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一口井,一座城:探祕天山腳下的“聚寶盆”

塔里木油田沙漠石油工人中流傳著一句格言:“只有荒涼的沙漠,沒有荒涼的人生。”


一個人,一口井,一座城:探秘天山腳下的“聚寶盆”

△ 2019年10月25日,新疆塔里木盆地,西氣東輸工程主力氣源地——塔里木油田克拉2氣田。

塔里木盆地位於新疆南部,天山與崑崙山、阿爾金山之間,是我國最大的內陸盆地。盆地中心是中國最大、世界第二大的流動沙漠——塔克拉瑪干沙漠,被稱為“生命禁區、死亡之海”。

一個人,一口井,一座城:探秘天山腳下的“聚寶盆”

△ 2019年10月27日,新疆塔里木盆地,通過綿長的盤山公路才能抵達克深101-1井 。

在這片“死亡之海”的地下,卻埋藏著巨大的能量——目前已探明資源總量178億噸。因此,塔里木盆地又被譽為天山腳下的“聚寶盆”,是國內潛力最大的盆地。然而,想要在這聚寶盆裡淘出寶藏卻並不容易。

一個人,一口井,一座城:探秘天山腳下的“聚寶盆”

△ 2019年10月29日,塔克拉瑪干沙漠,油罐車從沙漠腹地裡的試採井取油後將石油運往處理站。

一個人,一口井,一座城:探秘天山腳下的“聚寶盆”

△ 2019年10月26日,新疆塔里木盆地,由於地形複雜,只有通過全地形車才能將物理勘探工人和設備送入目標區域。

近日,新京報記者前往西氣東輸源頭塔里木油田,用一週的時間記錄了採氣人找氣、鑽探、開採、集輸的過程,為大家帶來詳細報道。

- 物探 -

“尋找油氣的先頭部隊、給地質做CT的先頭部隊”

一個人,一口井,一座城:探秘天山腳下的“聚寶盆”

△ 2019年10月26日,新疆塔里木盆地,天山南麓,隊員們在山腰進行博孜北三維物探項目,深紅色工裝在山間顯得格外顯眼。

“物探全稱物理勘探,就是在地表打井,每40米打一口井,每口井周邊佈置35萬個檢波器,井底放置炸藥,利用炸藥人為製造地震,地震波傳到地下再反射上來,被檢波器收集,就可以繪製出地下地質構造,分析岩層成油條件,就像給地質做CT一樣。”東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責任公司塔里木物探處2100隊隊長王中傑說。

一個人,一口井,一座城:探秘天山腳下的“聚寶盆”

△ 2019年10月26日,新疆塔里木盆地,天山南麓,物探工人要通過繩索才能爬到山腰作業。

幹了22年物探工作的王中傑最害怕遇到刀片山,之所以叫做刀片山,因為山石看上去像刀片一樣薄,而且刀片山表面都是被風化的沙土,人踩上去一不小心就會從上面滑下來。

一個人,一口井,一座城:探秘天山腳下的“聚寶盆”

△ 2019年10月26日,塔里木盆地天山南麓,由於地勢險要,無法使用大型設備運送測量設備,物探工人們將測量設備搬運到山腰。

物探的作業條件十分艱苦,無論是任何地形任何條件,佈置的點位必須完成。根據物探形成的地質資料,分析人員分析地層的成油條件,一旦條件具備,將由鑽探隊打預探井。

一個人,一口井,一座城:探秘天山腳下的“聚寶盆”

△ 2019年10月26日,博孜北三維物探項目現場,物探工人在地表打井。

一個人,一口井,一座城:探秘天山腳下的“聚寶盆”

△ 2019年10月26日,博孜北三維物探項目現場,物探工人在地表打井。

一個人,一口井,一座城:探秘天山腳下的“聚寶盆”

△ 2019年10月26日,博孜北三維物探項目現場的工人。

- 鑽探 -

“哪裡有井哪裡就是我的家”

“如果說物探是給地質做CT,鑽探就是給地質做外科手術,通過打井分析地下是否含油氣。”塔里木油田勘探事業部庫車勘探項目部主任周健說。

一個人,一口井,一座城:探秘天山腳下的“聚寶盆”

△ 2019年10月27日,新疆塔里木油田,克深17井,鑽井工人正在下鑽桿。

一個人,一口井,一座城:探秘天山腳下的“聚寶盆”

△ 2019年10月27日,新疆塔里木油田,克深17井,工作人員操作設備將鑽桿送入地底。

一個人,一口井,一座城:探秘天山腳下的“聚寶盆”

△ 2019年10月27日,新疆塔里木油田,克深17井一高層平臺上,鑽井工人在下鑽桿。

一個人,一口井,一座城:探秘天山腳下的“聚寶盆”

△ 2019年10月25日,新疆塔里木油田,正在鑽井中的中秋101井。

和物探一樣,打預探井也是為了尋找資源。如果預探井顯示底下含有油氣藏,還要打評價井,評價油氣田的規模、產能及經濟價值,進一步探明油氣儲量。如果具備開發價值,再打開發井,並進行放噴求產。

