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理財過程中容易出現的誤區有哪些?

年休365天


投資過程中首先要規避風險,哪些是合規的,哪些是不合規的要進行辨認

合規理財有以下選擇:

1,貨幣基金投資,此投資保本但投資收益小

2,銀行定期,活期存款投資,收益較少但保本

3,基金投資,有風險根據基金的投資類型選擇

4,股票投資,中風風險,不建議盲目投資需系統學習

5,期貨投資,期貨屬於高風險投資品種,不建議新投資者介入


股道飛馳


我是一名資深的金融從業人員了,這麼多年也接觸過各種類型的投資者。在互聯網金融開放的今天,不管是銀行、證券還是保險公司都有各種各樣的理財,如果不加以區分,則很容易進入誤區,甚至產生虧損。

其實我在接觸客戶的過程中,能夠感覺到現在大家理財的意識都很強,都知道把錢存在銀行利息太低了,很可能跑不贏通貨膨脹,所以越來越多人有理財需求,也開始嘗試各種理財方式。

但是,我們很多人對於理財的知識並不瞭解,存在很多誤區,這就導致他們在理財的過程中容易走彎路、走錯路,甚至是上當受騙,血本無歸。

所以,今天我想和大家聊聊個人理財常見的五個誤區,大家不妨自查一下,看看自己有沒有犯同樣的錯誤。

第一,誤以為理財就能賺大錢,妄想一夜暴富。

很多人認為投資理財就是為了賺大錢,甚至抱著“賭一把就本金翻番”、“搏一搏遊艇會所”的心態來選擇投資產品,根本不做理性分析,無視產品的基本信息和投資風險,滿心滿眼都只看到高收益,結果反而被一些表面高額回報的理財產品所誘惑,甚至掉入金融騙局,導致本金虧損。

其實,我們理財的目的並不是為了一夜暴富,而是為了讓個人和家庭財富保值,或者說穩步增值,以抵禦通貨膨脹和生活中不可預測的各種風險,為自己和家人創造更好的生活條件。

而且金融市場錯綜複雜,沒有誰能保證投資一定可以獲得高收益,哪怕是股神巴菲特,平均年化收益率也只有20%左右,我們作為普通投資者,更不該為自己設定過高的預期收益目標,不要盲目追求高收益而忽略了投資風險。

第二,對投資風險認知不夠,無法理性的判斷風險。

我們都知道投資收益與風險是成正比的,但風險與收益並不完全對等,低收益的產品,也可能是高風險,而高風險的產品,也不一定就能帶來高收益。

但是很多人,在選擇理財產品時,都容易犯這樣的錯誤,誤以為低收益的理財產品就沒什麼風險,誤以為高風險的產品一定可以帶來高收益,這些都是錯誤的認知,很可能會導致投資踩雷。

此外,還有很多人對風險過於敏感,認為投資理財風險太高,甚至是談風險色變,擔心自己一理財就會虧錢,這種想法也是過於極端的。

關於投資風險,正確的做法是對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進行評估,再根據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選擇符合自身需求的投資理財產品。

而對於投資產品的風險,我們需要根據產品的底層資產、投資標的和賺錢邏輯等等,來判斷風險來自哪裡,有多大風險,理性判斷後再進行風險控制。

第三,理財產品過於單一或者分散,不懂得資產配置。

我們很多人都聽過一句話“不要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避免全軍覆沒,所以要分散投資。但是很多人在實際操作中,都犯了錯誤,可能出現“把雞蛋放進了不同的籃子,但把籃子掛在同一棵樹上”這樣的錯誤,也可能出現投資過於分散、矯枉過正的情況。

這兩種理財方式,都存在弊端。理財產品過於單一會導致投資過於集中,無法抵禦風險;理財產品過於分散又會導致我們的資金過於分散,打理起來需要耗費過多的時間精力。

所以,正確的分散投資方法是,選擇3-5種理財產品,再根據自己的資金量、理財目標和可投資時間等等,對資金進行分配,打造自己的投資理財組合,以實現短中長期穩定的理財收益。

第四,理財不能堅持,沒有長期規劃。

理財是一件長期的事情,我們在制定理財規劃時,也應按照短中長期分別制定理財目標,選擇不同的投資週期理財產品。短期的盈虧不一定重要,更重要的是我們中長期的目標是否能夠實現,能否在理財實踐的過程中找到適合自己的理財方式和最佳組合。

