

接下來會根據歌的情緒起伏,決定寫點什麼。

如果是《紅綠燈》(鄭融)一類,那就寫點心情和故事;而如果是《撫仙湖》(李健)一類,那就選擇理性的選題。

这篇文章最好不要睡前打开

這個動作,是與自己的性格握手言和。

在讀書階段,有一門職業生涯規劃課。老師介紹過一個「情緒幅度」的概念,大意是有的人情緒幅度很窄,而另一類人則容易發生劇烈震動。

這之後,她問我們:大家覺得哪種性格更好?

大多數人都選擇了窄的,因為這顯得更職業化,決策更理性。

我則保持了沉默。

這之後,老師點評道:其實,性格沒有優缺點,它只是一個特點。

接下來,她舉了個例子:如果是演員,那就不適合窄幅的性格,因為他們需要去調動情緒、釋放情緒。

這段話後,自己很是釋然。

剛才之所以保持沉默,是因為自己其實屬於震動型性格:開心的時候像夏天,傷心的時候像冬天。

這之後,我開始去努力適配自己的性格。

既然它容易受到影響,那就用不同的方式來激發它。比如清晨,一定會聽熱鬧的歌,自己真的也會振奮起來;又比如面對他人,一定要努力地擠出笑容,收穫還禮的微笑,自己也會真的開心。

而在寫東西的之前,也會利用歌的風格來調試狀態。

碼字的時間一般維持在 1 個小時左右,對應的數量則是一千五上下。

也不會追求一定要成品,因為打磨的工作一般放在週末。文章這種東西,在某種情緒下很容易走向極端,或者性冷淡,或者咆哮體。

——而過了幾天,重看當時的文字,會以更加理性的狀態來思考行文,此時打磨出來的文字會更加溫和。

是的,我不喜歡去迎合極端情緒,因為我知道情緒的威力,它會灼傷他人,也會讓自己不安。

文章寫完後,基本上已經到了 12 點。

這時候會先洗澡。因為一旦完成某件事後,人會因為有出品而激動。就像有颱風的水面,不適合繼續航行,不如躲到港口暫停一會。

洗澡時候會選擇一些安靜的歌,比如《極美》(孫燕姿)《我喜歡你時的內心活動》(陳綺貞)。

洗完後一般是凌晨 15 分,這時候可以開始下一站:也就是看書。

現在很習慣用 iPad 來閱讀。

因為看到好的內容,馬上就可以截圖,然後加上批註。如此一來,筆記也就生成。

这篇文章最好不要睡前打开这篇文章最好不要睡前打开

最近的閱讀書目有兩個系列。

一類是《行為設計學》系列。

它討論了人的行為特點,比如體驗設計、創意設計等。這些與工作本身、研究生專業(營銷)和公眾號運營都相關,所以看起來會很有感覺。

这篇文章最好不要睡前打开

另一類是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的《英漢對照管理叢書》。

它是之前搜《辦公室政治》時偶然間發現的,這個系列內容都不會太深,算是各種入門,比如《做個好教練》《身體語言》,更重要的是,內容都很實用。

这篇文章最好不要睡前打开

讀書時,也不會像前幾年,總是想要快速地瀏覽完,恨不得一天刷一本。

現在的心境是,只要有一兩點讓自己眼前一亮,那就會暫停,寫下一些筆記。雖然說看得慢了,但是人會更有滿足感。

畢竟,這時候的讀書,不是為了考試,不是為了功利性的要獲得什麼,更多的是想要讓自己心安。

感覺自己還在成長,而不是止步不前,放棄自己。

一般看到 1 點,鬧鐘便會響起,準備入睡。

這就是睡前兩個小時的安排。

第二天早上 7 點半起床,也睡了 6 個半小時。

有朋友聽完這個安排,感慨說有點累。

但對自己而言,累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

如果覺得自己滿足於當下,而沒有負罪感的時候,那證明自己真的已經墮落了。

晚安好夢。

这篇文章最好不要睡前打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