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榕江縣侗族蘆笙舞簡介

蘆笙,是榕江縣“七十二寨 ”侗族的最主要的樂器之 一。一隊蘆笙的支數沒有固定,一般都是二十至三十支。它由一至四號蘆笙和莽筒組成。一號 (大號)蘆笙兩支,二號八支,三號八至十二支,四號兩支,莽筒(也稱悶筒)一支。蘆笙舞由吹奏和舞蹈兩種組成,吹奏舞就是男人吹奏時的動作和步伐;踩舞就是女的在外圈踩堂時的動作和腳步。吹奏者人場,先圍成一圈或半圈,面朝前,雙於拿蘆笙,口含蘆笙,屏氣而立。當昕到領頭的用小蘆笙吹完“陸陸利笛”的《引奏曲》時,大家就一同齊奏。吹奏者吹完了一首或兩三首曲子時,踩堂的姑娘逐漸來到旁邊,準備人場踩堂起舞。這時,拿小蘆笙者借大家吹奏的停頓,奏起《邀踩曲》:“罵 勒 一一一一 罵 勒 一一一一”(侗語,即來哩,來哩),姑娘們昕話後,在長者的牽引下,步入蘆笙堂,開始踩舞起來。踩蘆笙,是榕江縣“七十二寨”侗族的一項重要的娛樂活動,只能在冬季或春初農閒期間舉行。其規模有大有小,規模小的只有一隊男的吹,幾個姑娘踩堂(即跳蘆笙舞);規模大的有四、五 隊,甚至十多個隊,人數達二、三百人吹,一、兩百人踩堂(不論老少均可)。小規模在各村各寨舉行,不論白天和夜晚都可吹奏及踩堂。大規模是多村寨聯合舉行只能在白天進行,一般為五至七天,場地是特定的。大規模蘆笙舞叫做蘆笙落堂,因場地都是在壩子中間,亦稱蘆笙落壩。大規模地踩蘆笙時,每天入場或散場都要放三響鐵炮,最高潮時,觀眾達萬人,一般每天都有五、六千人觀眾。每天下午都要給吹蘆笙的人散發一兩支絲線,作為紀念品。購買這些紀念品和其它方面的經費開支由聯辦村寨募捐,有些人為了表示對這一活動的支持,以及顯示自己富有,博得好名譽,也常自費購買絲線、各色花邊、毛巾等紀念品來贈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