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說《陳情令》,家大業大,養育孩子中誰家難保不出幾個異類?

再說《陳情令》,家大業大,養育孩子中誰家難保不出幾個異類?

圖片源自網絡

身邊有朋友說,心甘情願在《陳情令》這個坑裡,舒舒服服的待著不再掙扎。

其實,不掙扎也不是壞事,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愛恨悲喜,喜歡了就是喜歡了,沒有什麼大不了的。就像陳情令裡魏無羨瀟灑的說,“是非在己,得失不論,譭譽由人。”

做自己就好!問心無愧,不是嗎?

再說《陳情令》,家大業大,養育孩子中誰家難保不出幾個異類?

圖片源自網絡


上次發文說,

有人不斷在後臺提出,雅正的藍家,也有藍景儀這樣的藍懟懟存在;奢華的金家,縱使金陵驕縱,但也是非分明;就連溫家,也有溫寧這樣的小可愛卓爾不群……

是啊,不同的家族養育不同的孩子,但家大業大,誰家難保不出幾個異類?只不過要看這個異類,究竟是鶴立雞群,還是窮兇惡極罷了。

而說到底,不同的家族底子,不同的家風家訓,即便是造就出“異類”,也絕非憑空出現,都是有軌跡可循的。

今天不妨聊聊這幾個“異類”成長的軌跡。

再說《陳情令》,家大業大,養育孩子中誰家難保不出幾個異類?

圖片源自網絡


藍景儀

藍景儀,從出場的氣場就不弱,懟天懟地懟萬物,嘴巴溜得讓人懷疑是不是藍家的人。

但他偏偏是藍家小一輩中的佼佼者,與可愛的藍思追相輔相成,並肩而行。

藍景儀的成長,應該是多虧藍湛的存在。書中說,藍家老大看著屢屢犯錯的景儀,無意中說:“你看,景儀多像當年的魏公子!”就是這句話,讓多情、專情、苦情的藍湛對他格外關照。

既然關照,自然是略有放縱的;只要不是硬性的規則錯誤,其他的小錯誤,也就睜隻眼閉隻眼好了。

藍家執刑的藍湛都如此了,那麼宅心仁厚的藍曦臣更是不多言。

說到底,就是藍家的叔父,怎會任由像魏公子一般的小輩猖狂呢?

由此可見一句話“隔代親”!隔代親是真的親,想必三代同堂的家庭都會深有體會。隔代親往往是老人沒有任何原則、任何理由的親孫子輩的人。當初對自己的孩子也不見得如此放縱,但是對孫子就會如此。

想必藍家的叔父,看到藍景儀這樣的嫡親小輩,什麼原則、什麼家規家訓,都可以暫時放到一邊去的。何況,藍景儀身為藍家子孫,即便是嘴巴厲害點兒,但也是處處心向藍家的。

藍家小輩中有了他這般人物的存在,如虎添翼!想必這也是藍家家主樂觀其成的結果吧!

再說《陳情令》,家大業大,養育孩子中誰家難保不出幾個異類?

圖片源自網絡


藍思追

藍思追就是藍家小輩的楷模與典範,正如當年的藍湛。

想必藍家叔父看到藍思追,就會會心的捋一捋自己的山羊鬍,嘿嘿笑出聲吧!

都說藍湛把孩子養的很好,其實應該說是放養的力量與家規的約束,再加上藍家人的以身作則的力量。

何為放養?藍湛把思追放在兔子窩裡養,就像當年魏無羨把阿苑當成種子種的效果是一樣的。這中間固然有藍湛的睹人思人的力量,也有將孩子天真燦漫的天性釋放的功效。一個在快樂中成長的孩子,怎會不內心平和快樂?(想必景儀也是如此)

何為家規?藍思追將藍氏的家規執行的很徹底,雅正、知禮,不放縱……這正是一個藍家子弟固有的模樣,不多贅述。

何為以身作則?想必藍湛十三年問靈,東奔西走的時候,思追多是跟著藍家老大身邊的,所以,他的行事方法,像藍家老大更多一些。沒有藍湛那麼清冷,也不像景儀那麼咄咄逼人,多了幾分理智和溫文爾雅,不是嗎?

其實,藍景儀除了嘴巴利索不像藍家人之外,還有哪些地方不像呢?

再說《陳情令》,家大業大,養育孩子中誰家難保不出幾個異類?

圖片源自網絡


金陵

金陵是個好孩子!

