炸裂性消息,變革背後的疼痛與成長

週五宣告了一系列改變,和證券市場的再融資以及全面性變革相關。

現在已經過去一天了,我想把所看到的各方解讀,以及自己的思考結論彙總說一說,因為這次改變對資本市場影響巨大。至於是好是壞,還是看過後再做定論吧。

先說具體的改變,主要有三方面。

首先,在創業板和中小板方面,放鬆甚至是鼓勵了再融資。

主要的改變有五個。

一是解除了創業板上市公司再融資連續兩年盈利的限制;二是放鬆了創業板再融資的資產負債率要求;三是放寬了對創業板融資用途的規定;四是非公開增發價的限制,從定價基準日的9折改為了8折;五是非公開增發的解禁時間從36個月、12個月,改為了18個月、6個月。

專業詞彙有點多,咱們可以這樣理解。

把公司理解為廠,股票理解為產品。股市就是零售市場,非公開增發算是批發市場。

以前廠子生產的產品質量比較好,質檢部門才讓廠子的產品上市,現在就是產品不那麼好,也可以生產銷售了。

以前批發市場拿貨是零售市場的9折,現在改成了8折,批發商的利潤空間增大了。同時,以前規定批發商進貨後1-3年才能拿出來零售,現在批發商進貨半年到一年半就可以出售了。大致是這麼個意思。

總之一句話,質量監管放鬆了,批發商的利潤增厚了且經營環境寬鬆了

按照一般市場規律,發生這種情況只會有一個結果,就是市場上商品質量的良莠不齊現象會加劇,同時不夠精明的客戶會變少。傻子總有被坑完的那一天,許多投資者是壓根教育不了的。

咱們再把這個邏輯套回股市,就是股市的分化會繼續,強者會強,弱者依然會弱,韭菜被收割會更快

畢竟,不會因為監管放鬆工廠產品質量就提高了,因為監管嚴時,尚且沒法提高質量。批發商在利潤空間加大、經營環境改善後,也不會讓工廠產品質量變好,更何況現在批發商週轉還更快了,砸手裡的可能性更低了。

但一家廠子賴以生存的根基,不過就是產品質量而已。一分錢一分貨,產品售價最終還得仰仗質量。套用於股市,就是股價短期是投票器,長期是稱重機。

最關鍵的一點看法——放鬆融資和鼓勵批發,只能刺激產品端的中上游,如果產品本身不行,最終工廠還是活不下去的。瞎炒作,終有盡頭。

這一系列的改變,我想和普寧現象有關。從某種程度上看,是一種帶著陣痛的成長。畢竟,所有彎路都是曲折的前行

中國的資本市場,真難。

其次,滬深300期權出世。

增加了大資金對沖市場風險的手段,這是一個好事,對龍頭股尤其如此,不多展開了。

最後,是科創板的註冊制推進,以及新三板的分層和改革,這個還是不多說了。

總的來講,再融資放鬆短期內對市場是會形成抽血效應的。科創板和新三板的改革更多隻會是從股市的高端市場產生影響,並且逐步從高端向中段,再影響低端,這種影響是循序漸進的。

短期內,這些改變似乎對A股的積極作用不大,更大的影響恐怕是在遠期才能體現。

咱們跳出利好利空的舊框框,近年來這麼多的變革出臺,最直觀的感受是——國家對股市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

都是在摸索前進,A股其實也還年輕。

窮則思變,變則通。我想,儘管市場近來面對的利好不算多,但是3000點以下的大盤,真的已經夠窮了。不知道未來會如何演進,短期可能會陷入困境,但一直對市場充滿信心

2/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