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A老故事丨小球風潮發展史,從“紅衣主教”到勇士四年三冠

NBA裡小球風潮的祖師爺、開山鼻祖、開宗立派的老師,是誰?

稍微懂點兒球的都知道,“瘋狂科學家”唐·尼爾森,他受到了上世紀60年代奧爾巴赫先生的影響。

NBA老故事丨小球風潮發展史,從“紅衣主教”到勇士四年三冠

然而,要說讓小球成為風潮席捲全聯盟,成為各門派看家護院之根本招數的,是誰?

嗯,這次新球迷也知道了,是史蒂夫·庫裡以及整個金州勇士隊。

從初露鋒芒到席捲聯盟,中間承上啟下的橋樑,是誰?

答曰:本世紀初的那支太陽。

因為那支太陽隊,是真正讓小球戰術能夠帶來勝利的,不容忽視的“邪惡力量”。

快打旋風,紅衣主教和尼爾森的一脈相承

半個世紀前,紅衣主教奧爾巴赫在場邊對著隊員們喊:“我們得跑得快一些!”。彼時還是隊員的唐·尼爾森,在跟著奧爾巴赫的日子裡拿到了4枚冠軍戒指。不過,對於他來說,還有些更重要的收穫。

NBA老故事丨小球風潮發展史,從“紅衣主教”到勇士四年三冠

在那個被巨人統治的上世紀60年代,紅衣主教竟然通過跑轟(run and gun)戰術,贏得了總冠軍。

你當然可以認為他們會圍繞史上最強的中鋒之一拉塞爾打比賽,但事實上,不管拉塞爾是否在場,球隊“跑起來”的風格從未受到影響——身高6尺9寸的拉塞爾,奔跑速度並沒有比後衛遜色多少。

為了演練自己的快攻套路,奧爾巴赫讓隊內的大個子,比如拉塞爾,韋恩·恩布利等巨人;另一隊,則讓哈弗利切克帶隊,唐·尼爾森,薩姆-瓊斯等小個子也在陣中。

NBA老故事丨小球風潮發展史,從“紅衣主教”到勇士四年三冠

當時人們認為拉塞爾帶隊的巨人一定能戰勝小個子,但小個子們通過不斷地搶斷、快攻、投籃、傳球統治了比賽——也是在這樣的隊內訓練賽中,當時的凱爾特人們意識到了小個子也能統治比賽——只要找到正確的方式就行。

老尼爾森在凱爾特人打了11個賽季,期間拿了5個冠軍,這種跑轟打球的方式,對他日後執教產生了深遠影響。

在作為教練的初期,老尼爾森還沒顯現出瘋狂科學家的本質。直到他成為勇士隊主帥,將蒂姆·哈達威、穆林以及里奇蒙德捏成了“Run TMC”組合,人們見識到了這位籃球場上的科學家對於速度的執著有多瘋狂。當時,勇士的每場球得分幾乎都達到了一百分。這種快節奏的進攻方式,甚至得到了一個新的名字——Nellie ball(老尼爾森式進攻)。

1995年,當時的小牛隊還沒有請來老尼爾森,但卻已經打出了Nellie ball——場均扔進接近9記三分,領跑全聯盟。

NBA老故事丨小球風潮發展史,從“紅衣主教”到勇士四年三冠

你沒看錯,當時的三分球就是這麼不受歡迎。帕特·萊利直呼三分球是小花招,而拿到了三分球大賽三連冠的拉里·伯德,從來沒有刻意練過三分。“我不喜歡這個東西。從來都不喜歡。”伯德說。

納什牽手德安東尼,締造“七秒或更少”的華麗進攻

三分球的地位提升,源自一個來自歐洲的教練——邁克·德安東尼,如你所知,他正在帶著休斯敦火箭打出最為極致的小球。

NBA老故事丨小球風潮發展史,從“紅衣主教”到勇士四年三冠

但當年,他身邊能用的後衛,是史蒂夫·納什。

本來就經過老尼爾森改造的納什,到了德安東尼手裡簡直就像個開了掛的球員——即便太陽給他開出6年6300萬美元的合同像是一場不被看好的賭博,但納什還是用兩個MVP證明了自己,老了照樣能打,而且越老越妖。

