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體怪獸,生不逢時的美國F-82“雙野馬”戰鬥機

前言

戰略轟炸帶來的致命效果在二戰期間得到充分展現,英美空軍對德日兩國的戰略轟炸顯示出強大的威力,相比戰術攻擊下的戰果以毀壞數量為核算依據的話,戰略轟炸更要命的是將一切戰略物質、生產製造源頭連鍋端渣都不剩。

弱勢一方為了保住戰爭潛力對於敵方的戰略轟炸自然要玩命的攔截,防空火力、攔截戰鬥機都是美軍這一期間B-17、B-29的致命敵人,雖然這兩款機型自衛能力相當不錯,但在密集中攔截火力面前仍然需要保駕護航。歐洲戰場從倫敦到柏林往返約1800公里,轟炸德國使用美國新型P-51戰鬥機足夠滿足護航需求。

連體怪獸,生不逢時的美國F-82“雙野馬”戰鬥機

戰略轟炸

連體怪獸,生不逢時的美國F-82“雙野馬”戰鬥機

P-51戰鬥機

不過當戰爭進入二戰後期,太平洋戰場上戰火逐步燃向日本本土,為了將來登島作戰需要必須預先進行大規模戰略轟炸以摧毀其戰爭潛力。這個時候如何有效解決護航就成了大問題,畢竟太平洋上隨便找個島嶼出擊東京往返距離都是以數千公里計算,美國此時最強的P-51對於這種大航程護航任務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為了預想中的戰略轟炸護航需要,美國開始研製一款遠程戰鬥機——P-82“雙野馬”。

研製歷程

P-82需要解決的問題是超大航程,正常思路增大航程的先決條件就是換裝發動機、多帶燃油。不過對於1941年才投入使用的P-51“野馬”而言,性能已經優化到相當合理的程度,這裡再用傳統的改進方式已經很難達到理想效果。

連體怪獸,生不逢時的美國F-82“雙野馬”戰鬥機

P-51戰鬥機

為此,北美航空公司開始走上一條與眾不同的創新之路,為了加快研製週期快速實現軍方需求,決定直接以P-51為基礎定製雙頭版“野馬”。在正式開講之前稍微瞭解一下北美航空公司,北美航空1928年創辦,早期只是一家航空公司並不涉及製造,隨後於二戰期間為解決溫飽問題進入軍機研製領域,而且推出的B-25“米歇爾”轟炸機、P-51“野馬”戰鬥機也還都是上乘之作。二戰之後更是推出來經典款F-86“佩刀”戰鬥機,大家不要被這些常規設計機型迷惑,北美航空還有更離經叛道的設計,機背進氣F-107A“終極佩刀”戰鬥機、XB-70“女武神”超音速戰略轟炸機(3馬赫高速)。

半埋式武器艙(一定隱身效果)、揹負式進氣道,被稱為"食人者"的F-107A戰鬥機。不過在這種設計風格下,飛行員彈射逃生時必需採用穿蓋彈射,畢竟進氣道在背上一不小心被吸住就完了。

連體怪獸,生不逢時的美國F-82“雙野馬”戰鬥機

F-107A戰鬥機

XB-70“女武神”超音速戰略轟炸機,配套6臺通用電氣YJ93-GE-3渦輪噴氣發動機,每具加力推力高達14060公斤。在6臺大推力發動機驅動下XB-70成了飛行速度超過3馬赫的空中巨獸,只是高空高速的作戰理念逐漸敗在新式地空導彈以及米格-25等攔截機之下,生存概率下降不得不放棄。

連體怪獸,生不逢時的美國F-82“雙野馬”戰鬥機

XB-70“女武神”超音速戰略轟炸機

北美航空對新生事情的探索精神絕對值得稱道,有了上面案例我們對於下面這款雙機身怪物的出現也就不足為奇了。以住單座戰鬥機進行超遠距離飛行時,經常要在狹小座艙內呆上7-8個小時,飛行之餘還要精神高度緊張應對隨時可能出現的一切危險,因此在返航之後經常出現精疲力竭身體透支情況。