比如有些人做了基金定投,投了一段時間,發現市場處於下行區間,基金賬戶一直在虧損狀態,就覺得虧錢很難受,趕緊終止了定投,把基金全部贖回了,而且再也不敢投資基金了。

卻沒想到,如果他能堅持定投一兩年,等市場回暖上漲時,他在市場低谷時期定投的基金份額越多,就可以獲得越多的收益。

第五,自己不學習理財,只盲目聽從朋友或專家的意見投資。

很多人不懂理財,也不主動去學習理財知識,而是盲目聽從朋友的消息或者專家們的意見,說XX產品很好會賺錢,根本沒有了解過這款理財產品,也不知道是否適合自己,就跟風買入,結果大概率是虧錢的。

為什麼呢?一方面適合別人的理財產品,未必適合你,另一方面別人只告訴你這款產品可以賺錢,卻沒告訴你什麼時候買入賣出,而你自己也不會判斷,僅靠聽消息去操作,什麼都晚人一步,又怎麼可能會賺錢呢?大概率都只會變成接盤俠而已。

正確的做法是,先學習,再投資。只有自己懂得理財知識,並在實操中反覆操練以後,才能真正培養正確的金融思維,養成良好的理財習慣,實現投資理財的穩定收益,讓資產穩步增值。



嘴子莽說財經


理財市場有很多商機,好的理財方式能讓人的財富不斷變多,但是理財是有風險的,理財過程中有哪些誤區呢?

1、沒有理財的觀念

很多人覺得生活都這麼緊緊巴巴的,哪有錢理財啊?等有錢了再說吧。這就是首當其衝的理財誤區,理財就是從現在開始,開源節流,減少不必要的開支。任何時候,都可以理財。

2、為了理財而理財

理財的目的就是賺取財富改善生活。有的人每天都在琢磨怎麼理財,總想找到一個沒有風險,還能一年翻幾倍的理財產品,在眾多理財產品中猶猶豫豫,既浪費了時間,又錯過了賺錢機會。有合適的產品,該出手就出手。

3、只看收益率,不注重本金安全性

很多人理財時只關注收益率,但收益越高,往往風險也就越大,不要抱有僥倖心理,一定要加強理財的風險意識。頻頻暴雷的,收益超過15%的P2P理財正驗了這句話:“你盯著別人的利息,別人盯著你的本金。”理財一定要注意本金的安全性。

4、投資過於分散(集中)

“不能把所有雞蛋都放在同一個籃子裡。”這是投資者經常說的一句話。有的人理財資金特別分散,每個方面都投一點,但因為本金少,整體收益算下來並不高。理財需要根據收益期待和風險承受能力,選擇適合自己的投資比例,進行投資。

5、盲目自大,跟風

理財需要有自己的見解。很多理財產品是需要專業知識的,比如股票,基金,債券等等。有些人一點金融知識都沒有,盲目的相信自己,直接投入股市,結果可想而知。有些人盲目跟風,不按自己的實際情況和心理預期去挑選產品,別人買什麼,他也買什麼,結果買到不合適自己的理財產品。

6、指望一夜暴富,不看長遠收益。

理財作為資產增值的一種手段,是一個長期的,循序漸進的過程。先從簡單的、安全的理財產品入手,不斷提高自己的技能,爭取獲得更多收入,關注長期收益,用複利去賺錢,感受時間的魅力,這才是財富積累基本的途徑。


靜享財富


在日常的投資理財過程中,有些投資者容易有一些誤區,在這裡舉幾個常見的例子。

有合同就是正規產品?

如果是正規的理財產品,都有相應的監管部門,如果你有疑問可以打電話到當地銀監局、證監局、保監局詢問或投訴,但現在很多民間的理財公司推出的打著理財旗號的產品,我想並不能用理財產品來講,你仔細看,它所能提供的應該是投資協議或者合同,除了在這個公司之外任何地方都無法公開查詢到,所以我認為無所謂真偽,這類的產品往往缺少監管,說在工商局註冊也只能說明它是依法成立的公司,並不能監管有什麼樣的協議或者合同,說在銀行存管只能說明它的資金通過銀行交易(現在還有幾個不通過銀行交易而直接走現金的呢?),所以出了事索賠也很麻煩,有媒體報道過很多類似的案例,投資前一定要注意風險,不要被高利率所矇蔽雙眼。

所以,有合同或協議也未必是正規理財產品,可能只是一個投資協議,並沒有多少保障。

那如何分辨正規產品?