當三十歲的納什來到菲尼克斯,已經在老尼爾森手裡被證明過全明星實力的他,受到了德安東尼的器重——畢竟,德安東尼也是個執著於快攻的瘋子。

在執掌太陽隊之前,德安東尼的戰績是21勝40負,著實不算亮眼。不過,納什的到來,歐洲籃球的底子,以及其他球員出色的身體素質,讓德安東尼決定搞點兒大事兒。

NBA老故事丨小球風潮發展史,從“紅衣主教”到勇士四年三冠

“七秒或更少”,就在這樣的背景下出現了。

2004-2005賽季,這是太陽震驚聯盟的一季——開局階段的三場球,納什帶著隊友每場轟下110分上下的得分,並且命中率達到了百分之五十,每場淨勝對手高達24分。美聯社甚至都被這支太陽震撼了:“你能想象嗎,這支球隊剛剛換了組織後衛。”

最開心的當然是納什,他經過三場球就確定了這是他合作愉快的隊伍。這個每場和隊友擊掌200次的傢伙,堪稱21世紀前十年最好的球場指揮官。

這一年,菲尼克斯62勝20負,追平隊史紀錄的同時,順手拿到了聯盟常規賽第一的寶座。

即便太陽沒能如願靠著進攻奪得冠軍,但他們還是俘獲了聯盟中許多觀眾的芳心。而且,進攻這件事,終於被更多球隊重視了。

共同被重視的,還有三分球——當年,太陽全隊扔進了796個三分,比排在第二的號稱三分大隊的西雅圖超音速,多了130個。

德安東尼直接對著全聯盟叫囂:“你真的敢收縮到禁區防守嗎?”

三分球的價值,被全聯盟都意識到了。

然而,這只是個開始。

錢寧·弗萊的“蝴蝶效應”,勇士的四年三冠

讓三分球、空間型內線被更多人認可的,是一個幾乎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錢寧·弗萊。當然,這個大個子後來在騎士被更多人認識了。

NBA老故事丨小球風潮發展史,從“紅衣主教”到勇士四年三冠

2009年,這個剛剛結束新秀合同的傢伙並不為人所知,而且,他在加盟太陽之前,一共只進過20個三分。

當他來到納什身邊,第一年,轟進了172個三分球。

第二年略有下滑,171個。

對了,這兩年,他都是聯盟的三分王。

身高2米11,這個大個子的投籃天賦徹底被開發,也讓空間型內線,從奧庫、薩姆·帕金斯這樣的時不時扔一個的類型,變成了能夠被用作常規武器的存在。

弗萊的成功彷彿是一顆信號彈。自從他炸開並嶄露頭角,三分球被更多的球隊賦予了更多的戰術意義。三分球地位提升、小球風潮盛行、就是從弗萊成為聯盟三分王開始的。

2015年的總決賽,東西部分區決賽的四支球隊分別是勇士、火箭、騎士、老鷹。

NBA老故事丨小球風潮發展史,從“紅衣主教”到勇士四年三冠

當年的三分命中數球隊榜上,排名前五的是火箭、勇士、快船、騎士和老鷹。

多說一句,快船當時是被火箭以4-3逆轉戰勝的——當時世界上最強的五支籃球隊,都意識到了三分球的重要性。

說來也巧,再後來弗萊進入總決賽面對的對手大多數是投三分投出花兒來的勇士。當然,弗萊也在騎士得到了一座冠軍獎盃——即便他在總決賽舞臺上一記三分都沒命中。

另一個巧合是,對面的主教練科爾,曾經是把他招募到太陽隊的總經理。

勇士靠著小球打法得到了四年三冠,小球風潮席捲了聯盟,現在的4號位和3號位,位置模糊,且都有一手不錯的三分球,甚至五號位都要被要求能投三分。速度、三分球、攻守轉換、換防這些被看作異教徒的把戲的東西,開始成為聯盟主流。

觀賞性是否提高了,見仁見智,小球風潮是否會被一個奧尼爾那樣的怪物結束統治,也有待驗證。

我們已知的是,快打旋風、小球風潮這種東西,已經存在了許久。它輝煌過,燦爛過,也沒落過。

戰術其實沒有高低之分,球隊和球員卻有強弱之別。歷史車輪滾滾向前,縱使諸葛維奇老爺子不喜歡,縱使很多老球迷不喜歡,但小球風潮還是成為了主流。

不知道奧爾巴赫先生,現在是否正叼著雪茄看著跑得越來越快的球員們,琢磨怎麼讓他們慢下來呢?

我是有點兒期待NBA重回那個慢慢打磨攻防套路的年代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