碾盤中的另類:槽碾。山西農村訪古村時發現,原來長這樣

胡哥專注發現古村落之美。敬請關注、轉發支持。

在山西省平順縣陽高鄉南莊村,胡哥發現了一個槽碾的碾磙,為此寫過一篇關於槽碾的文章,引起許多讀者的評論。

當時這篇文章寫到的槽碾,只剩一個碾磙,要不是胡哥以前有過了解,光憑一個碾磙,還不能認定是碾槽,得虧在旁邊找到了殘缺的一點碾盤,才得以認定。

文章發佈後,許多讀者留言,胡哥的老師孫介先也打電話來說,這個東西軋油料用的多,長治市區某衚衕裡,十幾年前還有一個,長子縣鮑店某村也有一個。

碾盤中的另類:槽碾。山西農村訪古村時發現,原來長這樣

槽碾示意圖

胡哥看到的評論裡有不少是外地讀者留言的,說是有保存完整的槽碾,很想一看,卻行程受限,只好一嘆無緣啊。

誰知道,有一位本地讀者說,這有什麼稀罕的,陽高村就有。平順陽高村和南莊村距離沒有多遠,正好胡哥要下鄉去平順,路過陽高村,何不趁機看看。

說走就走,上週末,胡哥驅車前往平順陽高鄉陽高村。去之前先做了一番功課,知道陽高村內還有一座國保建築——淳化寺。遂決定一次過把癮。

碾盤中的另類:槽碾。山西農村訪古村時發現,原來長這樣

國保淳化寺一角

潞林線也就是山西省道S324,從潞城黃牛蹄到河南林州市,一直是出省的繁忙通道,大車川流不息,經常堵車。幸運的是,胡哥出門早,通過潞林線的時候,還不到八點,所以很順利地到了陽高村。

進村的路口很偏,斜對著大路,稍不注意就錯過了。進村也就百十米,一座小巧的飛簷翹角的古樸建築迎面映入眼簾。這就是著名的金代建築淳化寺。

淳化寺已經修繕過,矗立在石基上,四周被修成了廣場,僅剩一座正殿,在空曠的廣場上頗有遺世獨立的感覺。四周山峰疊嶂,南側漳水奔騰。這麼一座小廟穩穩地蹲踞這裡,沉穩大氣,頗具威儀。

碾盤中的另類:槽碾。山西農村訪古村時發現,原來長這樣

淳化寺正面。

正殿前有一對石質經幢,高約三米,上面的刻字工整而細密,字跡清晰,據文字記載,這兩通經幢為宋代開寶三年(970)作品,距今已有千年之久。

僅存的大殿平面大致呈正方形,左右三開間,前後有門,應該是一座過殿。屋頂琉璃脊獸、簡板布瓦裝飾,九脊頂,四角飛簷翹起,凌空欲飛,宋式風格明顯。

殿內其實沒有什麼看頭,主要欣賞的就是樑架結構,和滿身的歷史年代感。這需要有一定的古建知識。所以,能來欣賞的都是對古建感興趣的。而村民們則說,一座破廟有什麼看頭?

碾盤中的另類:槽碾。山西農村訪古村時發現,原來長這樣

千年之久的宋代經幢

而且,據村民說,七八年前,少有人來看,最近幾年慢慢來的人多了,一來就是看這個佛殿和前面兩根石柱子,也不知道有什麼看頭。對此,胡哥只能呵呵了。

隨後就打聽,哪裡有槽碾,還打開手機讓村民看那張示意圖。問了好幾個,都說不知道。問到第四個人時,終於告訴我胡哥,就在村口和大路平行的一條衚衕裡,沒多遠。

碾盤中的另類:槽碾。山西農村訪古村時發現,原來長這樣

記錄槽碾的打油詩

進入衚衕沒多遠,還沒看到槽碾,先看到了旁邊山牆上的畫的槽碾工作圖,還配著一首打油詩:

陽高村裡存古碾,建於明朝成化間。石磙循規轉日月,碾盤恰似小周天。日推粟米百餘鬥,月供僧俗食三餐。千百年來存遺蹟,農耕文明萬古傳。 落款是二零一九年,石城二叟題

牆邊曬著剛收穫的玉米,金燦燦的非常惹眼。玉米下墊子下面,就是胡哥尋找了好久的槽碾的碾槽。

碾盤中的另類:槽碾。山西農村訪古村時發現,原來長這樣

玉米下面的圓形碾槽

圓形槽道大約直徑四米左右,碾磙沒看到,唯一和手機中的示意圖有不同的地方在於,碾槽四周開有幾個出料口,不是圓整封閉的。這一點,牆上的圖畫也畫出了使用方法,很直觀,一看就明白。

仔細拍了好幾張照片,胡哥注意到有一點和想象中的不同,那就是,這個槽碾是兩個碾磙同時工作,而且是用兩頭毛驢在碾盤中心拉著連接兩個碾磙的木槓轉圈。

碾盤中的另類:槽碾。山西農村訪古村時發現,原來長這樣

碾槽工作示意圖。倆毛驢

這有點不同尋常。和資料裡以及外地的同類碾槽明顯不同。別處都是一隻碾磙,而且,碾槽直徑並不大,目測根本放不下兩頭毛驢!

正好有位婦女路過,看年齡大約六十幾歲。胡哥問,您見過這個碾槽使用嗎?答,從嫁過來就沒見它用過,只是聽老輩人講過,是碾糧食的,具體咋用不知道。

碾盤中的另類:槽碾。山西農村訪古村時發現,原來長這樣

在網上找到的外地的槽碾

這個答案其實在南莊村也同樣,好多人沒見過槽碾的工作樣子,只是知道有這麼個東西。

現在平順縣陽高村將它挖掘整理出來,雖然說,存在一定的偏差,但作為農耕實物的遺存,依然具有十分重要的價值。

胡哥希望能夠儘快將全貌復原出來,給年輕人、給那些尋找鄉愁的人一點真實的慰藉。

關注胡哥,帶給你更多好看的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