鰱鱅是怎樣生活的?

Visual_Infatuation


鰱是白鰱,也叫跳鰱,水鰱。

顏色是白色,受驚喜歡跳躍。多在圍捕和打雷時會跳上岸。

鱅是鱅魚,也叫雄魚,大頭魚,花鰱等

頭大,顏色碎點帶黑。

兩種魚習性相近,為水中上層魚。以浮游藻類,有機碎屑為主,也吃浮游動物。能有效的淨化水質,一般在肥水塘生長訊速,個體可達三四十斤。

廣州順德有種頭大,身短的變異鰱鱅,稱為“縮骨魚”。人稱“頭大如鬥,身細似針”味道非常鮮美,身體很難看。第一次看好像這魚小時被電打過產生變異一樣。

釣鰱鱅分為手竿和海竿

臺釣手竿鰱鱅,餌料首重霧化,抽窩時要求餌料入水即化,浮漂到位揚竿,靠打頻率將魚誘進窩。次重味型,鰱鱅喜酸臭偏甜味餌料,可以自制,也可用商品餌。

鰱鱅吃餌全靠吸食,要求子線非常柔軟。又因魚在遊動中吃食,容易發力,子線要偏大,大的尼龍線不柔軟。用大力馬作子線效果不錯。兩鉤距離可放大到一拳頭寬。可以上下鉤同時掛鉤,也可以上鉤掛餌,下鉤空鉤。

我的絕招是,上鉤偏大掛餌,下鉤偏小空鉤。

海竿釣鰱鱅,用的是花藍。四周全是鉤,霧化和味型要求一樣。只是海竿一次裝餌料多,鉤時間更久更遠而已。







寒江魚餌


鰱鱅,兩字兩種魚。一種是白鰱,老家通俗叫法鰱子。一種學名鱅魚,多地通俗叫法為胖頭。 分佈面積廣我國全國各地都有這種鰱鱅的身影。

活動範圍中上層,多出沒於水庫,河流。主要攝食水裡的浮游微生物,喜群居,多成群結隊出沒,夏秋兩季較為活躍。

它們的攝食方式是用鰓過濾食物,喜食浮游生物,但鰱魚喜食浮游植物,鱅魚喜食浮游動物。它們生長較快,最大個體可達40千克以上。從它們的食性來講,鰱魚喜酸味,而鱅魚尤喜酸臭味,鰱、鱅魚均不耐低氧,一旦水中溶氧減少,它們會首先浮頭。鰱魚和鱅魚的主要食物是水中的浮游植物,如各種藻類、浮萍。 小昆蟲類有時也吃,如蜻蜓幼蟲、水蚊蟲等水面小蟲。


野釣周小二


鰱鱅是人工繁殖,人工養殖的一種淡水魚,如果沒有養殖的地方有此魚就是跑掉的,它喜歡高溫時浮到水面曬太陽,早晚在水的中上層遊耍和尋食物,有時間也會去底層尋食,鰱鱅是不吃顆粒或大食物的,它喜歡吃腐爛,酸臭霧化的食物,它比較傻,好釣


可樂土豆


鰱鱅有何習性特點?白鰱和花鰱統稱為“鰱鱅”,白鰱(又叫跳鰱、鰱子),鱅魚(又叫花鰱、胖頭、大頭),白鰱和花鰱雖然都是鰱魚,但其生理習性特點既有共性也存在個體差異。鰱鱅屬於慮食性魚類,喜歡集群活動在深水區水體的中上層,具有河湖洄游習性,平時多生活在江湖、水庫等較大的自然水域中,適宜水溫18-30度,冬季潛入深水蟄伏越冬。這是它們的共性。區別是:白鰱性情較急躁,極易受驚跳躍,而花鰱性情較溫和,行動遲緩。在食性上雖然都屬於濾食性,白鰱以水體中的植物藻為主要食物,花鰱以水體中的浮游動物,如輪蟲、枝角、橈足類為主要食物,兼食多種浮游生物藻類。白鰱和花鰱對素食氣味的喜愛雖然接近但也有區別,很多釣友都知道鰱鱅喜酸臭餌,但更詳細的說,白鰱更喜歡酸、甜、臭的混合氣味,花鰱則更喜歡腥、香、臭的混合氣味。喜臭是它們的共性.而白鰱喜酸甜,花鰱喜腥香則是它們的區別所在。


15686169413


鰱鱅,俗稱鰱魚一般屬於中上層習性的魚類,在天氣比較暖和的春天,夏天,秋天在上面3米範圍。冬天則會進入深水區域。

鰱魚是一種比較挑食的魚種。魚苗時吃浮游生物,後來隨著增大會吃豆渣,葷腥類食物。

這種魚類比較喜歡高溫,在20度到30度食慾最旺盛,天氣轉冷後不容易垂釣。膽子比較小,一般受到驚擾就容易逃跑。生長速度比較快,而且產量也比較高。一般情況下在3千克左右,但是在一些自然河流中可以達到幾十公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