1943年雙機身野馬研製正式提上日程,新型飛機要有足夠遠的航程、設計成雙座以避免單座飛行容易產生疲勞。北美航空根據這些要求將兩架P-51戰鬥機機身通過矩形中翼段和水平尾翼連接在一起,同時保留P-51外翼段儘量減少重新設計風險,該機型項目公司型號NA-120。

連體怪獸,生不逢時的美國F-82“雙野馬”戰鬥機

NA-120結構

連體怪獸,生不逢時的美國F-82“雙野馬”戰鬥機

NA-120結構

1944年1月7日,美國陸軍航空軍訂購了4架原型機,指定型號為XP-82,本文我們統一以F-82稱呼(1948年6月,美國陸軍航空軍改組為美國空軍,飛機命名規則裡代表驅逐機的“P”被代表戰鬥機的“F”取代)。雖然基本沿用P-51機身段,但不是簡單的積木拼接,而是在機身水平尾翼端前插入一段背鰭段,整體機身加長145CM用於安置額外的油箱和設備,中央機翼也屬於全新設計。外翼段內部也經過重新設計,以承受大幅度增加的機體重量以及內部燃油裝載量。

連體怪獸,生不逢時的美國F-82“雙野馬”戰鬥機

F-82戰鬥機結構示意圖

F-82戰鬥機裝備兩臺1600馬力Allison V-1710-143/145活塞發動機,3200馬力的總功率幾乎是P-51的兩倍,但是機身重量卻僅為P-51的1.5倍,極高的功率重量比確實可以讓飛慣P-51的飛行員嗨上天。

看看下圖,F-82和P-51戰鬥機編隊飛行,從外觀造型上看兩者基本沒有差別。

連體怪獸,生不逢時的美國F-82“雙野馬”戰鬥機

F-82和P-51戰鬥機

充沛的動力支持下F-82武器配備猶為可觀,包括中翼段6挺12.7毫米M3勃朗寧機槍(每挺備彈300發),中翼段下方還可以掛載一個機槍吊艙以加強火力,內部裝有8機槍。增強過的外部機翼還可以攜帶1816千克炸彈或火箭彈,這種火力密度簡直有點變態在二戰時罕有對手。

連體怪獸,生不逢時的美國F-82“雙野馬”戰鬥機

F-82戰鬥機

連體怪獸,生不逢時的美國F-82“雙野馬”戰鬥機

F-82戰鬥機

F-82“雙野馬”戰鬥機兩個機身座艙具有複式操縱系統,左側飛行員座艙有完整的飛行儀表,右側領航員座艙包含有限儀表僅供基本操作。日常執行任務過程如果機長受傷或者長途飛行中需要休息,領航員可以接替操縱飛機,飛行員就可以順便眯個午覺之類,這和現代“禁止疲勞駕駛”絕對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同時也滿足了設計之初的目標之一,空中飛行兩班倒誰也不累。

連體怪獸,生不逢時的美國F-82“雙野馬”戰鬥機

禁止疲勞駕駛

連體怪獸,生不逢時的美國F-82“雙野馬”戰鬥機

F-82戰鬥機

兩個飛行員還可以空中邊聊邊飛,面對面聊天比串列布局機型對著後腦勺聊天有意思,不容易犯困。

連體怪獸,生不逢時的美國F-82“雙野馬”戰鬥機

F-82戰鬥機

雙機合一卻不顯累贅的F-82“雙野馬”戰鬥機,在保留P-51所有優良特性的基礎性能還有了進一步增強,包括高速、高動機性以及重火力。F-82最大飛行速度742千米/小時(7650米高度極速可達775千米/小時),航程3605千米(掛副油箱極限航程4183千米),實用升限高達12192米,爬升到6096米高度耗時7分鐘。堪稱二戰最強活塞戰鬥機之一。

