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焦陰火——益氣昇陽;下焦陰火——溫陽降潛

本文明明白白地說明了中焦和下焦陰火的形成機理,各種情況的處理方法,可供大家參考。注意!中焦、下焦陰火的治療方向是相反的呦。

所謂陰火,就是氣虛或陽虛所導致的“火熱”之證。第一,它是內生而非外感。第二,它是虛火而非實熱。而東垣所謂陰火,乃中焦土氣虛虧不支而“塌陷”於下焦水中(猶地表土氣內陷於地下水中),於水中困遏不暢,鬱化為火,繼而炎上發外,因見身熱而煩等症。

可見,這個陰火,其實質乃中氣虛陷並鬱化而生,故既是虛火之類,又為鬱火之屬。東垣說它“燎於周身”,其意就是火燒火燎,燒得厲害,但臨床多表現為自感低熱綿綿,或手心發熱,或口瘡慢痛,睏倦乏力,氣短心煩,或食慾不振,舌淡或淡紅,苔多浮黃或泛黃,脈多浮大小洪。

中焦陰火——益氣昇陽;下焦陰火——溫陽降潛

中焦陰火——益氣昇陽

此陰火之證,我名之曰中焦陰火證。中焦陰火證多緣於形、神兩方面的原因。從形體上而言,疲勞過度是形成陰火的一個重要因素。疲勞首傷脾氣,脾氣主升,受到傷損則氣虛不支,不升反而下陷,鬱而化火,故有言越累越上火;從精神層面而言,思慮傷脾,則脾氣陷鬱而陰火亦由生焉。

中焦陰火,治宜益氣昇陽,亦即甘溫除熱之法,主治之方,醫所周知,就是補中益氣湯了。

但是思慮傷脾引發之陰火,除過上述陰火之狀外,尚有眠差不寐、躁煩不樂等症,則補中益氣湯有所不宜,我個人常以歸脾湯加柴胡、升麻治療,效果不錯。

如久病而近虛勞之證,見體瘦乏力、手足煩熱、納呆腹痛、口乾咽燥而不欲飲、溲黃便溏或幹,舌瘦幹少苔,脈浮大然按之虛細無力者,則宜黃芪建中湯加葛根治療。

如中焦陰火尚兼溼邪為病,兼見身重睏乏、苔膩脘悶、納呆泛惡等症者,則宜東垣的另一張名方昇陽益胃湯來治療。

昇陽益胃湯於臨床用於脾胃氣虛、風溼蘊滯、中土不運以及氣陷陰火之證,其效果自不待言,而用以治療中氣虛陷不運、溼濁阻遏下注導致臟器脫垂如胃下垂、脫肛等,亦為屢驗不爽。

另外,東垣尚有一張著名方子就是昇陽散火湯,主治寒溼鬱遏脾胃之陽、鬱而化火之證亦即脾胃鬱火而無氣虛下陷者較佳,而於中焦陰火略有不宜。

中焦陰火——益氣昇陽;下焦陰火——溫陽降潛

下焦陰火——溫陽降潛

下焦異常之火一般有三種情況:

一者乃肝腎陰虛致相火亢旺,此即常言陰虛火旺之證,亦即所謂“水淺不藏龍”也。

二者乃真陰脫於下而孤陽飛於上,此實脫陽上越之危象耳。此二者一是陰虧相旺,一為陰竭陽脫,皆非陰火之屬也;

三者乃陽虛水寒於下、坎窟(水宅)不溫、相火不安而浮游於外,此即所謂“水寒不藏龍”也,也就是下焦陰火之證,證見畏寒怕冷,腰下或膝下至足冰冷,但常有“上火”之狀,如咽痛不已、口瘡綿綿等,多舌淡苔白,脈多寸浮大而尺沉緊;

進一步發展如陰盛於下而格陽於上或格陽於外,則為戴陽或格陽之火,多表現為手足厥冷,但自覺體表潮熱而面色赤嫩,或下利,或腹痛,或咽痛口瘡,舌淡苔水滑或有浮黃,脈微或沉緊,或浮大而沉取虛微。此俗言真寒假熱之類者,皆下焦陰火之屬矣。此證如至脈微欲絕,則是陰陽脫離之危象矣。

下焦陰火之證,治宜溫陽降潛之法,方向上正好和中焦陰火之治相反。

用方,重證必得通脈四逆湯或白通加豬膽汁湯方能力挽狂瀾。於此,餘臨床運用經驗不多;而較輕之證,臨床多見,多用鄭欽安潛陽丹加味,以加強溫腎納陽、引火歸元之功,效果比較穩健。

中焦陰火——益氣昇陽;下焦陰火——溫陽降潛

陰火之治療,方藥中加入引使反佐之類藥物,如補中益氣湯中的當歸、昇陽益胃湯中的白芍黃連、潛陽丹中的龜板,還有上述經方中的蔥白、豬膽汁等,可直接關係到效果的好壞快慢,顯得尤為重要,不可或缺矣。這點必須引起足夠的重視。

案例

中焦陰火之證,大家耳熟能詳,下面就舉一例餘近期所治下焦陰火案。

王某,女,42歲。渾身覺熱以腳手心燒為甚,並於下午和晚間加重,但雙大腿前面感覺冰涼,如此者已兩月多。自服六味地黃丸和知柏地黃丸多瓶無效。食可,喜熱飲,二便可,舌淡略胖大,苔白膩滑,左脈略弦緊緩,右脈略弦澀緩。

辨析此證病理機轉,大腿冰涼以及舌脈之象,則顯為下焦陰寒水飲之候,而渾身覺熱以腳手心燒為甚者,則顯為相火出遊之象;下午和晚間加重者,並非陰虛,乃陰寒更甚而格陽尤重之狀矣。總之,乃下焦陰火之證。

治宜溫陽化飲、潛納相火之法,以潛陽丹加味治療。

中焦陰火——益氣昇陽;下焦陰火——溫陽降潛

患者服5劑後,自訴全身覺熱、大腿冰涼基本消除,唯手心尚有發燒,左脈略弦緊,緩象消失,右脈轉滑,舌象變化不大,唯水滑苔消失。繼以原方五劑予服。患者三診時已無不適感覺。

這個病案除充分體現下焦陰火之診治外,還說明一個問題,就是溫陽並非一定需要大劑附子,如處方結構、劑量搭配恰到好處的話,一樣可以起到溫陽的效果,而這個效果主要是通過化氣通陽的途徑來達到的。


⊙文章內容僅供臨床思路參考,非中醫專業人員請勿試藥。

⊙圖文內容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諮詢,請私信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