果是銀行理財產品,那麼看其理財產品說明書中,會公示以大寫字母C開頭的14位產品登記編碼,如C2018123456789,登陸中國理財網的搜索框內輸入產品登記編碼查詢,一定能能查到對應的產品,與銀行給你的產品說明書作對比,重點看起息日、到期日、收益率、產品類型(保本還是非保本)等信息核對;如果查不到,那肯定不是銀行自己研發的理財產品,有可能是代銷產品如基金、保險、信託等等,這時候你就要多長心眼別被忽悠了,基金產品在各財經網站基本都能查到,保險和信託你可能得到官網或者打電話到發行機構核實一下了。

理財產品沒有風險?

現在你去銀行購買理財產品,可能會聽到銀行工作人員說,我們銀行的理財產品從來沒出現過問題,那麼沒出現過問題,是不是就沒有風險呢?

1.理財產品的分類

理財產品有兩大類,一類是保證收益型也就是老百姓所說的保本理財,它的本金和收益都是固定的有保證的,另一類是非保證收益理財產品,非保證收益型又可以分為保本浮動收益理財產品(保本不保息)和非保本浮動收益理財(不保本也不保息),市面上比較常見的是保本理財和非保本浮動收益理財,大部分結構性存款產品是保本浮動收益型.

如果有銀行工作人員介紹非保本浮動型理財產品是保本保息的,那麼就涉嫌誤導銷售,正規的話術大致是類似這樣:從歷史上看我們行的理財產品過去幾年都是如約兌付,未出現過兌付風險,也未出現過收益未達到預期的情況,但是過往業績不代表未來,不能承諾未來不出現風險,您應充分認知理財產品的風險,謹慎投資。

2.過去代表未來?

簡單的說,就是過去不代表未來,過去未出現過風險,說明風險較低,出現風險的概率較小,但是不能因此就說未來不會出現風險,所以不能當做保本保息宣傳。

避開理財誤區,才能儘早實現財務自由。


鑫財經


投資理財過程中出現的最大誤區是對自己的誤會!很多人都自覺牛叉,以為自己能征服市場。旁人看就像是石頭和雞蛋的問題,但是他自己本人毫無察覺。我們投資需要自信,但是不需要自負!自負的人最後會成為一個賭徒,沒有幾個賭徒是完美收場的。所以做投資一定要謙卑,一定要打開我們的視野,多學習別人的經驗,多積累自己的經驗。勝不驕,敗不餒。不斷的積極向上,投資的路會越走越寬,越走越平坦!

希望我的回答能給你帶來幫助,謝謝!


青春無期369



誤區一:省錢第一

談到理財,不少人會侷限的理解為是省錢。因為沒有理財經驗和知識,很容易出現這種偏執的觀念。而這種錯誤的觀念會導致自己盲目的節省,因為他們的腦子裡只有省字,盲目節省會降低生活質量,不利於個人理財規劃。因為理財是保障正常生活水平的同時,實現財富保值增值。


誤區二:懼怕風險

家庭理財中,常犯的錯誤就是過於膽小怕事。因為懼怕投資中存在的風險,而不敢嘗試。認為投資獲益都是不“靠譜”的,都存在極大的風險,只有工資收入才是最穩定的收入,這種想法明顯是過於偏激了。投資雖然有風險,但是投資的風險也是有高有低的,並不是所有的投資都是股票那樣風險極高的,市場上也有很多像穩利精選基金這樣收益穩定的理財產品。


誤區三:默守陳規

在家庭理財中,常會遇到這樣的現象,有些人在理財方面總是套用他們的理財建議,自己卻不去研究更不懂得變通,一副默守陳規的樣子。殊不知,這樣的做法會給家庭帶來更多的風險和財產損失。因為別人的理財方法不一定適合自己,想要更好的理財規劃,要結合家庭實際情況,選擇最合適自己的理財策略才行。


誤區四:急於求成

在家庭理財中,往往有一些人急於求成,一夜暴富的心理使得自己忽略了風險。特別是看到別人因為某些投資賺錢,就跟著投資那行,這樣的行為被稱為盲目投資、沒有自己的方向。其實這樣的行為很容易給自己家庭加大風險的可能性。


最後一點,對投資理財的瞭解不夠多,在選擇交易平臺時,沒有注意,從而掉入黑平臺的陷阱裡。對此,一定要多多注意,謹慎選擇一些規範的平臺,例如巨匯ggfx。


去個錘子去


最大誤區,就是

1.只看收益率,忽視本金安全。

2.只看收益率,忽視資金流動性。

3.只看短期收益,不看長期收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