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中的散文詩《那山那人那狗》


散文詩是一種文體的表現形式,它即有詩的情緒和幻想,又有散文的外觀和內涵,通常會用大量華麗的詞藻來修飾,給人一種最直觀的感受優美。電影《那山那人那狗》便是這樣一部形似散文詩的電影,導演霍建起是美工出生,他通過秀麗如畫的風景,美麗樸實的人物,真摯純淨的感情。將一切美好的東西揉進了這部文藝電影裡。

電影中的散文詩《那山那人那狗》

青色的山,綠色的路,人在畫上走,美從景中來。

影片的開頭便是在一片景色中打開,高聳挺拔的綠樹,青磚綠瓦的矮屋,朦朦朧朧的青煙。影片通過這50秒的鏡頭,將觀眾拉入了一幅山水畫中。導演是個很會找機位的人,他通過一個個定點鏡頭,運用動靜結合的特點,來表達他對美的定義。

電影中的散文詩《那山那人那狗》
電影中的散文詩《那山那人那狗》
電影中的散文詩《那山那人那狗》

這三幅圖擁有共同的特點,都是通過運景來模糊人影,用動靜結合來互相襯托。在色彩上大量渲染了綠色,而父親與兒子在這片綠色中,頭戴一頂灰色斗笠,身穿一件黑色長衫,在綠色中格外顯眼,如果把靜態的景色比做一幅山水畫,那麼父與子便是從畫中走過的人。

電影中的散文詩《那山那人那狗》

這幅圖同樣是定點拍攝,不同的是這幅圖用了一個奇特的構圖,通過兩邊的青石牆,將視線變的狹窄,形成了一個特殊的梯形。父與子在畫面中緩緩走來,模糊的二人變的逐漸清晰,父與子彷彿就要從畫中跳入現實。

電影中的散文詩《那山那人那狗》
電影中的散文詩《那山那人那狗》

綠色是影片中大量渲染的顏色,但是這片紅才是影片中最美的顏色。它在漆黑的黑夜裡,顯的是那麼的妖嬈熱烈。就像侗族姑娘的熱情,就像黑夜中的一把火。點燃了父親對於妻子的思念,點燃了兒子對於愛情的幻想。

最樸實善良的人,最青澀有神的眼,最迷人純淨的笑。

父親由著名錶演藝術家滕汝駿飾演,他飾演的父親默默的在這片大山中行走了幾十年,他不畏風雨,趟水過河,爬山越嶺將一封封信件送給那些困在深山,心靈需要溝通的村民,村中的盲人奶奶五婆每次都會收到他孫子的來信,其實根本就沒有信,父親是代替他孫子給他寫信的人,一封無字天書,一段深情唸白。這是父親善良的最直觀體現。侗族人將婚禮特意選在父親來時舉行,他們為父親獻上侗族的舞蹈,獻上熱情的山歌,父親的純樸善良得到了他們的愛戴。對於妻子孩子他雖然沒有給到太多的陪伴,但是他會在有限的時間裡用深情和關愛彌補。

電影中的散文詩《那山那人那狗》

兒子由剛剛在中戲讀大二的劉燁飾演,此時的他19歲,很帥,不是那種溫潤如玉,風流倜儻的帥,是一種正直陽光,端正文藝的帥,我喜歡他的眼睛,青澀有神,有少年人特有的羞澀,有那種藏不住的情緒。面對父親時他從起初隔閡時的躲閃,到最後理解父親時的深情。當對五婆念“無字天書”時他的眼神從起初的飄忽不定,到最後的堅定,面對侗族故孃的抓弄時,他露出憨厚的笑,但眼睛卻暴露了他內心的羞澀。19歲的劉燁只需用他的“少年感”演戲,用那雙有神的眼睛來傳遞感情,便足以打動人心。

電影中的散文詩《那山那人那狗》

18歲是女人一生中最美的年紀,而“萬人迷”陳好的18歲又是怎樣的風姿綽約。陳好飾演的侗族故娘,在影片中只有短短的幾分鐘鏡頭,但她的出場實在太驚豔。一片綠油油的草地,她頭戴斗笠,身背一個打藥壺,一身碎布花衣,大黃狗在田野中奔跑,她轉身,她回眸,她一笑。做為觀眾的我,我的心彷彿在傾刻間調零。她不施粉黛,她露齒一笑,用最純淨單純的笑容讓我粉了她一輩子。

電影中的散文詩《那山那人那狗》

有一種愛情它默默守護,有一種父愛它深沉如山。有一種羈絆它扯動心靈。

父親與母親的愛總是在影片中用回憶來呈現,當兒子與侗族姑娘歡慶跳舞時,父親想起了母親,她在河的那邊等他,他急不可耐的趟水過河,二人在樹下相視,然後雙雙低下了頭。還有他們的初見,母親在放牛卻崴了腳,父親洽在這時出現,他將母親背下了山,鄉親們都在看鄉中唯一的耕牛,只有父親他不看牛,只看母親。在父親做郵遞員的日子裡,他們聚少離多,母親沒有抱怨過,她會在橋的那頭默默的等著,起初是一個人,後來是兩個人。那時書信很遠,時間很慢,牽了手並是一輩子了。

電影中的散文詩《那山那人那狗》

父親與兒子起初是有隔閡的,兒子不理解父親的郵遞之路,他們佷少見面,話也很少說幾句。可是這種隔閡在這條路上慢慢的溶解,當他知道父親一直給五婆寫信時,當他看到那些村民收到信件的開心時,當他體會到這條路的險峻時,當他揹著父親過河時想到村口老人的話“揹著動爹了,兒子就長成了”。電影的最後父親看著熟睡的兒子,那滿眼的溫情,在眼中流露。父親也許很少陪伴兒子,但他卻如山一般矗立在兒子身後。

電影中的散文詩《那山那人那狗》

父親走了半輩子的郵遞之路,他囑咐兒子“如果是葛榮家的信要親手送去,她家與村中的人打過架,一準不給她轉信,她丈夫在外面打工,一直盼著這信呢。五婆的信你要自己學著念幾遍,她孫子不給她寫信,你可不要胡來啊”。也許父親堅持送信的原因,就是為了這些困在深山中的村民,帶來能夠溝通心靈的信件。影片中在一處風雨橋裡,一陣風吹過,滿天飛舞的信件紛紛揚揚的落下,父親像一支離弦的箭一樣撲向信件,將信件牢牢的抓住手中。這是一封封普普通通的信,但這也是這坐大山中唯一的溝通橋樑。這是父親一生都在守護的東西。

電影中的散文詩《那山那人那狗》

我們需要這樣的影片,在這個喧囂浮躁的城市中,打一劑靜心劑,靜下心來,默默感受,用發現美的眼睛,細細品味這部電影。用《那山那人那狗》來震撼心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