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親眼所見,你不會知道在大漠之北還有這樣的人家和這樣的瓜

朋友們,你離沙漠有多遠知道嗎?我國沙漠變化情況你是否瞭解呢?

據有關數據顯示,我國的沙漠化情況從上世紀七十年代開始變越發的嚴重,在70年代土地沙化每年達到1560平方公里,而到了80年代達到2100平方公里,90年代更是超過2400平方公里,達到高峰的時候是在這世紀初的時候,達到了3400多平方公里。曾經一度超過174萬平方公里的總面積被沙土化,佔國土總面積的18.1%。

非親眼所見,你不會知道在大漠之北還有這樣的人家和這樣的瓜

也許生活在燈紅酒綠的城市裡面的人不會知道,在沙漠化越來越嚴重的地方,一直有一群人在不斷的與沙漠作鬥爭,力爭慢慢的將沙漠變為綠洲。沙漠化的不斷擴大讓人們對治理沙漠有了更大的決心,從2009-2014年這幾年,每年將近2400平方公里的沙漠披上了綠衣。

非親眼所見,你不會知道在大漠之北還有這樣的人家和這樣的瓜

阿勒泰,地處我國西北端,這裡深處內陸,土地沙漠化明顯,但是這裡辛勤的勞動人民用自己的勞動力量和智慧守護著他們自己的家園。在大漠之北,在這裡依然有著一片扇形綠洲,讓這裡成為了大漠中的明珠。

非親眼所見,你不會知道在大漠之北還有這樣的人家和這樣的瓜

阿勒泰地區屬於暖溫帶大陸乾旱氣候,這裡年平均日照時間近3000小時,平均降雨量200mm,平均氣溫在20度左右,冬天時間長,夏天時間短,白天熱,晚上冷,阿勒泰人民用自己的勤勞和智慧種植守護著沙漠邊緣的綠洲。而這裡種植出來的沙漠南瓜也因與眾不同的口感走出了阿勒泰地區,來到了更為廣闊的世間。

非親眼所見,你不會知道在大漠之北還有這樣的人家和這樣的瓜

在這裡,沒有霧霾,沒有城市的汙染,沒有風沙的時候是藍天白雲。但更多時候只有沙漠風沙和極大的晝夜溫差相伴。在長時間的強光照下,歷經了大風沙的磨練和大溫差的錘鍊,沙漠南瓜的肉質非常的緊緻厚實,瓜柄粗壯。更為特別的是它的瓜皮顏色為銀白色,且非常的堅硬,用手指甲根本就掐不進去。

非親眼所見,你不會知道在大漠之北還有這樣的人家和這樣的瓜

長大成熟了的沙漠南瓜個呈圓餅狀,南瓜個頭不大,但每個有2-3斤,這主要是南瓜生長在沙漠環境下,肉質非常的硬實,水分較少,從而導致密度極大。但正是因為這些特點,這才使得這個南瓜成為了不可多得好美味。

非親眼所見,你不會知道在大漠之北還有這樣的人家和這樣的瓜

將南瓜切成小塊蒸熟,不需要放油鹽等任何的調料,拿出來後一個個金黃的顏色非常勾人食慾,而果肉看上去像蛋黃一樣有顆粒感,吃起來的時候卻非常的細膩粉面,就像是在吃板栗一樣。這樣的味道真的不是別的南瓜可比的。

非親眼所見,你不會知道在大漠之北還有這樣的人家和這樣的瓜

這是產自沙漠的南瓜,極其的粉面,板栗味很濃,在吃的時候直接只會為沙漠特產讚歎。也為勤勞智慧的阿勒泰人民點贊。同時也歡迎大家品嚐這個沙漠南瓜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