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甲午戰爭,假如中國堅持不投降、不賠款,結局會怎樣?

1888年,清朝建立北洋水師,每年都會給400萬兩的軍費,其實力曾是亞洲第一。到1891慈禧為了籌辦60大壽,停止了北洋水師軍費開支,辦壽提前了準備了3年時間,花費近3000萬兩白銀。

在這幾年中,日本也積極準備軍事,到1894年7月,中日甲午戰爭開始,同年十月慈禧的大壽也如期舉辦。一邊是戰火沖天,一邊是喜氣洋洋,這場戰爭一早就註定了失敗。中日甲午戰爭,假如中國堅持不投降、不賠款,結局會怎樣?

由於北洋水師炮艦陳舊,沒有及時更新,在戰場上想追追不上,想逃逃不過,火炮射程短,炮身不能轉,靈活能力比日軍戰艦差了一大載。雖然在戰艦的數量和噸位上比日本多,但速度慢,一旦日艦拉開一定的距離,清軍戰艦就只有捱打的份。在後期的一次戰爭中,清軍12艘對日軍12艘,就以0比5戰敗,直到戰爭結束,北洋水師全軍覆沒。中日甲午戰爭,假如中國堅持不投降、不賠款,結局會怎樣?

海戰失敗後,清軍在陸戰上也是一敗塗地,雖然清朝還有89萬的陸軍,但清軍毫無鬥志。曾經作戰勇猛的八旗子弟兵,在陸戰上像渣一樣一觸即潰,只想著能留下一條命繼續享舒服的生活,跟他們的主子——慈禧一個樣,到死也要死在舒服的日子上。

雖然清軍戰敗連連,但假如慈禧有點骨氣,繼續打下去的話,最後輸的一定是日軍。日軍在甲午戰爭開始時,國內已經爆亂,由於日本在籌劃戰爭時,到處籌集資金,國內出現嚴重的經濟危機,也缺乏備戰的人員。也正是因為如此,日本才停止對中國的入侵,只要賠款和要求割讓東北三省與要求越南獨立,但清政府只答應賠款和讓出越南的宗主權,日本也就只能如此。中日甲午戰爭,假如中國堅持不投降、不賠款,結局會怎樣?

就算日本國內沒有爆亂,能繼續入侵清朝,只要清軍不投降,以中國廣闊的國土也能託死日軍。日軍當時的軍備就只以小米步槍為主,陸軍人員20多萬和6萬3的海軍,不像37年侵華時有飛機、陸炮、機槍等精良的裝備。再加上當時義和團抗戰洋人的這股勢力,也夠日本人受的。

自八國聯軍侵華,對中國人的燒殺搶掠向,中國人已不在像八國侵華時那樣只在旁邊看戲,甚至還幫洋人搬梯帶路。自那以後,就有義和團起義對抗洋人,到後來辛亥革命、五四運動,都證實了中國人已清醒,不在麻木的讓外國人侵略中國。所以當時的日本再繼續侵華的話,失敗的一定是日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