連體怪獸,生不逢時的美國F-82“雙野馬”戰鬥機

F-82戰鬥機

F-82“雙野馬”戰鬥機高達3600千米的航程比P-51增加了1100千米,這種二合一的設計也達到了另一個設計目的,能夠為遠程空襲日本的B-29轟炸機執行全程護航。

連體怪獸,生不逢時的美國F-82“雙野馬”戰鬥機

F-82戰鬥機

系列改型

F-82“雙野馬”戰鬥機本為遠程空襲日本的B-29護航而定製,不過日本太不經打被轟了兩枚核彈之後直接選擇投降。日本投降時僅生產了20架F-82B,因此實際在戰爭結束前並沒有“雙野馬”被派駐海外參戰記錄,而原來預訂用於對日作戰的480架剩餘訂單也隨之被取消。

連體怪獸,生不逢時的美國F-82“雙野馬”戰鬥機

F-82“雙野馬”戰鬥機

戰後有了新需求,北美公司在F-82基礎上開始了夜間戰鬥機的改裝(F-82C和F-82D),分別裝備 SCR-720和APS-4雷達。最後定型生產並裝備的全系列產品包括:100架F-82E白天護航戰鬥機,100架裝備SCR-720雷達的F-82F夜間戰鬥機,50架裝備APS-4雷達的F-82G夜間戰鬥機,其中的服役於阿拉斯加寒區型稱之為F-82H。

夜戰型F-82戰鬥機,機翼中部下方為雷達系統。

連體怪獸,生不逢時的美國F-82“雙野馬”戰鬥機

F-82C夜間戰鬥機

連體怪獸,生不逢時的美國F-82“雙野馬”戰鬥機

F-82F夜間截擊機,右側是雷達操作員

連體怪獸,生不逢時的美國F-82“雙野馬”戰鬥機

F-82F夜間截擊機

結語

1948年F-82“雙野馬”正式裝備,由於戰後噴氣式戰鬥機發展迅速性能不錯的“雙野馬”成了過渡型號,最初用於對日作戰的F-82反而開始部署於日本參與半島作戰。

連體怪獸,生不逢時的美國F-82“雙野馬”戰鬥機

F-82“雙野馬”戰鬥機

由於航程足夠遠可以日本為基地,作戰半徑覆蓋整個北方半島,執行進出漢城金浦機場為C-54和C-47運輸機提供護航,雖然設計初始以制空作戰為主但在實戰中也增強了對地攻擊任務。

連體怪獸,生不逢時的美國F-82“雙野馬”戰鬥機

F-82“雙野馬”戰鬥機

下圖是F-82“雙野馬”對地攻擊模式最大載荷,包括:10枚152mm火箭彈,兩枚2000磅炸彈,一個裝備8挺12.7mm機槍的吊艙。

連體怪獸,生不逢時的美國F-82“雙野馬”戰鬥機

F-82“雙野馬”對地攻擊模式

連體怪獸,生不逢時的美國F-82“雙野馬”戰鬥機

F-82“雙野馬”戰鬥機

參戰期間,F-82G“雙野馬”戰鬥機分別擊落一架雅克-7戰鬥機,以及一架雅克-9戰鬥機。

連體怪獸,生不逢時的美國F-82“雙野馬”戰鬥機

F-82G“雙野馬”戰鬥機

1951年底起,由於產量少以及停產的原因F-82“雙野馬”開始備受零配件不足壓力,這也直接造成“雙野馬”使用強度下降。1952年春天起F-82逐漸從作戰部隊撤出,1954年F-82“雙野馬”執行完最後一次飛行任務離開歷史舞臺,至此美國空軍進入全面噴氣式時代。

連體怪獸,生不逢時的美國F-82“雙野馬”戰鬥機

F-82“雙野馬”戰鬥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