金陵心中是善惡分明的,他自有自己的黑白曲直。只不過,他的成長過程一言難盡。

剛剛出生,父母雙亡;而仇人,世人都說是自己本應最親、也神魂俱破的魏舅舅。從此,身負家仇血恨的他,就連報仇都無望了。

成長更是坎坷。

想必斂芳尊對他應該是寵溺有佳的。無他,自古嬌寵出敗兒。斂芳尊怎可能讓金子軒的嫡子成為真正的英雄豪傑?這樣豈不是給自己添了“敵人”?所以,他會近其可能的疼他,毫無底線的寵他,但是這種疼也好、寵也好,卻無打心底的愛。

想必親舅舅江澄對他是極度苛刻要求的。無他,自古棍棒出孝子。江澄自身的成長經歷,本就是在母親的苛責聲中長大的,好在他有親愛的姐姐一路溫暖呵護,才不至於在這般家庭氛圍中走向極端。

所以,他對於自己的親外甥,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樣對待,也自認為是不打不成才。不過,與斂芳尊的虛偽不同,他是真正的疼愛金陵,即便總是訓斥,但從未真正的對他動手。一切的愛,都隱藏於自己張牙舞爪的外形中,就像當年對待魏無羨。

在這樣極端的生存環境中,金陵驕縱是正常的,善惡分明也是正常的。

沒有父母庇護的孩子,即便再張狂,也總有自己無奈的成長。所以,他孤單不合群,他用極度的張揚遮蓋自己的孤單與傷痕;他自有自己的思考能力,也有自己的判斷能力。他知道有恩必報,也能夠辨明是非。

想必有多少個夜晚,他擁著“仙子”,思念著自己的父母,孤獨的落淚而眠。

在故事的結局,他有了可以肝膽相照的朋友,多了真心疼惜自己的親人,想必未來的路會越走越好,而金家,在他的統領下,也會在諸多仙家中有一席之地。

再說《陳情令》,家大業大,養育孩子中誰家難保不出幾個異類?

圖片源自網絡


溫寧

溫寧其實才是一個世事練達的小可愛。

即便是被人攝魂,也擋不住他內心世界根深蒂固的真善美。他是真的善良,所以才會在關鍵時刻幫助魏無羨;他是真的執著,所以才會在顱上釘釘的前提下,依舊聽得魏無羨的召喚。他才是真的有恩必報,又不計仇恨的“人”。

他世事練達,所以他懂得忘羨的知音之情,雖然總是不得已跟在忘羨身邊,但從來都把自己當做隱形人一樣,不介入二人之間。

他知道自己的出手讓金陵沒有了父親,可是卻從不辯駁自己是受人控制也不得已如此,所以他真心有悔,情願認罪。

他認出了藍思追就是當年的阿苑,是他們溫氏的血脈,但他只是激動,卻從未想讓思追認祖歸宗,因為他站在思追的角度認為思追現在過得很好。在過去那種宗族觀念如此強烈的時代,他相信血脈相連,但同樣如此豁達,是真的為他人著想,也真的是不可多得。

溫寧的成長,離不開溫情對他的教導:“即便溫若寒再壞,我們做自己就好。我們只救人,不殺人!”

溫情用自己的智慧,教育了弟弟的正直和善良;而魏無羨用自己的方法,給與了溫寧另一種生命的存在,“鬼將軍”威名遠揚,實則讓世界的壞人多了幾分緊張,也讓好人多了一些溫暖的庇護。

再說《陳情令》,家大業大,養育孩子中誰家難保不出幾個異類?

圖片源自網絡


其實,家族一脈傳承的力量有多大,家風家訓對於孩子的成長有多重要,父母言傳身教的力量帶給孩子多少改變,我們從另一個人身上也可以窺見一斑。

薛洋說,“人間欠我一顆糖,我卻只有砒霜付以人間”。

今天看到一段話:

在他7歲時,若遇到抱山散人,他可能是曉星塵;若遇到江楓眠,他可能是魏無羨;即便遇到溫若寒,他也有可能是溫逐流……

可惜,他遇到了常氏小仙!

拋下一個人的本性不談,即便他依舊有可能還是這個本心的自己。但,希望在,夢就在,未來就會有無數的可能與變數。

而教化是真的可以改變人的一生。何況,人心本善,再加上細心的照顧,悉心的調教,耐心的約束和真心的付出,這,就是愛!而愛,由心而生,最能改變一個人!

就像當年藍家最棒的那棵白菜,也會因愛,而改變自我,放飛自我!

再說《陳情令》,家大業大,養育孩子中誰家難保不出幾個異類?

圖片源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