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悠錯了人——《岡仁波齊》

"忽悠錯了人——《岡仁波齊》

忽悠錯了人——《岡仁波齊》今天介紹中國電影《岡仁波齊》。片名Paths of the Soul / Kang rinpoche (2015)。
忽悠錯了人——《岡仁波齊》電影《岡仁波齊》講述的是11個藏民用一年的時間,從芒康出發,磕兩千五百公里的長頭到神山岡仁波齊朝聖的故事。按理說,小眾文藝片本來並沒有多少市場,但這就是考驗宣發水平的時刻了。影片上映之後,精心策劃的文案經過文青們的一番傳播,影片引起的反響好像還不小,票房也將將過億。 忽悠錯了人——《岡仁波齊》影片時長117分鐘,達到了一部影片該有的長度,但你要說他講了一個什麼故事,那隻能說講了一個流水賬一般的故事。《岡仁波齊》的影片類型寫的是“劇情片”,劇情片至少要有個劇情吧,哪怕最簡單粗線條的劇情也行。而《岡仁波齊》表現出的劇情和沒有說一樣,也就是毫無劇情可言。《岡仁波齊》用拍攝偽紀錄片的方式,蹭劇情片的類型,講了一個比較做作的無劇情故事。如果影片直接定義為紀錄片,或許還會好一點點。
忽悠錯了人——《岡仁波齊》岡仁波齊主峰海拔6656米,與梅里雪山、阿尼瑪卿山脈、青海玉樹的尕朵覺沃並稱藏傳佛教四大神山。岡仁波齊峰本身高度在青藏高原並不是出眾的高度,反而是多個宗教中的神山。查閱了相關資料,或許因為古代人民出行不便,而岡仁波齊所處的位置周圍並沒有什麼高山,矮子中選將軍,岡仁波齊峰就成了當地的最高峰。當地人民出行範圍也不會很大,不論走到哪裡都能看到巍峨的岡仁波齊峰,因此岡仁波齊峰也就成了人們心中的神山。相傳苯教發源於該山;印度教認為該山為溼婆的居所,世界的中心;耆那教認為該山是其祖師瑞斯哈巴那剎得道之處,藏傳佛教認為此山是勝樂金剛的住所,代表著無量幸福,也是密勒日巴戰勝苯教徒的地方。
忽悠錯了人——《岡仁波齊》這支朝聖隊伍裡都是一些相互認識的人,其中有即將生產的孕婦、風燭殘年的老者、傾家蕩產的屠夫、輟學朝拜的學生……大家都抱著一顆“朝聖”的心,踏上了這條充滿儀式感的朝拜之旅。影片就此展開,用多機位從各個角度拍攝這群人的磕頭過程。朝聖路上有生命誕生、有生命消散,生命在這條路上來來回回。 忽悠錯了人——《岡仁波齊》生命值得尊重,但在影片中看不到尊重生命。即將生產的孕婦,不好好待產非要挺著大肚子,跟著這隻隊伍朝聖。一步一磕頭沒有把孩子磕到流產真是運氣極好,她的生產過程也給了導演絕佳的拍攝機會。多角度表現女性生產過程,讓人隱隱覺得有些不適。屠夫家裡蓋房子發生安全生產事故後,賠的傾家蕩產。屠夫沒有從強化安全生產角度考慮問題,反而覺得這是神明對自己的懲罰,需要通過磕頭朝聖來贖罪。老人一把年紀不顧年老體衰,也要踏上朝聖之路,臨死落得一個“福報”的悼詞。正處於求知若渴階段的花季少年,因為家裡大人全部跑出來朝聖了,也只能“心甘情願”地跟著磕頭。這些人全部放下自己年紀和階段應該做的事情,跑出來花費一年時間“朝聖”,尋求心靈慰藉。
忽悠錯了人——《岡仁波齊》有信仰是好事。但看過《岡仁波齊》你就會知道影片有很大的問題,不論藝術價值還是價值觀,都存在製造噱頭吸引眼球的元素。先說藝術價值,《岡仁波齊》通過不同角度拍攝朝聖者磕頭究竟有多大意義。就算是為了展現西藏遼闊壯美天地,也不需要大篇幅地表現磕頭吧。影片故事性幾乎為零,除了幾個人毫無感情色彩的談話,剩下就是在磕頭。忽悠錯了人——《岡仁波齊》影片中明明有很多地方可以昇華一下主題。比如新生兒誕生、年老者去世,可以探討生命的意義,宗教信仰對他們生命有什麼啟迪、朝聖之路對於他們有何幫助,而不是用一句簡單的“福報”了事;比如破產者對安全生產有什麼認識,別人的生命和自己的財產遭遇的悲劇本都是可以避免的不幸,這和神明懲罰又有何關聯,而不是簡單的用磕頭贖罪了事;比如小孩子對於學習的興趣愛好是否能夠超越家人對朝聖的熱衷,如果安排孩子鬧著要學習,製造一些戲劇矛盾會更好。
忽悠錯了人——《岡仁波齊》有的人信仰宗教、有的人信仰無神論,有的人信仰酒色財氣、有的人信仰普度眾生。信仰也是個好東西,別有用心者,只要加以利用,就可將信仰變成統治利器,讓愚民心甘情願地被利用。忽悠錯了人——《岡仁波齊》“從來沒有什麼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創造人類的幸福,全靠我們自己。”《國際歌》早已闡明幸福掌握在勞動人民自己手中,而不是依靠別人的施捨。不管是農奴主還是虛無縹緲的神明都無法掌控人民。朝聖者一路磕頭的路是誰修的?衣食住行是誰建設的?農奴翻身做主人靠的是誰?只怕是磕錯了頭。
忽悠錯了人——《岡仁波齊》“淨化心靈”本身就是一個偽命題。沒有做過虧心缺德事的人,有什麼必要進行所謂的“淨化心靈”。朝聖者被別人當做風景,只有朝聖者自我麻痺自我感動自我陶醉,認為自己在進行一場苦修。如果沒有強大的自我感動能力,我相信很多人都不會喜歡這部《岡仁波齊》。《岡仁波齊》是營銷的成功案例,但絕不是電影的成功。教人行善的宗教被別有用心者加以利用,反而成了斂財斂名的工具。三觀不正的人無法拍出正確三觀的影片,特別是出了《張揚導演,我愛你》這檔子事之後,某些人的黑心腸更是顯露無疑。
忽悠錯了人——《岡仁波齊》別忽悠錯了人,也別磕錯了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