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新區安新縣服務徵遷群眾五十條措施全部啟動

  中國雄安官網11月8日電(黃海)近日,雄安新區安新縣為更好地服務徵遷群眾,做好徵遷安置保障工作,制定了《安新縣服務徵遷群眾五十條明白紙》(以下簡稱“明白紙”),發放給每一位徵遷群眾,以實際行動踐行初心和使命,讓群眾感受到了"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的成果。

雄安新區安新縣服務徵遷群眾五十條措施全部啟動

《安新縣服務徵遷群眾五十條明白紙》。田紫葉 攝

  “明白紙”:五十條服務措施已全部啟動

  翻開“明白紙”,第一條服務舉措是成立徵遷群眾之家,為徵遷群眾提供綜合服務,臨時辦公地點設在安新縣建設大街凱盛嘉苑。10月26日上午,隨著紅布條被揭開,雄安新區安新縣徵遷群眾之家正式掛牌。

雄安新區安新縣服務徵遷群眾五十條措施全部啟動

“明白紙”公示在安新縣徵遷群眾之家最顯眼的位置。中國雄安官網黃海 攝

  徵遷群眾之家內設有辦公室、會議室、暖心交流室、徵遷村綜合服務站等場所,主要為徵遷群眾提供黨群服務、農經發展服務、生活保障服務、證件辦理服務、綜治服務、公共服務等。

  當天,“明白紙”已上牆,公示在最顯眼的位置,相關政策措施也相繼啟動。截至目前,五十條服務措施已全部啟動。

  教育:確保徵遷村的學生全部安置到位

  十月,三縣徵遷村的群眾都已完成了搬遷騰退,而徵遷村的孩子們也迎來了屬於他們的新生活。

  徵遷過程中,學生上學成為徵遷群眾最關注的事情。“明白紙”第十條、第十一條明確,成立學生安置負責機構,以“集中安置為主,分類安置為輔”的原則,根據徵遷群眾實際租住地和本人意願,分類對學生進行安置,做好徵遷學生信息檔案管理。對現有學校進行改造提升,擴大校園容量,積極謀劃設立新校區,加大師資及相應後勤保障,確保徵遷村的學生能夠全部安置到位。

  目前,安新小學在大王鎮設立了“安新小學大王校區”,為徵遷村學生提供新校園。

  除了給學生們安置以外,師資力量也進行了調配。“明白紙”提出,師資力量適當向徵遷學校傾斜,讓徵遷學生享受與縣城學生同等的教育資源。同時,選派或聘請具有心理諮詢資質的教師(心理諮詢師),組成心理疏導志願者服務隊,對徵遷學生進行心理疏導,幫助他們儘快適應新的學習環境。

  “開展工作以來,我跟徵遷群眾打成一片,這裡到處都是我的‘親人’。”安新縣徵遷工作隊員辛巖妹笑著說,“平時除了給他們講解政策外,還要多瞭解徵遷學生的在校情況,幫助他們解決學習生活中的煩惱,給予他們更多的關愛。”

  養老:保障徵遷後的基本生活,實現老有所養

  在養老方面,“明白紙”提出,在尊重個人意願的基礎上,對徵遷群眾有自理能力,但有託養需求的老人可申請入駐縣民政事業服務中心;對於無自理能力的,幫助落實託養事宜。積極落實被徵地群眾養老保險參保補貼政策,保障其徵遷後的基本生活,實現老有所養,並做好養老保險徵繳等工作。

  除了落實養老保險,提供必要的生活保障以外,在徵遷群眾集中租住的社區(村)設立老年活動室,為老年人提供娛樂設施和場所,促進老年人在娛樂活動中互相交流。同時,組織志願者對鰥寡孤獨老人定期、不定期入戶開展“整庭院、幹家務”衛生清掃活動。

  就業:最大限度增加就業崗位,保障就業

  為妥善解決好徵遷群眾勞動就業創業問題,“明白紙”提出,將徵遷群眾納入就業困難人員幫扶範疇,享受養老保險繳納、培訓、就業、創業扶助等系列政策。同時,開展徵遷群眾能力培訓,對徵遷群眾就業情況、培訓需求、就業意向等進行全面調查摸底,採取訂單式培訓的方式,針對性組織就業培訓班,為徵遷群眾就業儲備技能,讓徵遷群眾能夠結合現有的知識和技能成功實現就業。

  “徵遷工作隊員經常上門為我們耐心講解。現在也不用種地了,我最關注的就是就業政策。”來自安新縣小王營村的蔡章扣說,如果找不到適合自己的培訓項目,就把政策講給家裡的年輕人聽,他們還需要繼續學習,繼續奮鬥。

雄安新區安新縣服務徵遷群眾五十條措施全部啟動

蔡章扣正在瞭解“明白紙”上的相關政策。中國雄安官網黃海 攝

  與此同時,縣政府還鼓勵被徵遷群眾再創業,在市場、稅務等部門為徵遷群眾開闢綠色通道,縮短各項事務審批期限,優先將徵遷群眾的創業計劃列入創業孵化基地,並優先安排創業貸款。縣政府還積極搭建就業平臺,定期聯繫央企、國企、勞務派遣等用人單位組織專場招聘,並將招聘信息通過專門APP、手機短信、微信群等形式優先向徵遷群眾傳遞,使其掌握第一手招聘信息。

  另外,在植樹造林工程、白洋淀汙染治理、縣城改造提升等項目中對涉及用工需求的,優先吸附徵遷群眾就業,最大限度增加就業崗位,保障就業。

  醫療:開闢綠色通道、先診療後付費

  記者在安新縣醫院、安新縣中醫院大廳導診臺醒目位置均能看到“徵遷群眾就醫宣傳欄”,宣傳欄上的優惠政策一目瞭然。如:優先掛號、繳費、取藥;優先辦理住院手續,免交住院預付金(先診療後付費);各住院科室為徵遷群眾預留床位等。

  “徵遷群眾在接受住院治療過程中,我們除了開闢綠色通道、‘先診療後付費’政策外,我們還開設心理諮詢門診,一對一心理輔導;開展健康大講堂,提高徵遷群眾的健康意識。”安新縣醫院黨總支副書記、副院長劉增來說。

  另外,安新縣內的醫院還設立專門場所作為溫馨關懷室,為身患重疾的徵遷群眾提供人文關懷。

  目標:“回遷過渡有保障,服務群眾不打烊”

  通俗的政策解讀轉換為五十條“明白紙”,這不僅能讓徵遷群眾讀懂看懂,同時還有利於徵遷隊員開展工作。

  “‘明白紙’上的五十條政策,並不是紙上文字,而是實實在在的保障舉措。目前,這五十條政策已經設置了時間節點,分步驟、分階段完成。”安新縣端村鎮幹部、徵遷工作隊員田紅軍說。

雄安新區安新縣服務徵遷群眾五十條措施全部啟動

田紅軍正在入戶為徵遷群眾宣傳“明白紙”。田紫葉 攝

  值得一提的是,“明白紙”提出了共享榮譽,即每戶徵遷群眾均可獲得安新縣徵遷安置工作指揮部頒發的榮譽證書。正如安新縣徵遷保障中心主任李東坡所說,“徵遷群眾為了新區建設,舍小家、為大家,搬出了世代居住的家園、騰出了生於斯長於斯的土地,他們是和諧徵遷過程中的光榮集體,最大功臣!我們的工作要努力實現‘回遷過渡有保障,服務群眾不打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