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一生獻給延安人民 ——專訪“全國勞模”、延大附院老專家孫聯珍

把一生獻給延安人民 ——專訪“全國勞模”、延大附院老專家孫聯珍

因為心中有愛,所以為醫五十餘載初心不變,她說:身為醫者,就要愛護患者,要一視同仁。她一次次為患者打開希望之門,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一個醫生的大愛仁心。她就是“全國勞模”“全國三八紅旗手”獲得者、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延大附院專家——孫聯珍。
  孫聯珍1955年從西北醫學院畢業。她和愛人響應國家號召:“無條件服從組織分配,到最艱苦的地方去,到群眾最需要的地方去”,背起行囊,來到了延長縣醫院。第二年被調到延安地區醫院(延大附院的前身)工作,這一干就是一輩子。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延安的醫療條件非常差,大夫經常要出診。有時候老鄉從幾十里路上趕著毛驢半夜三更來叫她,孫聯珍不管三七二十一,揹著藥箱就走,趕到老鄉家裡搶救病人。病人得救了,老鄉們萬分感激,拿著家裡的土特產要來感謝她時,她堅決不要。“經常是一個非要給,一個就是不收,就像‘打架’似的。”孫聯珍說。
  那時的延安,像孫聯珍這樣科班出身的大夫並不多,她很快成了醫院婦產科的主力。當時的延安地區醫院,婦產科有14個人,住院床位經常全滿,到最後忙到連科室的護工都會接生。有時候床位不夠,辦公室桌子一拼就開始接生,只為能順利接產一個嬰兒。“我們沒有白天和黑夜,甚至沒有星期天、節假日,經常不能按時下班。在鄉下給農民治病中,他們總是把最寬敞的窯洞讓給我住,最乾淨的鋪蓋讓給我蓋,自己捨不得吃的好飯讓給我吃。”有一次去延長出診,產婦大出血,遇到一個熱心老鄉,擼起袖子就上來獻血,一檢查血型匹配,當時就抽了400cc血。“遇到這樣的老鄉,你覺得為他們付出生命都值得!”孫聯珍曾兩次在出診途中翻車,使頭部兩處受傷。一些同志勸她再不要晚上出診了,孫聯珍說:“只要病人得救,自己受點小傷,沒有什麼。”1982年2月8日,從安塞轉來一位叫吳章玲的急診產婦,大人小孩生命垂危,科室立即進行手術搶救,從上午八時直到下午二時。手術剛結束,還未來得及吃一口飯,內科又有一位二十多歲的女患者張某昏迷不醒,要求婦產科去會診處理。經查是產前子癇,病人正處於危急狀態。她又投入了緊張的搶救工作,直到下午五時,病人才轉危為安。幾十年來,像這樣連軸轉工作已經成了家常便飯。


  作為一名人民醫生,必須要有過硬的醫療技術。為了當好一名醫生,孫聯珍始終沒有放鬆學習。平時,她儘量擠出時間鑽研國內外婦科書籍和資料,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技術水平。對於婦科手術,她總是認真檢查診斷,周密考慮方案,絲毫不馬虎。不光她自己如此,同時要求全科所有同志,都要認真鑽研業務,務必提高技術水平。特別對各種手術,要求十分嚴格。她經常對同志們講:“要對病人負責,一刀一剪都關係著病人的生命,一定要仔細,一定要認真,一定要嚴格,絕對不能有半點馬虎,不能出絲毫差錯。”凡是難度較大的手術,她都儘量爭取親自做或親臨指導做,全科把每做一例手術都當作一次緊張的考試,細心周密,一絲不苟。從上世紀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的十多年裡,婦產科所做的幾萬例婦科手術,從未發生過一例事故。
  五十多年裡,孫聯珍迎接了無數個小生命的誕生,她的事蹟在延安幾乎家喻戶曉。然而她最對不住的就是自己的孩子。經常早晨上班的時候孩子還沒醒,回家的時候孩子已經睡著了。有一次,她不滿八歲的兒子發高燒到三十九度五,恰在這時,醫院赴志丹醫療隊電話告知有一名婦科垂危病人要去處理,她撇下兒子立即前往。
  為了產婦的平安,她起早貪黑,一心撲在事業上,以病房為家,和藹待人。為了搶救危重病人,她耐心細緻做好每一項工作,力爭把工作做到盡善盡美,不留遺憾。為了延安市婦產科的發展,她放棄大量休息時間,無私地把自己的經驗傳授給年輕同志,推動延大附院婦產科事業不斷髮展,培養出了像楊明、李紅梅等婦產科新一代學術領軍人。

  退休之後,本該安享晚年的孫聯珍又被返聘到工作崗位上,80多歲高齡的她還堅持坐診。因為醫術好,為人和善,前來找她看病的患者非常多,門診經常擠滿了人,可是每次坐診,她都是像幾十年來一樣,耐心看完所有的病人才去吃飯。
  為了婦女兒童的健康,孫聯珍把一輩子都奉獻給延安醫療衛生事業,她也獲得無數的讚譽和榮譽。1979年、1983年、1989年三次被授予“全國三八紅旗手”稱號;1983年、1986年、1989年三次榮獲“全國衛生先進工作者”稱號;1982年被授予“陝西省勞動模範”稱號;1989年被授予“陝西省優秀共產黨員”“全國勞模”稱號;1992年10月起,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如果有來生,我還願意做一名醫生,我還願意做一名婦產科的醫生,繼續為延安人民服務。”前不久,孫聯珍獲得了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聯合授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紀念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