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一個簡單的人口大普查,竟搞出了農民起義,為何?

古代一個簡單的人口大普查,竟搞出了農民起義,為何?

稅收對於維持一個國家的正常運轉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比如說明朝的滅亡,許多研究歷史的人都把原因歸咎於稅收的嚴重不足。

雖然這種論點不太全面,應該還是許多因素綜合作用導致的,如當時小冰河時期的溫度影響產量等,但從一個側面證實了稅收的重要性。

因此,古代執政者對於稅制的制定和實施都極為重視。比如東漢末年,開始推行田租戶調製,按民戶進行徵稅。到了曹魏,正式頒佈法令,實行計畝而稅,計戶而徵的賦稅制,規定每畝納黍四升,每戶納絹兩匹,綿兩斤。

到了東晉,戶調製實行不下去了。為什麼呢?東晉的世家大族控制了大量的土地山林,並且掌握著上層的話語權,按田租收吧,世家大族明顯抗拒,按戶收吧,一個大族一戶,收不了多少。於是又改為按人口收。

古代一個簡單的人口大普查,竟搞出了農民起義,為何?

世家大族聚居地

按人口收,也困難,主要是大族內收留了很多佃農,奴隸等,這些人是沒有戶籍的。按照戶籍,門閥的稅你幾乎收不到,反而苦了有戶籍的老百姓。

沒有戶籍或者戶籍不清的情況,一般分為以下三類:

第一類是籍注不實之人。通過賄賂,他們在戶籍上謊報年齡,詐稱疾病或逃亡,還有就是冒充士族,以求逃避賦役。在劉宋元嘉二十七年,規定了士族可以免除服役的義務。

第二類是根本沒有戶籍登記的。一種是依附在大族之下的佃客,部曲。另一種是流民,四處流浪之人。比如在三國時期袁紹統治下的青州,明明有十萬戶,但有戶籍者,只有區區數百。

第三類是有戶籍登記,但是家籍佃戶,奴隸和僧侶。這類人也不需要繳納賦稅,他們只需向他們的地主繳納即可。

由於士族可以規避服役,所以,在劉宋孝武帝時期,重新編制戶籍時,許多人紛紛編造自己的出身,搖身一變成了士族,造成了戶籍的嚴重混亂。

古代一個簡單的人口大普查,竟搞出了農民起義,為何?

門閥士族的悠閒生活

所以,到了蕭齊初期,齊武帝蕭賾開始了規模浩大的“檢籍”行動。對於那些冒充士族,籍注虛報的居民,稱為“卻籍”。對卻籍者的懲罰是流放戍邊。

這次全民人口普查,本意當然是好的,但是由於懲罰過重,再加上執行人員腐敗導致的冤案很多,終於導致了強烈的農民起義。

古代一個簡單的人口大普查,竟搞出了農民起義,為何?

齊武帝蕭賾

唐寓之,浙江富春人,世代以看風水和選墓地為業。在當時竟糾集400人,揭竿而起,隨後擁眾三萬人,攻克了蕭齊的八郡一縣,聲勢一度浩蕩。

實際上,唐寓之領導的不是通俗意義上的農民起義。上面我們提到的卻籍者,大都是庶族地主,這些人擁有一定財富,只有這些人才可以通過賄賂,達到篡改戶籍,冒充士族的目的。

因此,這個起義也就是庶族地主與皇權之間的對抗而已。

古代一個簡單的人口大普查,竟搞出了農民起義,為何?

唐寓之

所以,這個起義沒過多久就偃旗息鼓了。但蕭賾也無奈取消了檢籍制度,將戶籍恢復原狀,流放者得以返回故地。

稅制可以關係到一個國家的生死存亡。稅制以及稅制推行的良好與否,更是非常重要。不可不察也!

古代一個簡單的人口大普查,竟搞出了農民起義,為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