一個人,一口井,一座城:探秘天山腳下的“聚寶盆”

△ 2019年10月27日,新疆塔里木油田,克拉2-J3井放噴。

一個人,一口井,一座城:探秘天山腳下的“聚寶盆”

△ 2019年10月26日,新疆塔里木油田,克拉2-J3井放噴。

一個人,一口井,一座城:探秘天山腳下的“聚寶盆”

△ 2019年10月27日,新疆塔里木油田,克拉2-J3井油氣勘探、開發中,為進行油、氣測試工作而人為打開井口,讓井內油氣有控制地噴出井外。

一旦開發井具備投產價值,所產天然氣將被輸送進處理站進行淨化處理。

- 塔中採氣 -

“只有荒涼的沙漠,沒有荒涼的人生”



高溫浮塵、風沙肆虐,六層樓高的沙暴說來就來,一望無際的沙漠,連挪栽的榆樹都死了,這裡是號稱“死亡之海”“生命禁區”的塔克拉瑪干沙漠的腹地——塔中。

一個人,一口井,一座城:探秘天山腳下的“聚寶盆”

△ 2019年10月28日,塔克拉瑪干沙漠公路旁,立有塔里木油田沙漠石油工人格言“只有荒涼的沙漠,沒有荒涼的人生”的標語牌。

第一次踏進塔中,大多數人都會用荒涼寂寞來形容,但塔中油氣開發部第一採油氣作業區副經理陳新偉並沒覺得,“你是來幹事情的,每天忙個不停,哪有時間覺得荒涼。”

一個人,一口井,一座城:探秘天山腳下的“聚寶盆”

△ 2019年10月29日,塔中,值守TZ26-2H集氣站的石油工人只有爬上集氣站旁的沙丘才能搜尋到手機信號。

這裡流傳的一個段子是,有一年塔中來了20個剛畢業的大學生,第二天走了19個,剩下的唯一一個是睡過頭了。陳新偉一待就是22年,是在沙漠腹地時間最久的石油人。

一個人,一口井,一座城:探秘天山腳下的“聚寶盆”

△ 2019年10月29日,塔中,沙漠公路通車後停用的沙漠運輸車輛。

“只有荒涼的沙漠,沒有荒涼的人生”,這是塔里木油田沙漠石油工人的格言。

陳新偉對這句格言的解釋是,“選擇石油、選擇天然氣,就是選擇了荒涼,你為了幹事創業,荒涼就一閃而過,你如果混日子,在城市也覺得荒涼。我站立的這個地方,幾天後上海市民就會用上我輸送的天然氣,這是一件多麼有意思的事情。”

一個人,一口井,一座城:探秘天山腳下的“聚寶盆”

△ 2019年10月29日,塔中,夜幕下正在運轉的抽油機。

- 集輸 -

“一個人,一口井,一座城”

1998年9月,克拉2氣田被勘探發現,探明天然氣地質儲量2800多億立方米,成為我國最大的整裝天然氣田,直接促成了西氣東輸工程的實施。

一個人,一口井,一座城:探秘天山腳下的“聚寶盆”

△ 2019年10月26日,新疆塔里木油田,克拉2氣田克拉2-7井全景。

克拉油氣開發部克拉處理站黨支部書記盧慶慶介紹,克拉2氣田目前有19口生產井,負責巡檢和維護的工作人員16人,單井日產天然氣110萬立方米。

以每戶家庭日用天然氣一立方米算,平均一個人、一口井的採氣量可供一座300萬城市人口的生活用氣,“少人高效,實現一個人、一口井、一座城。”

一個人,一口井,一座城:探秘天山腳下的“聚寶盆”

△ 2019年10月26日,新疆塔里木盆地,西氣東輸集輸管線鋪設施工現場。

克拉處理站把周圍氣井的天然氣收集淨化處理之後,通過西氣東輸管道,把天然氣輸送到全國各地千家萬戶。

一個人,一口井,一座城:探秘天山腳下的“聚寶盆”

△ 2019年10月26日,新疆塔里木盆地,正在鋪設中的天然氣集輸管線。

一個人,一口井,一座城:探秘天山腳下的“聚寶盆”

看完文章之後是不是對神秘的“生命禁區”和壯觀的“魔鬼城”充滿了好奇和嚮往?

拍者君為大家爭取到了一個超超超極大福利:我們將邀請1名拍者加入11月24日至30日的新京報“中石油體驗之旅”!

整!個!行!程!

完!全!免!費!

在這七天,我們將帶你體驗中石油塔里木油田天山南路物探、庫車山前鑽井、克拉處理站以及塔克拉瑪干沙漠腹地油氣作業區……

只要你是年滿18週歲的中國公民,只要你熱愛攝影並具備一定實力,就有機會獲得這個機會!

參與方式:關注拍者(ipaizhe)微信公眾號,在本推送下方留言,截至11月11日中午11點,我們將會聯繫留言區點贊數前五名提交自己的攝影作品或作品鏈接,選擇實力最強的拍者,享受這次新疆之旅。



快快行動起來吧!

-The End-

攝影:新京報記者陶冉

文字:新京報記者王瑞鋒

校對:李世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