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為重型戰鬥機,為何"俄羅斯勇士"飛行表演隊開始換裝蘇-35S?

"俄羅斯勇士"飛行表演隊是隸屬於俄羅斯空軍的一支特技飛行表演隊,是世界上唯一一支使用重型戰鬥機來進行特技飛行表演的表演隊。

同為重型戰鬥機,為何

而在今年3月該飛行表演隊隊長在接受俄塔斯社採訪時就表示,"俄羅斯勇士"飛行表演隊將會逐步換裝蘇-35S戰鬥機。在苦苦等待8個月後,該隊終於有望在本月接收首架蘇-35S戰鬥機。

同為重型戰鬥機,為何

"俄羅斯勇士"飛行表演隊在世界範圍內享有盛名,其不僅是世界頂尖水平的飛行表演隊(與"八一"飛行表演隊,"雨燕"表演隊,"藍色衝擊波"表演隊等齊名),還是多項世界紀錄的保有者。與其他各國都以輕型戰鬥機當作表演機的飛行表演隊相比,由於其運營重型戰鬥機表演的緣故,在飛行表演時具有很強的視覺震撼性,深受廣大航空迷們的喜愛。

同為重型戰鬥機,為何

"俄羅斯勇士"從1991年4月5日成立,便一直駐紮在莫斯科以西60公里的庫比卡空軍基地。這裡的地勤人員和飛行員是全俄最早掌握新型戰鬥機的人之一。目前,庫賓卡空軍基地是俄羅斯最好的特技飛行學校。

同為重型戰鬥機,為何

在接收蘇-35S後,"俄羅斯勇士"目前還將繼續運營已有的8架蘇-30SM戰鬥機,也就是說在未全面換裝蘇-35S之前,將會同時運營蘇-30SM和蘇-35S戰鬥機。蘇-35S和蘇-30SM相比,在氣動設計方面,有著更大的機翼,引擎,機鼻,以及更大的方型尾翼,使得可以在飛行表演時視覺更加震撼。不過也正是由於此,蘇-35S擁有比蘇-30SM更好的氣動性能,在低空速等方面的表演,可以比蘇-30SM更加優秀。

同為重型戰鬥機,為何

而細心的朋友們也可能發現,"俄羅斯勇士"飛行表演隊所裝備的飛機全部都是俄羅斯在準備對外銷售的戰機類型(出售版是蘇-35SK,但二者實際上並無太大差別,原版的蘇-35只是試驗機,並未量產,而大規模裝備的全部都是蘇-35S或者SK型)。因此我們大致可以這樣認為,"俄羅斯勇士"表演隊此次換裝蘇-35S,意在為蘇霍伊的公司的蘇-35系列戰鬥機的出售打廣告。

同為重型戰鬥機,為何

而換裝的蘇-35S戰鬥機,北約代號側衛-E,是在蘇-27的一個升級版本試驗機蘇-27M的基礎上開發的。其在俄空軍的地位被視為從蘇-27過度到蘇-57之間的過渡機型(也就是說,在完全替代蘇-27系列後,蘇-35會和蘇-57成為高低搭配),按照代數劃分應為四代半型戰鬥機。蘇-35是在蘇-27系列的T-10M試驗機上進行高度現代化所衍生出的戰鬥機(最初,蘇-27飛機現代化計劃稱為" 蘇-35BM"-高度現代化)。因此早期在國際航空展上展出的蘇-35實際上就是前文補充說明中提到的那幾架試驗機,而實際上就是蘇-27M(T-10M試驗機)。

同為重型戰鬥機,為何

第一種獲得蘇-35稱號的飛機設計起源於上世紀八十年代初,當時蘇-27在蘇聯空軍剛剛服役。而蘇-27的最終生產版本使用T-10S的工廠代碼,於1983 年在阿穆爾河畔科姆索莫爾斯克飛機廠開始批量生產。第二年,該蘇-27版本與蘇聯防空部隊達成初步作戰準備。1982年蘇霍伊設計局開始以蘇-27為基礎開發升級版本——蘇-27M(T-10M)。隨後的1987年,蘇霍伊在莫斯科郊外的工廠開始用T-10S的機體改裝出第一架原型機(稱為T10M-1)。

同為重型戰鬥機,為何

相比之前的蘇-27,這架飛機只是多出了一對鴨翼,而缺乏其他方面的改動,但在後續的測試中,發現試驗機在做類似於普加喬夫眼鏡蛇機動時會失控,因此而為第11架蘇-27M(T10M-11)加裝了矢量噴嘴,繼而衍生出了蘇-35的另一個原型機蘇-37。不過正是由於此項改動,也使得現在的蘇-35S在接近零空速飛行時保持高攻角的能力受到了"俄羅斯勇士"表演隊的關注。

同為重型戰鬥機,為何

而更大的改進還在後面,在進入21世紀後,設計師們發現了目前還在試驗階段的蘇-35開始落後了,蘇霍伊公司便在2002年起,開始將玻璃座艙和改進的武器控制系統(以便可以適應更多種類的武器)整合到現有的所有空軍飛機上,對於蘇-35,設計師們還在氣動外形上進行了改進(為了補償重心取消了鴨翼和背部減速板,且改進成了第三段所述的機翼外形),還更換了更新型的AL-41F1S型發動機,進而得到了更強的推重比。當然了,之前蘇-27M的設計也沒有白白浪費,這些設計則獨立成了另一種系列——蘇-30系列。

同為重型戰鬥機,為何

正是由於上述改進,使蘇-35S獲得了比蘇-30SM和蘇-27更強的機動性能,而在感官上也更加震撼,因而"俄羅斯勇士"最終選擇了將蘇-35S作為下一代表演用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