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生土長的武漢伢不會說武漢話!武漢關小學開起了武漢話課

“岔巴子”“巧板眼”

“耍拉”“鬧眼子”

“板沙”“灶媽子”

……

那些張嘴就來的武漢話

對於許多老武漢來說倍感親切

可對於許多小朋友們卻成了難題


這不,為了避免武漢話“失傳”

江漢區武漢關小學的一位語文老師

還開起了武漢話課

每週一下午

學生們都要上兩個小時的培訓課


“武漢伢不會說武漢話,這怎麼行?”

語文老師開起了武漢話課

這位語文老師叫萬琦,她開武漢話課的想法,源於學校的漢劇社團。2016年,學校成立漢劇社團,請來漢劇院的專業老師給孩子們上課。漢劇老師們把唱詞打印下來,一句一句教學生們用武漢話念,教了半個月,孩子們才練熟了一小段唱詞。武漢話,成了孩子們唱好漢劇的第一道難關。

土生土長的武漢伢不會說武漢話!武漢關小學開起了武漢話課


萬琦從小生活在漢口民生路一帶,是個普通話標準武漢話更地道的“武漢土著”。看著孩子們說武漢話的彆扭樣,她犯了愁:“武漢伢不會說武漢話,這怎麼行?”她和同事們一合計,在學校開起了武漢話課,專門教孩子們說武漢話。


土生土長的武漢伢不會說武漢話!武漢關小學開起了武漢話課


方言歌、童謠、順口溜……

武漢話課上花樣還真不少

武漢話課上,孩子們學唱陸鳴的方言歌《漢口老街》、模擬武漢話地鐵報站、用武漢話給動畫片配音,還背了不少武漢話童謠。“天上烏烏神,地上甩麻繩”“張打鐵、李打鐵,打把剪刀送姐姐”……現在,只要開個頭,孩子們就能搖頭晃腦一口氣說出十幾首武漢童謠。

土生土長的武漢伢不會說武漢話!武漢關小學開起了武漢話課

要上好武漢話課,還需要有孩子們喜歡看的教材。萬琦和同事們一起編了一套《武漢話萌版教材》,用“萌萌噠”的卡通人物把武漢話的特色詞彙做了個“名詞解釋”。翻看教材,孩子們知道“負了極”就是忍無可忍的時候,“賊”就是聰明,“灶媽子”是蟑螂。

土生土長的武漢伢不會說武漢話!武漢關小學開起了武漢話課


在萬琦的邀請下,2018年,武漢音樂人馮翔揹著吉他和音箱,走進江漢區武漢關小學,為該校30多名小學生上了一堂“漢味十足”的音樂創作課。馮翔和孩子們念童謠、唱民謠。在他的指導下,小學生們現場嘗試創作了一首歌,充滿了童趣和純真,讓馮翔讚不絕口。

去年11月,她還帶著孩子們一起改編了一個武漢話版的《學生安全順口溜》,讓孩子們用武漢話的韻律把交通安全、飲食衛生安全等牢記在心。

土生土長的武漢伢不會說武漢話!武漢關小學開起了武漢話課

我是武漢人,會說武漢話讓我驕傲”,該校女生杜玄靈說,這兩年,她的武漢話水平“突飛猛進”,她也從武漢話中體會到了很多武漢人風趣、豪爽的精神。

這樣的武漢話課

你喜歡嗎?

快來評論區聊聊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